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磨一剑,晨报《南京往事50年》新鲜出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8:27 南京晨报 | |||||||||||
今年是《南京晨报》创刊6周年,在11月28日报庆前夕,晨报“人文南京”丛书之《南京往事50年》正式推出,公开发行。从2002年3月到2006年2月,晨报副刊金牌栏目《记忆》走过了四年时光,整整200期报纸,沉淀的是南京50年民间记忆,弥足珍贵。此次结集推出新书,既是总结,更是新的开始,我们将再接再厉,做好“人文南京”丛书,不负读者的
民间记忆历史守望 《南京往事50年·序》 □《南京晨报》总编辑秦继东 有了记忆才有思考与传承。 有了群体的记忆与传承才有了文明与文化的创造与传播。 《南京晨报》结集出版《记忆》副刊的相关图文,集中展示六朝古都南京50年间的陈年旧事,实际上主要集中描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事与物。 历史不能改变,但历史最容易被歪曲,最容易被抹杀。 今天去看二十四史,几乎所有的帝王都是老娘梦中吃鸟蛋、生下来屋里冒红光之类的,就知道历史被歪曲成什么样子了。而除了我们在文字上能见到的记录、少量的物质遗存,丰富的历史都被时间的尘埃淹没,被记忆的短暂抹杀。 有许多是我们不该歪曲的,有许多是我们不该遗忘和抹杀的,否则我们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或者不能成为一个民族。 新闻是时代的良知,我们结集出版这部“旧闻”,用文字图片记录下当代南京人的群体记忆,温故知新,缘于我们的文化良知与对我们精神家园的守望。新闻和旧闻,同样都是时代的记忆、文明的火种。 这是一本民间的记忆,正因为是民间的,可能更真实、更具体,也更有趣味。 2001年,《南京晨报》结集出版了《非常情感》,这是第二本,以后我们还要出第三本、第四本……因为我们知道媒体不仅是在传播信息,更应创造文明、传播文明。 2006年11月9日 采撷南京民间记忆 古城南京是个承载着无数人记忆的城市,从孙吴定都到民国肇始,道不尽的风流人物,看不完的大旗变换,至今出版的南京地方史籍也是数不胜数。然而,在这些书籍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才子佳人、王侯将相,很少有普通市民人生百态的第一手记录,尤其是南京解放后50年的发展变化,几无提及。“人文南京”丛书之《南京往事50年》就是钻了这个“空子”,也算是留下了这个时期的真实印迹。 《南京往事50年》大致分为5个部分:火红年代、困难时期、文革岁月、人物踪迹、时代印记。前三个部分是以时间跨度为界,后两个部分则是纵览50年变迁。 从红旗插上总统府的大门,南京就进入了一个火红的年代。解放军接管南京,人民翻身做主人,暴风骤雨般荡涤旧社会。抗美援朝运动轰轰烈烈、爱国卫生除四害、扫盲运动深入人心、“新民歌”大跃进、“五洋店”、“康乐球”风行……新人新事新南京,激动人心的年代。六十年代是困难时期,但南京的变化还是日新月异,从学习董加耕弃考务农,到乒乓球热和半导体的记忆,再到学骑自行车和争买“爱国菜”,乐观的南京人从未放弃。1966年“文革”爆发,首先掀起了改名热潮,“东方红路”、“反帝商场”纷纷出现;语录进入日常生活;“向阳院”名声大振;吃忆苦饭,缴备战砖;学习陈腊贞……每个故事都有着鲜明的文革印记。在书中,我们能看到许世友南京挖煤趣事;“马路市长”陈邃衡倾听市民心声;相声大师马季夸南京白话;剪子巷鲁大妈影响几代人。此外,南京解放后半个世纪的变迁也“尽收眼底”,如公交与街巷门牌的50年发展;婚礼和街头时装的流行步伐;50年南京街头小吃的记忆…… 保存南京“民间记忆”,传承市井文化,是本书的宗旨和特色,从200期《记忆》栏目中挑出60位南京人的真实讲述,200幅老照片的全景再现,这是四年工作的结晶,也是献给所有关心晨报的读者一份小礼物。 “向阳院”热心大姐邓兴华第一时间目睹该书: 《南京往事50年》让我“年轻”30岁 《南京往事50年》一书是2006年晨报副刊部给南京晨报6周年献上的一份大礼。目前该书已经出版发行,我们“人文南京俱乐部”的会员已经在第一时间拿到了该书,成为该书的第一批读者。很多会员拿到《南京往事50年》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了,昨天记者接到书画组会员张先生的电话,他很兴奋地告诉记者,在该书133页“南京城里的向阳院”这一章节中提到的原五福巷居委会副主任邓兴华女士就是他们一条街巷上的老邻居,是小区内有名的热心大姐。根据张先生提供的地址,记者带着副刊部签名的《南京往事50年》和“2007年全年的晨报订阅卡”顺利找到了邓兴华女士。