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媒体谈寒门状元之死:自媒体别似是而非贩卖毒鸡汤

媒体谈寒门状元之死:自媒体别似是而非贩卖毒鸡汤
2019年01月31日 16:12 新浪新闻综合

  原标题:“寒门状元之死”:自媒体,请别似是而非贩卖“毒鸡汤”

  来源:检察日报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图片来自于网络

  1月29日,某微信公众号一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刷屏朋友圈,成为爆款文章。随后,一些读者对文章真实性进行质疑。对此,30日该文章创作团队通过《新京报》回应道:文章不是新闻报道,是一篇非虚构写作,故事背景、核心事件绝对真实。

  一篇阅读量达“10万+”的爆款文章,在赚足读者眼泪、消费读者感情后,迎来剧情反转,引发了社交网络上的广泛讨论,不少网民觉得自己又一次“被套路了”。该文章创作团队发文回应称“故事非虚构”“故事背景、核心事件绝对真实”,但又没有拿出任何证据来支撑;对于文中细节出现的“硬伤”,称“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更重要”,进行了“模糊化处理”。从回应质疑的有效性角度看,这样的回应本身没有质感,更谈不上化解了质疑。

  该团队提到“文章不是新闻报道”,作为对“细节不真实”的回应。其真正的逻辑则是——一方面希望读者不要在细节上较真,另一方面又在努力打造一种让读者在看新闻报道的错觉,通过细节制造一种无比真实的感觉(如配以时间维度精准的图片等),产生同理心和共情,由此吸引大批读者,制造流量。换言之,该文章创作团队既想不遵守新闻报道的传播规则,又意在吸引类似新闻报道的读者的关注。

  如回应中所言,这是一篇“非虚构写作”,实际上,作者完全可以在文章中注明,可为何不清楚地注明呢?原因只有作者自己知道。如果一开始就明确注明,文章还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吗?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这篇文章脱离了真实性,其吸引力或会大不相同。有人会因此流泪,可能正是基于相信故事的真实性。文章的写法游走于新闻报道和“非虚构写作”之间,不想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负责,也不想为艺术性负责——想占尽两头好处,却不想负责任的做法怕是说不过去。

  从营销效果而言,创作团队或以为这篇文章是成功的,是一篇“心灵鸡汤”;但从社会效果而言,这篇文章带来的影响却是负面更占主流:内容真假难辨,贩卖焦虑,堪称“毒鸡汤”!在“人人即媒体”的自媒体时代,许多自媒体在人们的价值观领域已经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读者,需要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进行筛选,但不该被人愚弄、被玩弄于股掌,读者有权利知道读到的究竟是真事儿还是“非虚构写作”,或者起码让一般的读者能够清楚辨识出真假。在现代法治规则下,自媒体不能这样似是而非,“左右逢源”,而应当知规范、守规矩、存敬畏。

  延伸阅读

  刷屏的“寒门状元之死”,为什么会引发群嘲?

  一夜之间,一篇名为《一个出身寒门的高考状元之死》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简单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聪颖过人的寒门学子,通过勤奋努力实现人生逆袭考上名校,却因为人正直,不帮富二代作弊、不为老板做假账而处处人生受限。更为悲剧的是,25岁就因病早逝。

 截图自“才华有限青年”企鹅号,微信公号文章已被删除。 截图自“才华有限青年”企鹅号,微信公号文章已被删除。

  文章发布十几个小时后,“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然而,对文章刷屏引发的争论和反思并没有结束。

  真人真事,还是毒鸡汤?

  《一个出身寒门的高考状元之死》首发于微信公号“才华有限青年”,是“咪蒙”公号矩阵中的年轻成员。

  这篇爆款文章发布之后的那个午夜,成为朋友圈转发语的“分水岭”。

  最开始的几个小时,很多人转发文章时的转发语是:

  “看哭了!每个人都用力地活着,然而,人间不值得……”

  “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这个社会@#¥%……”

  “这个男孩真的太惨了!好人为什么都不长命?真希望这个故事是假的……”

  没过多久,对于这篇文章的质疑引发文章第二轮刷屏。

  “太假了!bug好多!”

  “怎么文章里都是坏人,就作者自己又有钱、又有本事、又善良?玛丽苏小说看太多了。”

  禁不住推敲的细节和逻辑

  随着文章越来越受关注,对文章内容真实性和价值观的反思越来越多。虎嗅APP提及的几点bug引发广泛认同。

  其中,主人公2013年参加高考,高中时看过《灵魂摆渡》,而《灵魂摆渡》的上线时间是2014年。这成为质疑否认作者“非虚构写作”的硬核实锤。

  针对文章中提及毕业2年就成为阿里巴巴P7级的员工,阿里巴巴公关部在接受采访时回应称:情况不属实。

  而除了故事真实性有待商榷,作者对自己人设的打造,成为引发读者反感的另一重要因素。

  优秀毕业生,25岁职场小白就能单独与重磅投资人谈笑风生,在北京租住1万月租的公寓,有能力和爱心负担同学妹妹的学业费用……

  而文章中出现的其他人:不给打小抄就群殴的富二代、逼迫正直会计做假账的黑心老板、对年轻姑娘不怀好意的投资大佬、只会吹牛对男主去世麻木不仁的高中同学……

  如何不被“毒鸡汤”欺骗?

  然而,就在文章被指出重重问题之时,依旧有网友提出自己的看法:就算是假的又如何?那重要吗?影射的事实不存在吗?

  这种观点并不是主流。

  更多人希望“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如果非要用“爱的马赛克”隐藏部分真实,就不要处处强调“这都是真的”。

  因为,“善必须以真为前提。”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

  一个真正用力活过的人

  “用力”很重要

  “真”更重要

责任编辑:王亚南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