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灾区重建 成华与你在一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05:5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解读抗震救灾的成华实践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从在第一时间派出抗震救灾突击队,组织发动捐钱捐物,到组织精兵强将前往彭州展开对口援建等工作;从接待灾区群众到受灾群众心灵的抚慰,从建立“成华区爱心学校”及时让受灾群众的子女回到课堂,到建立“成华区爱心劳动技能与素质培训学校”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心灵家园”、让受灾群众“有所学有所获”;从成立党员服务队到组建成都市第一个受灾群众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团支部……

  5·12汶川大地震后,成华区委、区政府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成立成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督战,举全区之力抓抗震救灾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一级目标督查。

  5月25日至27日,成华区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朝华,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浚多次到接待站了解建设、管理和服务情况,并在第一时间赶赴彭州部署指导援建工作。

  记者昨日在成华区采访时了解到,成华区在接待受灾群众、对口援建等方面成效显著,并得到省市有关方面的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还对其中的创新举措进行了报道。

  【安置篇】

  成华,就是你的家

  5月14日,成华区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凯为指挥长、副区长张斌为副指挥长的外地受灾群众接待指挥部,并已分别成立成华区外地受灾群众接待站(东郊体育场、龙潭)和10个工作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截至6月11日12时,两个接待站接待了来自汶川、北川、都江堰等地的受灾群众1000多人(龙潭接待站300多人已安全返乡)。其中东郊体育场接待站接待了710多人,因投亲靠友、生产自救等原因,目前接待站还暂住受灾群众167人,其中有学生70多人。

  “建立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团支部、帐篷党员活动室;建立爱心学校和爱心技能与素质培训学校、建立帐篷流动图书馆;建立受灾群众帮扶服务和心理慰藉中心、‘临时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华区体育局长、东郊体育场接待站长杨楠告诉记者,该接待站以“以人为本,强化自治”的理念,一方面为外地受灾群众营造家庭般舒适、卫生、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还加大对受灾群众的综合培养教育,争取让受灾群众“学习一项劳动技能,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一种生活方式”。

  爱心社区,给受灾群众一个家

  5月14日下午,猛追湾街道和成华区体育局对成华区东郊体育场进行部分改造,合理设置配套了生活区、就餐区、公共活动区、就餐区、淋浴区、物资配发区,以及体检处、消毒处、医务室、警务室等“爱心社区”的功能区。

  本着“节俭、热情、大方”的原则,接待站为受灾群众配套了各式衣物、床上用品、日常洗漱、方便食物、生活用具等必备物品,并按规定标准确定了一家餐饮店承担饮食配送供应,街道和卫生防疫部门派员全程负责菜品的采购、制作和食品卫生监督,切实把住安全质量关。对个别回族受灾群众,接待站还专门到清真寺定制饭菜。

  接待站设立了“爱心社区综合帮扶中心”,劳动、卫生、团委、妇联等单位和临时党支部派人轮流值班,采用首问责任制和一站式服务方式开展各种爱心服务。猛追湾派出所抽派12名警力进驻警务室24小时巡逻值班。接待站配置了16名专业人员提供24小时医疗和保健咨询服务,为所有受灾群众全面体检和消毒。

  临时党团支部,让受灾群众自治

  5月16日,在区委组织部和团区委的指导下,接待站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团支部,《人民日报》称之为成都市第一个受灾群众临时党组织,对推进受灾群众自我管理发挥了先锋作用。

  成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邹涛介绍说,22名来自灾区的党员首先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3个党小组,并召开支部大会选举了书记和2名支委。临时党支部和团支部大会还制定了《自治管理制度》和《灾区同胞自律公约》等,配建了帐篷党员活动室。组织部和机关工委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和开展守望相助活动,6月4日4名受灾群众还向临时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成华区团委副书记钟旭阳告诉记者,接待站还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将150至600名的队伍划分为后勤保障组、受灾群众特别服务组、应急服务组、医疗服务组、文体服务组、心理疏导组、督导组等多个团小组,分3班倒轮流值班,实现了志愿者服务24小时全覆盖……

  爱心学校,让灾区孩子读好书

  5月24日上午,位于成华区东郊体育场外地受灾群众接待站内的成都市成华区爱心学校正式开学。爱心学校可与成都七中等名校直接联网,学生通过电脑就可以与七中等名校学生同步学习。

  成华区教育局长李香贵介绍,为了帮助受灾学生尽快复课,尽量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区政府通过接收爱心企业捐助、机关干部捐款,筹集资金,加班加点建设,仅仅用了一天半时间就在接待站建成“爱心学校”。“爱心学校”设置了小学部、中学部两间电教化教室,一间灾后学生心理咨询室(爱心之家)和一间教研办公室。

  “四位一体,分级教育!”据爱心学校校长李艺告诉记者,为了让每个学生听得懂,有老师辅导,他们对入住接待站的学生情况进行了摸底和综合分析,提出了“四位一体(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教师志愿者、教育专家),分级教育”的复式教学辅导方式,即: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台电脑,把相近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学生分在一个大班(如把1至6年级学生分在一个班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与自己相应的教学光碟、耳麦学习,随后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教师志愿者、教育专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个性化辅导教学活动……

  技能素质学校,

  让受灾群众“有所学有所获”