突然的拜访,让邓老师吃了一惊,当说明来意后,邓老师非常开心,当看到描写自己的文字时,邓老师更是激动地说:“《南京往事50年》让我‘年轻’30岁。” 邓老师今年已经68岁高龄,但是当年的情形依然记得相当清楚。邓老师告诉记者,文革后期,南京城和全国各地一样,一度掀起大办“向阳院”的热潮,“向阳院”遍及南京城的大街小巷。那段时间,每成立一个,都要敲锣打鼓或放鞭炮庆祝。通常是向阳院的成员们,簇拥着戴着大红花的院长,敲锣打鼓,抬着报喜红榜架子,去街道办事处报喜,街道办事处再向区革委会报喜,区里再向市革委会报喜。 当年邓老师所在的白下区五福巷一带的几个向阳院成立时,特地包了一场电影,地点是白下路的市委党校礼堂,居民们至今还记得放的电影是《甲午风云》。邓老师说,虽然“向阳院”从轰轰烈烈地来到悄无声息地去不足一年时间,却给她留下了许多回忆,那段时间忙碌的生活成为她现在向儿孙们讲述最多的内容。 直到1999年,邓老师才从居委会退休,但是热心的她却从不让自己闲着,经常前往现在的居委会去协助工作。而且邻里街的大事小事,邓老师都非常热心。她不光严格要求自己,对子孙的教育也是如此,所以,她的儿子能成为“南京市劳模”也就不足为奇了。 “记忆”编辑邹尚: 搬家13次感受南京的每一条旧巷 8年前,邹尚只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开始去寻找老南京的文史资料,而自从2002年来到南京晨报担任“记忆”版编辑后,他更深感资源的不足,开始了大规模的搜寻。 几年间,关于老南京的书籍,邹尚已藏有近4000本。常常,他在书中看到兴奋处,便在吃完早点之后对照着书,寻找书中提到的那些大街小巷。就这么着,邹尚跑了南京200多条街道。 不仅是跑,遇到值得细细探寻的地方,邹尚还要住下来,上新河、孝陵卫、下关、集庆门、玄武湖、五塘村、路子铺……这几年,邹尚搬了13次家,住得久的,半年,短的也有十几天,住一段时间,总要把周围一带都跑遍。 不仅是市区,麒麟、高淳、溧水、汤山、牛首山……从市区到郊区,南京100多个名胜古迹,邹尚全部都实地去探究了一番。 通过这几年编辑“记忆”、“南京地理”、“人文南京”板块,邹尚手中还握着200位本地作者、50位专家的联系方式,2万多张记录南京市民点滴的老照片…… 正是这样,作为《南京往事50年》的执行主编,邹尚才知道,现有的这些书中,哪些空白还等待着填补。“《南京往事50年》中,记录了我们也许已经忽略、淡忘了的南京小吃、时令、风俗习惯。有一群人,都和我们一起,参与到了对历史的记录中。” 文史学家薛冰: 珍贵的“口述历史”合集 南京文史学家薛冰与南京晨报“记忆”版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既是忠实的读者,也是珍贵的作者。在这本《南京往事50年》中,有一篇《南京旧书市场50年变迁》正是薛冰所作。而对于这本书的出版,薛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薛冰说,现在特别流行“口述历史”,而晨报出版的这本书,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一部“口述历史”的合集,“每一位都是时代的亲历者,真实、可靠。”我们在历史、文学作品中看到的过去,通常都是大框架的历史,而薛冰说,“其实历史的细节非常重要,就像胡适说过的,如果没有细节的证据,历史往往就变成‘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而在薛冰看来,这本书的可贵,还在于所有作者的视点都在当代,“这是一种回顾,以当代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我们近年来一直强调要建文化大省,其实我觉得,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建设文化场所。比如像这样的一本书,它可以让这么多南京市民参与到创造文化中来,很有气势。” 薛冰说,这本书大到南京解放,小到“马车公交”、商店里的“空中收银台”、五洋店,都有细致讲述,“让老一辈人得到许多共鸣,怀旧一把;让小一辈人可以了解到老南京的景象。 活动一 《南京往事50年》 历史当事人,你们还好吗? 50年来,一个个南京人的身影如电影胶片一样闪现在我们眼中,又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去;50年来,一段段珍贵的民间记忆发生在我们的街头里巷,但又随着咱老百姓的口口相传模糊变形;50年来,一件件崭新的物品如同风化的望柱,在田野风沙的侵蚀下开始变得陈旧斑驳……但是幸好,我们老百姓还能记忆起那50年的人、50年的事、50年的物……还有我们的“人文南京”版、还有《南京往事50年》,让我们把那个时代的民间记忆、历史碎片重新展示在我们面前: 1952年,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中,南京城南出了卫生模范五老村和鲁大妈。