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市民复原明朝战船 时速可达13公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10:39 海峡网-厦门日报
福建市民复原明朝战船时速可达13公里(图)
停泊在曾厝垵海域的复原古战船。 (姚凡 摄)

  本报讯 (记者 邵凌丰)昨天下午,贝壳坐在大厅的椅子上,喝着刚泡出来的咖啡。尽管刚刚试航回来,但他一点没有疲惫的神色,瘦削的脸上透出精干,双目炯炯有神。

  贝壳是个外号,他本名叫李金华。这次他试航的船可不是一艘普通的船,是一艘明代赶缯战船的复原船。让我们记住这几个人:船长刘宁生,船员李金华、王扬、许路、乔阳……除了他们,为这艘复原古战船而付出努力的人,名单还可以列得很长。

  聊天聊出环游世界的梦想

  很偶然,爱冒险的贝壳在2000年打开了一张世界地图,他对同伴说,我们乘船环游世界吧。从此,这个梦想铭记在心。

  同样很偶然,贝壳通过电子邮件认识了奇人刘宁生——他曾驾驶西式帆船环游世界。冒险的贝壳,驾船经验丰富的刘宁生,再加上一个对中国船史有深入研究的许路。“我们聊航海,聊中国的传统和历史,聊着聊着就聊出了一个梦想,驾驶复原的古战船环游世界。”三个人在投缘的聊天中开始了这一段梦想的旅程。

  “仿古和复原不一样,仿古只要其中使用了古代造船的技术,夹杂进现代造船技术也可以。但复原,就必须是原样。”贝壳说,复原船必须与600多年前的造船技术保持一致,摒弃现代先进的造船技术。

  2002年,三个人开始了田野调查,足迹遍布广东、浙江、福建。“我们到处跑,深入到民间才发现,原本以为已经失传的造船技术,在很多老人的手里还留着。”

  贝壳说,2006年,他们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资料,可以开始复原古战船,“有足够的依据,这艘船造出来能经得起考验,能面对所有人的质疑。”

  根据工料单“解码”工程图

  贝壳说,这艘古战船是从一张工料单里复原出来的。

  “所有的材料里,最重要的就是这份工料单。”船长刘宁生说,古代没有具体的工程图,工料单已经是能找到的最详细、具体的记载。“工料单上写着需要多少铁钉,每个铁钉有几寸长,还写着需要什么样的木板,每块木板多厚。”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原材料的记载,再辅以其他资料的帮助,从中“解码”,解出古战船的工程图来。

  现在这艘古战船,是贝壳他们从六艘复原船模型中挑选出来的。贝壳说:“我们邀请了东山、福州、厦门、龙海、惠安、晋江六处的造船工匠,请他们根据我们的工程图造出船模型来。最后,来自晋江的造船工匠‘中标’。”

  古战船的“古中国”特色

  这艘复原的古战船,具有非常强的“古中国”特色。刘宁生和贝壳细数这些特色的时候,脸上喜不自禁。

  “船身用的是方形的全手工造船钉。”刘宁生介绍了细节特色之后,又介绍了船的建造过程特色,“现在的船,龙骨建好之后建肋骨,这艘船在龙骨造好之后,建隔舱板。”他告诉记者,这是中国独有的造船特色,也是中国最早开始使用的造船方法。

  舵也有特色。“在船尾正中央,是尾舵,也是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舵。”刘宁生介绍说,外国人常用的舵都是桨舵。而更有特色的是,尾舵需要有两条绳子——“勒肚”绑住,从船尾贯至船头,绑在穿透的横杆上。

  帆也很有特色。“别看帆布是软的,用这个架竿一支撑,这几个帆就都是硬帆了。”刘宁生指了指横布在帆布上的架竿说,“硬帆更能在逆风的环境下航行。”

  操控性超出预料 航速达7节

  刘宁生说,这艘复原古战船的操控性远远超出了他的意料。

  “船身并不是流线型设计,尤其是船头部位,所以在船头和船尾都会出现乱流,影响船的速度。”刘宁生在上船前预计,船速能达到4节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一上船,速度很快就到了6节(一节=一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 编者注),有时7节也没有问题,实在超出预料。”

  更让刘宁生感到惊讶的是舵的操控性。“本来以为会很笨重,需要好几个人操作,没想到在正常航行的状态下,一个人就没问题了。操作起来不会很笨重。”刘宁生觉得挺不错的。

  “其实这次航行只有55海里,只是试航行,还没有达到航行时标准的理想状态。”刘宁生说,这艘船的帆等其他细节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