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秸秆报道”激励市民变“废”为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6:02 三秦都市报

  本报“合理利用秸秆 还关中一片蓝天”大型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新浪”、“北青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农业网”等媒体,以及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先后聚焦“秸秆”并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时,长期关心“秸秆事”的许多读者,也不断通过本报热线为“合理利用秸秆”献计献策。

  下岗职工看好秸秆“商品草”

  11月12日,本报刊发题为《思路好 秸秆变成“宝”》的报道,西安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通过教授、专家合作,利用自身研发设备,加工出秸秆饲草的故事后,在全省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秸秆饲草加工”风暴。

  西安市东郊下岗职工马先生打进热线说,想到“新天地草业”公司亲自考察一次,争取短时间内能加入到这个新兴行业,在为自己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使更多的秸秆能得到很好利用。

  周至县刘先生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他准备花3万多元钱从临潼引进三套饲草加工设备,办个小型的秸秆饲草加工厂,将方圆几公里内的秸秆统统利用掉,带领种植户们共同致富,不让秸秆焚烧在他的眼皮底下的事再发生。

  记者昨日从西安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处了解到,连续几天来,从报纸上看到秸秆饲草加工信息的有心人,不断从全国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有参观学习的,有考察办企业的,也有现场订购“商品草”和购买秸秆饲草加工设备的。

  七旬老人钻研“秸秆”17年

  家住西安市北郊的杨老先生,今年71岁,因为出身农民家庭,从小就对秸秆有着深厚的感情。据杨老先生讲,17年前他就开始钻研秸秆的出路问题,一直到今天。老人告诉记者,现在种植户和政府部门所用的秸秆利用方法,早在10年前他就尝试运行了。包括现在普遍推行的秸秆还田、秸秆制沼气、秸秆农业肥料等等,他曾经都尝试过,但感觉还不是非常好的利用路子。据介绍,现在他正在研究一种解决秸秆问题更新、更科学、更实用的办法,通过十几年的不断实验,思路基本成熟,近期,他就能将全套且成熟的文字性东西贡献出来。

  “秸秆气站”吸引多人来参观

  秸秆有效回收利用,可以解决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社会难题。西安市户县东韩村村民用3斤秸秆就能换回1立方的生活用气,够一家三口一天做饭使用的消息,经本报传递后,短短几天时间就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

  连续几天来,许多读者先后从各地打来热线电话,详细了解户县东韩村“秸秆气”的运行情况和所产生的效果。另有许多人不辞辛苦赶往户县,实地考察该处推行的秸秆气化工程。

  本报记者 李海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