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11:34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 |||||||||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第三届中小企业论坛上演讲认为,这次论坛的主题定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是很有见地和适时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今天,研究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把它纳入多区域全球化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进行,中小企业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取得不断发展。 中小企业要放眼国际
经济全球化就是在全球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下,由跨国公司这个载体进行全球投资和贸易而形成的全球日益紧密的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发展进程,而且在这个进程当中实现每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的作用。可以说,跨国公司是整个全球化的经济“演员”,是整个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载体。研究这个载体,对于研究全球化非常关键,对中小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研究全球化跨国公司的时候,应该打破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全球化是大的企业,特别是在大的跨国公司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是全球化的牺牲品,也就是所谓的“大鱼吃小鱼”,这种陈旧的观念应该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跨国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比如说我们的柴油机制造厂,实际上有很多的制造厂配套,这就是全球化。往往一个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往往会带入一大片外国中小企业,同时培育一批中国的配套产业。这说明,中小企业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全球的跨国公司和本地的公司配套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权,跨国公司并不是说垄断整个全球生产的资源,阻碍所有的企业发展空间,我们可以从这个关系上来看待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的关系。中小企业要善于研究跨国公司的布局,要盯着全球一些大企业,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的发展方向。在讲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上,要解决国际视野问题,充分地研究大的跨国公司的运作所带来的商机和挑战。 严格遵循国际标准 中小企业要实现国际化,就要研究国际标准。 一个企业在偏远的山区里面,如果其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国际标准,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企业是国际化企业。中小企业要实现自己的国际化,必须满足国际要求,如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等,这是进入国际竞争的一个资格。现在很多国外厂家的代表到中国来订货,不但要看产品的质量标准,还要检查厂房的设置、环境卫生,甚至员工食堂、宿舍的卫生,以及公司的标准等,他们都要进行审核,然后再决定下定单。这些新的环保标准包括劳工标准,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竞争的一些基本前提。我国中小企业在研究国际化的时候,要好好地研究国际标准。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合作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加强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合作。我国中小企业参加全球化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成为大的跨国公司的销售网络;另一个是和中小企业开展直接合作。不管是从国外中小企业的实力来看,还是本身的意愿来看,我们和国外的中小企业合作条件是存在的。二是中国中小企业应该走出去。中国的中小企业应该设想怎么走出去,特别是中国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地考虑走出去。三是在国际合作中,中小企业要特别注意了解所在国法律制度,尽量避免贸易摩擦和经济纠纷。 把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 一个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其敢不敢参与市场化的竞争,如果不敢参与市场化竞争,不赢得自己的竞争能力,就很难在全球化下求得发展。 中小企业在参与竞争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建立一种和竞争对手互利共赢的理念。现代竞争不是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的竞争,甚至不是一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和一个产业链的竞争。在参与竞争的时候要强调产业链问题,参加了产业链,就把过去很多的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比如说一个衬衫的制造者,可以和许多商家建立很多的合作关系,如与面料生产者、衬衫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等,均可以建立基于产业链的合作关系。中小企业在参与竞争的时候,应该进行全球化思维,使竞争变成注重合作的竞争。在这方面,特别要强调企业要整合资源,就是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实力整合产业链,包括合作伙伴的资源整合起来,这是一种新的观念。企业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要树立一种双赢的理念,杜绝恶性竞争。 中小企业论坛要注重研究有关问题 龙永图认为,玉林搞中小企业论坛很有意义,中小企业论坛今后要多研究一些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说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现在全球化局势发展很快,要研究怎么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另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也很快,要认真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越来越紧密的经贸关系,与东盟国家企业加强互惠合作。要打破行政区划制约,毫不犹豫地往珠三角靠,往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靠,借力发展。同时,目前有关中小企业的政策还不健全,还存在有对中小企业歧视、甚至不公平的待遇等现象,怎么把对中小企业不公平的待遇变成优惠待遇,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要为中小企业建立一个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的机制,特别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机制。 拿督斯里·郭洙镇:努力打造中小企业优势 □本报记者 关伟 马来西亚前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副部长拿督斯里·郭洙镇在本届论坛上作了题为《东盟贸易圈与泛珠三角的合作》的精彩演讲,他的演讲探讨了东盟10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重要性,明确了东盟贸易圈成为中国中小企业的良好市场,分析了中小企业如何应对挑战的策略。 