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茶园乡牵手新场镇打造川西古镇水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3:4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过去 知名度低

  茶园,古称清源、西禅,因秦汉“西蜀茶马道”通达而兴起“幺店子”、骡马栈,继而“聚店兴市”、“建坊驻商”,形成 江西岸的一个场镇。这里是著名的西蜀茶马道上的
货栈、码头,也是临邛女词人周澹秋的故乡,过去这么多年,茶园古镇几乎不为外人所知。

  现在 重点推荐

  “现在茶园乡已经被评为省历史文化名镇,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茶园,来茶园旅游,我们正准备请专家学者制定古镇旅游规划方案!”昨日,茶园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们将把古镇的古街、古驿道、古铁索桥作为旅游推介的重点,并牵手一江之隔的大邑县新场镇共同打造川西古镇水乡的旅游新亮点。

  旅游资源

  古街——清代风貌

  记者在镇上看到,古镇街坊清代风貌明显,市井极富特色。东西走向的正西街,临街建筑皆木质“穿逗结构”,铺板、花窗完好;南北走向的茶栈街,临街店铺多为“天楼地阵”的下店上宅式木建筑,进深较大,宜商宜居;80多米长的烟巷子,古时为远来烟叶商贩聚集之地,人气极旺,街坊店铺建筑精细,出檐构件多为木雕工艺装饰;相传为羌人所建的小羌巷,过去居留于此的皆为“赶山马帮”,楠木吊墩雕刻精美,“骑墩”多为狮、象等吉祥物。漫步古街,发思古之幽情,让记者也备感特别。

  古铁索桥——历经百年

  古镇附近的两座清代铁索桥,是我市古镇中罕有的,虽经百年风雨,铁索桥仍是 江两岸百姓的出行要道。铁索桥的存在,为茶园又平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

  古驿道——码头风貌

  在当地人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茶园山林中的古驿道。驿道从镇上开始往上一直延伸到大同银台山顶,时断时续,其中两三段基本完好。驿道宽3米,呈鱼脊背形,中央用石板铺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用鹅卵石铺成路面。据悉,这些古驿道遗址是古巴蜀“北上通羌”要道,当地人称为赶山道或马道,当年满载盐、铁、茶、纸等货物经茶园而北去羌寨的骡马终年不绝;而成都等城市所需茶、纸、柴草木炭、粮果等物在茶园、新场起运,由船筏、马帮、背夫南运。两千多年的“马道”繁荣,使茶园聚集了人气,虽历经风雨沧桑,依然保存了“茶马古道”大码头的风貌。

  联手新场 绘就川西水乡画卷

  旅游发展

  茶园乡与大邑县新场镇隔河相望,是一衣带水的邻居。奔流不息的 江从两镇之间穿过,沿江两岸由西向东风格迥异的民居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幢幢保存完好的清代川西民居建筑,青砖青瓦木柱木楼,鳞次栉比的封火墙,各种雕刻精细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屋顶威猛的麒麟、石狮或蹲或卧。它们为这幅水乡画卷点缀了许多的古朴和恬静。但随着交通方式的革新,曾是繁华水路重地的两镇都隐匿于世人的目光之后,“新场镇在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是远近闻名的商贸繁荣集镇,所处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场镇负责人告诉记者,“每逢赶场天河两岸、桥头上都是人挤人!仿佛就是一幅川西水乡的‘清明上河图’。现在无法与当年相比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茶园乡正挖掘古镇文化底蕴,着手制定旅游规划,准备牵手新场镇,借助两镇被评为全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契机,加大保护投入力度,重塑川西水乡的美丽画卷。

  杜卫平 袁国川 本报记者 王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