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五 安史留下遗憾言 引以为鉴方长久
这平鲁金铤中涉及到的“张通儒”到底是个啥人物呢?
此人在新旧《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初见于天宝初年,在唐廷任职,为安禄山手下的重要人物,天宝十年安任河东节度使,张以大理司直为留后判官;天宝十五年,安起兵反唐,称圣武皇帝,张为右相。安占领西京、关中、洛阳等地后,由张留守西京。第二年,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安的儿子庆绪杀父篡位,张为中书令。张一直是安禄山、安庆绪部的重要军事将领之一,为安军屡建战功。
到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篡位称王时,留子朝清守幽州,亦由张通儒等人辅助之,张仍执管军事,辅助政局。761年,史朝义夺帝位,派人到范阳杀太子史朝清和他的母亲辛氏,张当时是散骑常侍,范阳留守,据力保护太子朝清,同史朝义部抵抗三日,死于乱兵之中。由此可见,张通儒和史思明朝廷之间的关系,也可见其在安史之乱、唐中叶政治大动荡中的重要地位了。
金铤上记载,张通儒官至“柱国魏国公”。柱国,是唐朝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武将在战场上屡建战功而给予的荣誉称号,《唐会要》卷八十一“勋”:“旧制,勋官上柱国已下,至武骑尉为十二等,有战功者各随高下而授”。这大概就是张通儒随同安、史反唐,屡建战功后所得的勋号。而在唐史记载中,张通儒没有魏国公这类爵号,也可以说是一项补充。
“张通儒铤”应该是安、史占领地区的金铤,属于叛军方面的历史遗物。它的年代上限肯定是在公元756年安禄山反唐,张通儒为右相,并受封柱国爵位以后,向安、史进献的金铤;下限应是在公元761年张通儒死于乱兵中之前。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时,这金铤很可能作为叛军的财物,没入于官府;或者,当回纥人掠夺东、西二京时被抢掠而去。因此,上面的“柱国魏国公张通儒进”等字被錾去,以表示金铤已改易了主人。
可大批的金器是怎么流落到平鲁去的呢?
经考证,平鲁县平鲁公社屯军沟位于唐代河东朔州(唐代时设河东道辖十七州)到今内蒙古清水河一带的交通要道上。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等书记载,安禄山部队和唐军郭子仪、李光弼军队之间,在河东道大同云中郡、关内道单于都护府振武军朔方郡等地不断发生战争。而平鲁县屯军沟就位于这次军事斗争区的中心地带。
因此,金器曾流散在这个地方是可能的。金铤铭文大部分被錾去,表示都曾易了主人。最后的所有者在战乱时埋入地下,但自己却在战乱时死亡,于是这批窖藏就再无人知晓了。
又或者,安史之乱后,唐军抵挡不住安禄山的进攻,不久东、西二京落入安禄山之手,唐王朝不得不求助于回纥骑兵的帮助。
回纥的前身敕勒是最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分布于贝加尔湖以南的部落联合体。唐天宝三年(744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唐朝时,回纥取“迅捷如鹘然”的意思,改作回鹘。立国后,回纥因历史的关系与唐朝关系一直很好。唐至德二年(757年),回纥葛勒可汗应征,遣其子叶护率领精兵四千余人出发,帮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回纥曾分三路西迁:一迁吐鲁番盆地,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一迁葱岭西楚河一带,称葱岭西回鹘;一迁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就是现在的裕固族。其中前两支定居新疆的回纥,发展为维吾尔族人。
回纥前后曾两次派兵帮助唐朝平叛,唐朝被迫和回纥订立条约,《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至德二载”中就写有:“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指年轻妇女)皆归回纥”。于是,当回纥军队两次打进东、西二京时,到处杀人放火抢劫国库民财。张通儒等有铭文的金铤一定也被掠取了。
到会昌二年(842年),回纥内部发生争权,势力削弱,在唐朝招降下,“思忠屯保大栅”,回纥思忠部落遂移居于此地。据《山西通志》卷四“沿革”记载,“唐保大栅在鄯阳西北,会昌中为回鹘降人所居”。鄯阳,即当初发现金铤的“平鲁公社”附近。因而,当一部分回纥人定居保大栅时,很可能将这批掠夺来的金器又迁移至此,窖藏在地下了。
总之,专家得出结论,唐代金器被埋藏于此的原因,上述那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但综观史书记载和出土情况,后一种可能性似乎更为有据。虽然这些只是推测,但是应该离事实相差不多,金器的来源也就基本得到了“落实”,这对于研究安史之乱历史大动荡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那最后它们又到何处“安家”了呢?当黑云知道这是文物后,全数上交,文物处的工作人员担心这批金器放在文物局不安全,于是决定全交给银行保管,中国人民银行山西分行便派人乘坐吉普车从太原赶到平鲁,将这批金器押送回了银行,等到后来,又把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金物和有铭文的金铤交给了山西博物院。
很多人会好奇,最后是否给了黑云一些奖励。的确是给了,省里相关部门为了奖励黑云的行为,给黑云所属的大队买了一辆拖拉机,并安置了黑云的工作,使他成为一名拖拉机修理工人。
结语:
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断地在揭开历史那神秘的面纱,去引古知今。安禄山、史思明也许是个偶然,但也是个必然,社会等级分化严重、治理不力、听信谗言、贪图美色……这一切在大唐盛世的繁华下掩盖着。即使,没有安禄山,也没有史思明,但是无法保证没有别的叛军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