他说,近五年来,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持续高速增长,这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贸易的主要产品包括石油天然气、棕油、木材、机械、食品、纺织品、服装、农产品、电子和电气产品等。目前,一些大的跨国龙头企业越来越多地在中国投资建厂,把中国作为整个组装基地。因此,大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甚至建立大的企业组装总部,这样就使得东盟的许多零部件配套企业得到商机。跨国公司大的投资带动的不仅仅是中国的中小企业,也带动了东盟的中小企业。 他还以农业合作社、电子电脑通讯、汽车工业、生物科技、服务业、商业等领域为例进行阐述。中国和东盟从事农林渔牧的中小企业不少,中国中小企业要融入东盟的农林渔牧市场,必须加强组织建设,才能有泰国、新西兰那样的经济效益。中国有几个农业大省,近年来出现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配套,运用现代化生产和行销,大大地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收入,增加了国家税收。不论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只有通过有组织的生产和行销,才能更好地融入东盟贸易圈。另外,外资、主力企业必须逐步实现本土化,产业发展才有根基,中小辅助企业才有发展前途。否则,万一主力企业跨国公司产生变动,卫星辅助企业依靠的主力企业市场一旦流失,中小企业就会马上面临倒闭厄运。再者,所有现代工业都有一个主力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模式,汽车工业也一样。东盟汽车市场不够大,内销市场不足以支持年产百万辆的大厂。主力企业又要分工,将零部件交给中小辅助企业制造,中国中小企业先把个别零部件做好了,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个商机。中国中小企业在融入东盟贸易圈过程中,政府行为已带头铺路开路,剩下的需要靠企业员工去进行商业行为,以经济规律办事。 胡迟:中小企业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本报记者 陈明兰 中国企业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胡迟博士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引进先进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的演讲,主要从微观角度介绍了当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根据大规模统计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存在1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选用职能层级型,多数中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情况良好;二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经常接受培训,但对员工进行经常培训的中小企业的比例偏低;三是多数中小企业总经理持有股权,中小企业总经理持股比例与其任职稳定性具有正相关关系;四是少数中小企业的关键员工持有企业股份,部分中小企业关键员工的离职率较高;五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制定了发展规划并对多元化经营比较谨慎;六是多数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各项工作标准和制度,但是基础管理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七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已开始运用信息管理手段,但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不高;八是多数中小企业的产品覆盖全国市场,但只有少数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全国知名品牌;九是多数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十是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十一是多数中小企业认为,现有的管理咨询服务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十二是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需要提高经营者和员工的素质,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全员激励约束机制。 胡博士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利于中小企业与国外特别是东盟一些中小企业发达的国家抗争。 针对以上管理现状,胡博士提出了他的建议:一是中小企业要与时俱进,努力进取,树立现代管理意识;二是坚持管理方法、手段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原则;三是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四是加强基础管理,夯实管理基础;五是提高经营者和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六是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晏平:打造新理念力促玉柴新发展 □本报记者 易民丽 玉柴集团董事长晏平在演讲中说,2005年以来,玉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整个内燃机行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我国工业进入“十一五”发展时期,国家在节能环保方面政策的实施,对柴油发动机行业产生良性拉动,给玉柴的发展迎来了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另外,玉柴在中国—东盟、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加速国际化进程的有利战略时机。为此,玉柴新领导班子提出了“新玉柴、新思维、新发展”的理念。 为了实现玉柴新的历史使命,2005年,玉柴新领导班子理顺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同时对产业实行重组,合理配置产业资源,强化集团化制度建设,建立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完善分配奖励机制,降低经营成本等。今年1到9月,申请立项超过350项,已批准超过280项,节约金额1亿元。 玉柴积极创新人力资源与技术开发管理机制。在人才机制管理创新方面,推行“聚天下英才,创玉柴伟业”全球人才观,通过“专家团队”、“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小高地”等载体的建设,为人才提供建功立业和脱颖而出的平台。在技术上,2005年以来,玉柴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创新的投入,投入技术研发费用1.3亿元,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272万元,实现了多项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 此外,玉柴新班子对全球营销网络进行重大调整,建立了分工更为合理、功能更为完备、更科学有效的营销网络。新领导班子还进行了全国性高端市场走访,进一步密切了与东风、柳汽、柳工、徐工、福田、宇通、大小金龙等主流主机厂的战略合作关系。 通过实施这些举措,今年以来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整车企业的价格压力不断加大、全国汽车行业呈持续下滑的态势下,玉柴整体生产经营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1至10月实现营业收入116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 %,全集团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的同步增长。 