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于丹:路过每一朵金灿灿的花开

于丹:路过每一朵金灿灿的花开
2019年02月12日 10:05 新浪文化

  原标题:于丹:《路过每一朵金灿灿的花开》——为《那年花开遇见你》作序

  来源:微信公众号 孙金岭

  编者按:承蒙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的垂爱,本人的拙著文集《那年花开遇见你》得以近日公开出版发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先生拨冗为文集撰写了一篇隽永序言,予以特别推荐。该序饱含深情,衔华佩实,锦绣云天,读来令人感佩之余亦有惭愧,深觉自己实在配不上先生的溢美。现将于丹先生的序言美文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路过每一朵金灿灿的花开

  ——为孙金岭的《那年花开遇见你》一书作序

  于   丹

  因为答应了金岭兄为他的文集写几句话,结果在相当长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跟他从小到大的每一位班主任、他爹他娘、他爷爷他老家的奶奶台湾的奶奶,还有他那些有名有姓或者无名无姓的同学、同事生活在一起。

  这些人物栩栩如生,每天雄踞我的日思夜梦。每个故事都极富画面感和抒情性,纵横捭阖,风云激荡,赋比兴杂糅。有几天,我睁眼听见他说话,闭眼看见他打架。越发觉得自己答应得鲁莽了,我怎么敢给他的文字作序呢?孙金岭——这可是推出《感动中国》那句妇孺皆知的定位语“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原创者啊!

  这本书稿里蛰伏着金岭兄全部的生命养成,读罢令人感叹: 深情的人活过的一个今生,恐怕比得上别人的几生几世了。那些生命的纹理,一丝一缕都不曾被风尘磨平,那些祖辈的秘密也不曾在光阴中湮灭。心血锁在笔尖上,一点一滴刻录下去,用自己的欢喜和悲伤,去触动别人的温情和泪水。

  我一向认为自己是个很念旧的人,特别是对我不同阶段的老师们,他们的一路提携决定了我的今天,就像歌儿里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可是读完金岭兄《我的班主任老师》这第一部分,我就惊到瞠目——他怎么能准确无误地记住这么多老师的细节呢?

  从小学一年级晏老师先戴蓝布套袖再清清嗓子、一手拿粉笔一手拿板擦的样子,到三年级时候打在年轻班主任李老师大腿上的那一拳;从初一打架时贾老师递给自己擦血的手绢,到初二的教务主任霍老师口头语“一脚丫子踢死你”;从一口一个“孩儿”的数学杨老师拿的杯子和毛线杯套,到她对初中毕业班孩子们一个一个的鼓励和成全;从高中男班主任王老师对青春刺儿头的修理,到文科班主任谢老师处理早恋、高考前给炖的一锅排骨……这个章节我反反复复读了四五遍,几乎把自己都读成了鼻音很重的阳泉口音。

  我掉了进去。想起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 追着我满操场跑要给我补数学的熊老师,天天给我带活页文选、开小灶逼我背古文的王老师,用拳头顶着胃给我们挨个儿宿舍生炉子的廖老师,把地理课讲出哲学味道的郭老师……我在别人的故事里想念我的老师们。我泪流满面,因为我对我的老师们已经没有这么完整清晰的记忆了。

  我泪流满面,因为金岭兄在写完每个老师故事之后,还用虔诚如同忏悔的语气写下一个个判断句——

  “我是罪恶的”——这是因为打老师。

  “我是羞愧的”——还是因为打架,老师不离不弃的努力终于让他没掉进被严打的那个堆里。

  “我是愚顽的”——这是因为反叛,跟老师较劲。

  “我是矫情的”——还是因为青春期,跟老师支支棱棱指东打西。

  “我是幸福的”——终于,因为那么多老师一步一步地托举,把他递进了山西师范大学。

  另外一段令我泪流满面的文字,是关于金岭兄的家事。那一篇《清明上坟记》写出了爷爷作为老兵的一世沧桑,两岸两个奶奶的悲欢离合,以及儿孙辈洗不尽抹不去的心灵阴影,直到墓碑前的生死和解。“墓碑就是一条阴阳的界限,逝者已矣,可以安息长眠。祭拜就是一种生命的复活,后人追思,仍将负重前行。”这是典型的金岭对仗句式。大学中文系的底子,常常让他写出“两岸同祭一曲绝唱,三处青冢一部家书”这种章回体的概括。

  这种调性在他常年供职的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显然过于浪漫温情了,一个先做策划后做业务管理的成熟新闻人,怎么能允许自己滔滔如流的温情泛滥呢?所以,金岭兄常常用调侃来稀释和遮掩他的温情。

  认识他二十多年间,在我的印象里,他就是一个才华横溢、正话反说、有点儿没正形的男人。直到我看懂他这些文字,才慢慢悟出来,他调侃的背后藏了一个怎样不敢惊动的真实。也恍然明白: 相比于他做的那些辉煌节目,文字才是他安身立命、不加掩饰的原乡。可以悲号,可以忏悔,可以泼洒对亲人滚烫的爱,可以从容勾勒爱喝红酒的同事、爱写书法的朋友。可以不避讳同学聚会遇到钱的亏空时那份微妙尴尬,可以浓墨渲染“那一场宿命般的青春邂逅”,也可以诙谐素描那“一琴一鹤一群老学究”、“一男一女一对辅导员”……

  《那年花开遇见你》——他遇见的,到底是哪一年的花开?

  阳明先生讲心学,称“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弟子们诘问:“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阳明先生答:“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心外。”

  那年花开,阳明先生在南山曾遇见。那年花开,年复一年,堆积成一片金岭。所以兄以这一本书稿,回顾所来径,致敬所有遇见、所有的花开。

  是以我相信,那细碎流光中的每一朵花开,都应当是金灿灿的颜色。

  ——于丹先生的序言摘自孙金岭所著的《那年花开遇见你》一书,已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孙金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资深新闻人。先后在《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栏目做记者,并长期担任新闻评论部制片人和播出主管。创作的电视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感动中国》“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这一定位语的原创者。现为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至今编辑出版了10多部电视新闻书籍,其中《焦点访谈红皮书》荣获第14届“国家图书奖”,是“全国广电系统百佳理论工作者”称号获得者。撰有《直问中国电视人》《花边新闻》《新闻背后的新闻》等专著,以及《田家父子》《中国户口》等长篇小说。

责任编辑:赵明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