五老村的模范典型和鲁大妈的模范事迹曾影响了南京的几代人…… 1958年,南京市第一代女交警飒爽英姿,一度成为南京城里的一道风景,被长久地保留在老南京的记忆里…… 1968年,随着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南京城和全国各地一样,立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一首《知青之歌》曾在遍布于穷乡僻壤的知青中广为流传…… 1975年,南京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几乎都忙着在大街小巷组建以住宅院落为单位的“向阳院”,至1975年10月28日,南京已办了176个“向阳院”。那段时间,每成立一个,都要敲锣打鼓或放鞭炮庆祝…… 1971年,周恩来总理陪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来南京访问。当天晚上在中山陵11号观看了“小红花”演出,周总理边看节目边伴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1981年,南京出现了一个马路市长,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南京市有位党外人士陈邃衡先生担任副市长,成千上万的市民在马路上看到过陈副市长的身影,与他面对面地反映情况,愿意坦诚地向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当时人们称陈副市长为“马路市长”…… 1982年,南京出了个中学生女飞人邵俊,当时才15岁,稚气未脱,但已是江苏省第十届运动会南京市代表团成员,并战胜了全省几十名成年选手,跑出女子百米13.1秒的优异成绩,为南京市赢得了一枚银牌…… 还有许多人,许多事,我们不能一一叙述,那里可能有你,有他,有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我们寻找这些人,寻找这些参与过50年历史变迁的人,寻找这些记录了南京民间历史的人,寻找那些《南京往事50年》的主人公。欢迎读者自荐,同时您也可以点题寻找书中主人公。我们都将为他们送上珍贵的祝福以及代表着我们心意的礼品。 热线:86854535 活动二 南京晨报、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南京夫子庙淘宝市场举办 “50佳”南京老物件评选大赛 1900年-1999年,南京100年历史一晃而逝,几代人的记忆却依然留存在今天的生活中。晨报出版的《南京往事50年》中,我们也谈及了许多南京50年来特有的老物件,老旗袍、老镜子、老家具、老年画、老式收音机、大架自行车、票证、老门牌……因此,历史虽然走过了百年,但是在南京的民间,老物件无疑留住了这段历史。 因此,南京晨报、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南京夫子庙淘宝市场共同合作,联合举办“50佳”南京老物件评选大赛,从2006年12月21日———2007年2月,开始长达2个月,在“人文南京”版开辟“50佳”南京老物件评选大赛。我们将邀请文博界、民俗界专家对送来选评的与南京有关的历史收藏品进行鉴定和赏析,并且评选出最有历史价值、最有收藏价值、最能代表南京历史的“五十佳”老物件,给予重奖。 本次活动结束后,在2007年新年来临之际,晨报将联合夫子庙淘宝市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共同举办一次“50佳”南京老物件展览活动,并且有可能把50佳百年老物件纳入《人文南京从书》的出版计划之中。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得到了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徐湖平先生以及南京夫子庙淘宝市场总经理王勇先生的大力支持,夫子庙淘宝市场目前是夫子庙牌坊内最大的古玩市场,加上东市、西市的画廊,瞻园路的古玩城,整个夫子庙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古玩群落”。这种整体群落优势很快带来了旺盛的人气,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也在该市场三楼专门设立了“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交流活动中心”。