程大为:全球化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本报记者 陈明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WTO事务中心首席专家程大为教授在作题为《全球商机与挑战——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与产业转移给全球中小企业带来的商机》演讲中说,中国在加入WTO五年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她从制度、产业形势、文化传播、中国自身等方面,阐述中国企业在这些变化中所处的地位。她说,就全球角度来看,许多国家都选择了一个多边次优体系,致力加快区域性经济发展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怎样看待区域全球化的所带来的商机?这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从制造业来说,中国实际上还处于一个大加工厂的地位。以汽车为例,我们国家是个大的装配车间,韩国和日本生产的却是关键的零部件。这说明,现在中国的制造业还处在一个用血汗挣钱的低端环节。这是产业形势发生的变化,中小企业可以抓住机遇发展加工产品,同时也需要技术创新。 程大为说, 中国加入WTO几年来,西方文化随着大公司在华扎根而广为人知,西方文化是竞争性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以市场价值竞争为核心的。但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华人地位的提高,东方文化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西方文化已不再是强者。她认为,中国仅仅在制造业上成为世界大国是不够的,在合适时候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者行列中来才是真正大国。 程大为教授说,中国入世五年来,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到海外旅游的中国人数之多,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比拟的。这种环境的变化,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她认为,企业在全球的变化和定位的情况下,要敢于把挑战变成机遇,为此要做到:一要树立全球化意识,用国际化的观念来指导企业的发展;二是要有成熟的文化;三要树立规则意识。中国企业有很好的营销战略、市场战略、渠道战略等,但缺乏规则意识,规则应该成为企业常规战略的一部分。 古小松:抓机遇促发展把制造变创造 □本报记者 关伟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古小松围绕抓住发展机遇、利用好现在的基础和条件来促进发展这一思路进行演讲。他认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轴两翼”框架的提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建设,广西包括玉林需要充分把握机遇,加快各项目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古小松说,近年来,中国和东盟都把焦点集中放在广西,主要是因为有一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一个中国—东盟博览会,还有“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架构。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伙伴关系正处在最好的时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投资现在是双向的,过去是东盟到中国投资,现在中国崛起后也有国内企业到东盟投资。据预测,到2010年双边的贸易额将会达到2000到2500亿美元,这几年的双边贸易以20%的速度增长。 “一轴两翼”包括南宁到新加坡走廊,“两翼”左边是一个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右边是泛北部湾的区域合作。古小松说,玉林尽管不沿海,但有自身的良好基础和优势:一是玉林靠近广东,特别是靠近珠三角,南宁到广州的高速公路将要开通,玉林通往广东将更加快捷;二是玉林的制造业是很有优势;三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园区的建立;四是广西中小企业在玉林最发达。玉林是广西最大的侨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人力资源。 在谈到如何加快玉林的发展时,古小松提出了一些看法,他认为有一点很重要,既应该从玉林制造发展到玉林创造。广西也好、玉林也好,过去很多中小企业都生产了很多产品,但由于资产实力不大,名品牌不多,很容易跟在别人后面。现在广西提出要尽快搞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工业化主要推进广西制造,在这个基础上,也一定要推进广西创造,现在我们在这方面有能力条件的企业不太多,但是广西有条件,玉林也有条件。比如玉柴,这方面做得较好。玉林还有陶瓷生产,又是“世界裤子之都”,这些优势如果变成品牌,其产业和价值就不是翻一番两番的问题了。 刘国来:认清优势与劣势学习创新促发展 □本报记者 关伟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与公共事务总经理刘国来在演讲中,以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实现双赢为话题,从不同角度、层面进行探讨,深入分析中小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并以爱立信为例提出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刘国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许多中小企业通过不同方式(配套、外包、渠道、贴牌、搭车等)建立了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成为跨国公司的合作伙伴。这无疑是中国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寻求发展、走向世界的便捷之路。这些中小企业在利用本地资源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成本、生产能力、产品、出口带动等方面均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些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大,有技术创新动力,有参与国际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它们面临着诸如资金匮乏、融资困难、信息来源少、战略创新和制度创新不足、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滞后等问题。中小企业的优势已经得到实践的验证,而其存在的劣势和问题也是公认的,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现实。 他说,跨国公司从本土化经营到全球化运作,已将中国市场视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全球生产、供应和研发体系,实现其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换和全球流动。为保证其长期稳定的发展,适应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国际市场,跨国公司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地产品配套体系和产业链, 以实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提高生产能力、供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一趋势,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刘国来还以爱立信百年发展的历史,阐述中小企业从自身条件出发的必要性。爱立信公司把培育和弘扬企业文化,看作是公司成败的关键因素,它把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描述为“文化胜于战略”。他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竞争中,广大中小企业要敢于创新,大胆参与。同时,要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验和管理理念去培育企业文化。企业要立足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建立起一套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此来规范推动企业的运作,并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