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之洞:追逐钢铁强国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07:43  汉网

  

张之洞:追逐钢铁强国梦

  汉阳铁厂的界碑。

  

张之洞:追逐钢铁强国梦

  1890年的汉阳铁厂。

  

张之洞:追逐钢铁强国梦

  汉阳兵工厂。

  汉网消息(文/记者 袁毅 实习生 童歆淇 图/记者李少文)1889年12月17日,在湖广总督署(今武昌造船厂内),来了一位短身巨髯、风仪峻整的封疆大吏张之洞。已逾天命之年的他刚从广东卸任,就乘船到湖北走马上任,直到1907年调离进京,除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外,他一直驻节武昌总督湖广,前后长达17年之久。

  这时的张之洞,成熟而精力充沛。他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第一座近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其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中国钢铁工业由此滥觞,张之洞更被誉为中国“钢铁之父”。

  “铁厂界碑”弥足珍贵

  驱车从汉阳的古琴台沿月湖路直行数公里到龙灯堤特1号,举目四望湖光林影间,烟囱林立、鳞次栉比的高大厂房,依稀可辨张之洞时代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的恢弘气势。道路左边临街,有一栋古朴的两层洋房,就是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

  二楼展厅,陈列着历尽百年沧桑的实物资料,有矿石、瓦片、电文、书籍、手迹、照片,也有后膛火炮、七九式步枪,还有张之洞亲笔手书祝寿牌匾和赠送满清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的帽筒,大凡跟张之洞有关的重要历史遗物,均可找到。其中,最为珍贵的是镇馆之宝——铁厂界碑,灰白的石碑默默诉说着当年张之洞创业的艰辛历程。

  馆长顾璧阶介绍,为了筹建博物馆,他曾到厂区、遗址和大冶铁山等四处寻觅汉阳铁厂的草创实物,所获不多。而铁厂界碑得来全不废功夫,仿佛神灵保佑。有一天上班不久,他接到一位家住汉阳铁门关要拆迁的市民电话,说他们家有一块石碑,用楷体写着“铁厂界”三个大字,在家做门槛用,因为经常在上面劈柴,被打断后就用胶水粘起来,据说是其父50年前挖出来的。

  顾馆长大喜过望,一见果然不出所料,就是当年的汉阳铁厂界碑实物,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另一件1913年轧制的两米长铁轨,上面铸有“汉阳铁厂”字样,同样是不经意间得来。2003年某一天,它躺在博物馆对面的汉阳钢厂老职工开的经营门面的墙角,当跳板用已经很久了。

  “定汉神铁”的沧桑往事

  郁郁葱葱的龟山龟北路,在汉阳铁厂旧址,记者见到了当年铁厂炼铁后遗留下的一个硕大无比的铁砣,这尊被称为“定汉神铁”的巨大圆柱形铁砣,静静地卧在路边的大坑里。它直径3.3米,高3米,重达200吨,表层锈迹斑斑,但掩饰不住近代中国钢铁开创史的传奇色彩。

  关于这尊“神铁”的来历,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一说为汉阳铁厂投产后冶炼的“第一炉铁”,因为张之洞不懂科学,订购冶炼炉型错误造成铁质不纯、废弃不用,凝结成现在的样子;一说为辛亥革命爆发时,工人为避战火离岗,一炉铁水凝结而成;另一说是1923年9月2日晚高炉年久失修、坍塌出事故,最后一炉铁水凝结而成。

  记者更相信得到专家认可的是最后一种说法。200吨“神铁”显然不是汉阳铁厂初创时5吨贝塞麦炉而是250吨高炉遗留下来的。张继煦《张文襄公冶鄂记》曾描述,“初出钢料,成色无异洋制,足为造炮之用。”看到这块铁砣,信哉斯言!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诗意汉阳,因汉阳铁厂而刚劲。

  此后,张之洞从龟山陆续沿汉水向上游建设了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等近代制造工业,配套的工业设施有发电厂、实验室、小火车运输、轮驳转运所、长江运输码头等,汉阳铁厂雇用工人三千多,外国专家五十多人,建有住宅、食堂、医院和西式建筑宅楼,蜿蜒十里,蔚为壮观,这是19世纪最后十年兴起的工业城,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工业城,后人形象地称之为“汉阳制造工业长廊”。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欧亚遥。”这是当年张之洞为黄鹤楼草拟的一副楹联。其开放的眼光、宏阔的抱负,正是这位近代化先驱人物的心声袒露。

  记者昨日盘桓于曾为汉阳铁厂运送原料和产品的晴川阁江边,南岸嘴南侧仍有汉阳铁厂当年修筑的矿砂码头旧址、缆船桩,码头为突堤式,旧址上仍有2个巨礅,相距20米,两礅长、宽、高均为20米,突兀于江滩,经受岁月沧桑的风雨洗礼至今完好。

  张之洞打造的城市烙印不可磨灭。

  钢水流泻“中国觉醒”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大门,中国日益积贫积弱。鸦片战争后,满清部分官僚在“师夷长技”思想的影响下,寻求“自强”、“求富”,开始大举倡办洋务企业。

  “洋务运动殿军”张之洞最大的功劳是“湖北新政”中创办汉阳铁厂。张之洞成就了汉阳铁厂,汉阳铁厂也成就了张之洞。

  早在任山西巡抚时,张之洞即萌生创办新式钢铁工业、钢铁立国的意图设想。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给他讲解“别西墨炼钢法”,是他大办钢铁的知识基础;“炼铁成条,供洋局之用”,是他炼铁制轨供应修路之用思想的萌芽。他在给清廷呈送申请报告的同时,就向德国美国订购冶铁炼钢制造枪炮的设备。

  当时有人反对他开矿和炼铁,李鸿章写信说“炼铁制钢轨不是易事”。继任两广总督、李鸿章之兄李瀚章对办工厂既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李鸿章也希望乃兄李瀚章不要多事,认为张之洞“抑扬铺张”、“大言无实”,断定“恐难交卷,终要泻底”。张之洞顺水推舟,趁机将在广州建厂的机器调入湖北,本属广州的发展机遇就因这一偶然而转移到了湖北,继而形成了近代武汉超广州的格局。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曾委托驻英大使刘瑞芬向英国订购冶炼炉及各种机器,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他奏请将在广州购置的铁厂机器一并移鄂,1890年6月设铁政局于武昌水陆街,9月,在汉阳大别山(今龟山)下勘定厂址,由英国人设计和监工,从路基到地脚螺栓全部从英国、比利时引进,创办宗旨即是“造轨制械”。从开工到建成历时二年十个月,1893年10月,耗资达568万余两白银的汉阳铁厂建成并点火开炉,中国也由此告别了炼铁铺。汉阳铁厂整个工程包括炼铁厂、炼钢厂等十个分厂,当时容积达到248立方米、日产铁100吨的高炉两座,是当时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工业企业。

  1894年6月30日,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大的规模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水。当鲜红耀眼的钢水流泻而出时,整个世界震惊不已,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武汉亦被国外誉为“东方芝加哥”,设在上海的西方报馆立时刊发传单,电告各国。

  此后,汉阳铁厂又用自己冶炼的钢铁制造出中国的第一批铁轨,中国的第一支快枪,民间称其为“汉阳造”。汉阳铁厂在生产期间,共产铁240余万吨、钢60余万吨,出口日、美、泰、新、印尼等国;京汉铁路全长1214公里,其中近1000公里钢轨是汉阳铁厂出产。

  湖北由此从落后的内陆省一跃成为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已“驾乎津门,直追沪上”,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武汉近代第一次名副其实的“中部崛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