从今年春节开业至今,夫子庙淘宝市场逐渐成了南京人最喜爱的收藏品交易市场。 王勇总经理向记者表示:“作为南京最大的收藏品市场,我们最近正在进行一二层的改造招商,本次‘50佳’南京老物件评选大赛留住了南京的历史,相信评选出来的每一件珍贵老物件都是一件收藏品。因此,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市民踊跃参加,在展示你们精美收藏品的同时,也获得高额的奖品。”热线:86854537 具体奖项设置 最佳“百年老物件”特等奖1名:小天鹅全自动洗衣机一台,全年南京晨报一份(或等价值奖品) 五十佳“百年老物件”奖(含特等奖)50名:各奖价值180元《南京晨报》一份或等价值奖品。 具体参加方式:1.把参加大赛的老物件拍成照片,并写下500—1000字的稿件,寄到新街口中山路55号南京晨报副刊部成岗收,参加初选。初选通过后将送至专家委员会鉴定认可,并发表专家意见,同时在南京晨报刊登。 2.如果您家的老物件特别珍贵,年代遥远,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您还可以拨打热线:86854535,晨报记者将与鉴定专家亲自前往您家采访,同样可以参与本次老物件评选大赛。 活动三 “读爷爷奶奶的书,写爷爷奶奶的故事”读《南京往事》有奖征文 给爷爷奶奶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 每年我们都习惯了从爷爷奶奶手中拿压岁钱,我们有没有想过用自己的智慧给爷爷奶奶送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呢?南京晨报将给每位同学提供一次送礼物的机会。 爷爷奶奶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在他们辛酸的日子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忆的往事、学习的精神。在我们的家中甚至还有很多他们留下的“老古董”。虽然这些“老古董”无法和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相媲美,但每一件“古董”背后都刻印着爷爷奶奶们岁月的故事。你是否了解这些故事呢?在《南京往事》的书里就有这些回忆。如果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如果你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如果你想很好地传承南京的历史文化,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可以仔细阅读这本书。 为了将老南京的文化发扬光大,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将开展“读爷爷奶奶的书,写爷爷奶奶的故事”读《南京往事》有奖征文活动。参赛内容:可以写你阅读这本书的读后感,可以采访你的长辈,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也可以写家里留传的一件“老古董”在你家是如何做出贡献的。要求字数在600字。自拟标题,题材不限。投稿方式:发邮件至:cbzuowen@126.COM写信可以寄到:中山路55号南京晨报作文版收,邮编:210092。截稿时间:2007年2月10日。热线:86854536 具体奖项设置 本次征文内容,也可以作为应聘2007年晨报小记者应聘作文。凡参加本次征文的同学,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考虑录取。同时,征文被刊登的同学,除了享受稿酬从优待遇外,还将获得一份琦琦姐的新年礼物。征文结稿后,我们将评选出优胜者给予奖励。一等奖1名,价值300元奖品,二等奖2名,价值200元奖品,三等奖3名,价值100元奖品。大家在赢得奖品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南京往事》一本,这本用你智慧赢得的奖品可以作为新年礼物赠送给你的长辈。如果你想给你的爷爷奶奶在明年的新年一个惊喜,就赶快拿起你的小笔,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参加我们的征文活动吧。本次活动的所有奖项评选解释权归南京晨报社所有。邵丹 作者:成岗胡成效梁琦仲敏/来源:南京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