  5月25日,成华区东郊体育场外地受灾群众接待站爱心技能与素质培训学校正式开课。来自都江堰、汶川、北川等灾区的20多名受灾群众走进这个特殊的课堂。

  “留下苦难,带走希望。”成华区劳动局长夏兴志说,接待站依托成华区爱心学校和爱心技能与素质培训学校,有关单位联合行动全面开展“学习一份劳动技能,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一种生活方式”教育培训活动:就业培训、就业推荐、健康指导、心理慰藉、普通话、社区舞蹈等,使受灾群众“有所学,有所获”,增强重新创建新家园,开辟新生活的信心。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经济频道进行了专题报道。

  【援建篇】

  成华,全力帮助重建家园

  “成华区在帮助灾区重建方面既创造了‘成华速度’,又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方式!”彭州市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日前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前往视察时给予高度评价,成都市将把成华区安置房建设的一些技术参数在其他区域进行推广。

  成华速度:

  5天平整300亩安置板房地基

  “受灾群众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安置点‘三通一平’,为顺利搭建活动板房赢得时间,让他们早点、再早点住进新家!”成华区委常委、对口支援帮助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张胜称,5月24日晚成华区召开区委、区政府专题工作会决定,成立一线指挥部,由分管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一名区委常委任指挥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各1名熟悉建设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副区级领导为副指挥长。5月25日一大早,成华区抽调500多精兵强将组成9支施工队伍,自带装备开赴对口援建的新兴镇、白鹿镇一线,与当地党委政府配合,争取受灾群众的支持,立即展开规划、排危、地基平整等工作。

  成华区副区长、对口支援帮助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赵炳荣表示,为了争取时间,指挥部与两个乡镇党委政府、与下一步援建活动板房的单位、与当地群众对接协同作战就地定方案;同时还采取了选址定点与规划完善同步、选址定点与场地平整同步、场地平整与板房搭建同步、水,电,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同步的建设方式,无缝对接,交叉施工。

  6月1日新兴镇、白鹿镇第一批9个临时安置小区完成基础建设工程,昨日首期700套漂亮活动板房建成。

  成华方式:

  量体裁衣,全程帮扶受灾群众

  张胜说,援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居住等当前的实际生活困难,同时还要统筹解决好对口帮助镇受灾群众的衣、食、住、学、医等问题,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心灵家园”,走上正常生活和生产的道路。

  因此,成华区还指定了综合实力较强的保和、青龙两个街道定点全方位支援新兴镇、白鹿镇;选派12名后备干部长驻新兴镇、白鹿镇参与灾后重建,并在就业、教育、卫生、农产品种植等多方面进行帮扶服务……

  “量体裁衣,进行个性化服务,一方面尽量帮助受灾群众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另一方面增加他们重建家园的信心……”据介绍,成华区还将组织成华区教育局、劳动局、民政局、计生、团委等成立“受灾群众一对一帮扶顾问团”,开展就业培训引导、健康指导、心理慰藉、文体等帮扶活动,全方位帮助两个乡镇受灾群众建设“心灵的家园”,帮助他们规划、建设美好新生活。

  【前线篇】

  为了灾区人民,顶着困难上

  虹口乡灾情告急,道路通信中断,房屋严重损毁,山体大面积滑坡,红色、深溪、高原等多个重灾村数千名群众被围困……5月13日,按照成都市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成华区迅速组织应急民兵突击队员,成华区公安分局抗震救灾突击队赶赴都江堰、彭州等灾区抗震救灾。

  民兵突击队员:

  挑战极限与死神赛跑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5月14日,成华区人武部从5月12日奔赴都江堰参加抗震救灾的90名民兵应急队员中挑选10名精兵强将组成突击队执行任务。

  “我们在与死神赛跑。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挑战极限的考验,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秒钟到达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突击队员告诉记者,突击队经过8个半时,翻过三座大山,穿越13处山体滑坡路段,终于安全抵达虹口乡临时指挥部。“我们的救星来了!”红色村几位坐在村庄路边窝棚里的年迈的大爷大妈看到从天而降的突击队激动得直流泪。通过4个多小时努力,突击队员在塔子坪救出伤员1人、转移群众53人。5月16日一大早,突击队接到深溪村深溪沟24名群众被围困的消息,立即协同都江堰市10名民兵突击队员前去救援,前往目的地途中6名队员险些被泥石流卷走,下午2时30分,突击队员手牵手保护着24名受灾群众走出了危险地区……

  公安分局突击队:

  舍生忘死,全力搜救被埋群众

  成华区公安分局每天都抽调10名警力组成抗震救灾突击队赶赴都江堰参与抗震救灾,拉网式搜救被埋群众。民警萨闽在路经一垮塌的危楼时,听到了一名小女孩的求救声,他与队友和闻讯赶来的119消防战士一起,奋力挖掘了4个小时成功将女孩营救出来。民警张彪带领民兵在一处废墟下,冒着余震,经过几个小时的挖掘成功将3女1男救出……

  “灾区人民比我们更苦!”地震后,法医胡华子与在绵竹重灾区的亲属失去了联系,胡华子忘记个人的焦急和难过,决定留下来组织进行遇难者尸体检验工作。民警翁凯身患心脏病,连续工作2天后又患严重感冒,用感冒冲剂缓解症状。

  刘建波 本报记者 洪继东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