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媒体:"梵高奶奶"走了 她用画把"乡愁"留在了人间

媒体:"梵高奶奶"走了 她用画把"乡愁"留在了人间
2019年08月02日 10:32 新京报

  原标题:“梵高奶奶”走了,她用画把“乡愁”留在了人间 |新京报快评

  她的画里,都是中国最普通的田园风貌,瓦屋、田埂、麦田、小径、苹果树、向日葵……而正是这些最简单的风物,撞击着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心弦。

▲图片来源:“梵高奶奶”常秀峰微博截图▲图片来源:“梵高奶奶”常秀峰微博截图

  文 | 狄宣亚

  “梵高奶奶”常秀峰去世了,于昨日。享年83岁。

  她的画作曾经风靡一时,她用朴实画笔勾勒、涂绘出的乡村风貌,给无数人带去了温暖与质朴的感动。

  “梵高奶奶”从未上过学,但从70多岁开始作画的她,却展现了惊人的绘画天赋。因为她用蜡笔和水彩笔作画,画风又颇有“印象派”风韵,因此被人称为“梵高奶奶”。

  “梵高奶奶”出生于河南方城县一个名叫杨家庄村的小村子。生于斯,长于斯,也将长眠于斯。

  她本想着将一生守护着她的家乡,但在丈夫离世之后,经不住儿子的劝导,她于2003年的元旦,离开了熟悉的村子,搬去了陌生的大城市广州。

▲图片来自“梵高奶奶”常秀峰微博▲图片来自“梵高奶奶”常秀峰微博

  住在儿子家里的她,对城市的节奏与氛围都不太习惯。对城市里高耸的楼群与曲折迂回的道路,她不熟悉,甚至感到迷失与恐惧。

  因为要照看小孙女,她便常常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回忆她在乡村的生活。她想要描述山楂树的样子,却匮于言辞。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拿起了蜡笔,将山楂树画了出来,小孙女立时明白了。

  之后常秀峰一发不可收拾,她开始用画笔倾注自己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与深挚的爱。而画笔也解锁了她非凡的绘画天赋。

  她的画作经儿子发布到网上之后,被广为传播。““梵高奶奶””的称谓一经传出,便成为一个现象级的IP,甚至曾两次被请上“鲁豫有约”。她在香港举行了画展,她的画还被马英九收藏。

▲图片来自“梵高奶奶”常秀峰微博▲图片来自“梵高奶奶”常秀峰微博

  有趣的是,她虽然被称为“中国农村的梵高”,却始终困惑于““梵高奶奶””这个称呼,觉得别扭,甚至觉得梵高的向日葵不伸展、画得苦,他本人一定过得不开心。而她画的向日葵长在土地里向着阳光,“有土地养着它,有水滋润着它,就像我画它的心情一样,很幸福”。

  简单、纯真、质朴、快乐,在她的画面前,这种感觉确实让观者油然而生。她的画里,都是中国最普通的田园风貌,瓦屋、田埂、麦田、小径、苹果树、向日葵……这些最简单的风物,给了人最直接的感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梵高奶奶”和家人住在一起,而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促使她拿起了画笔。她的成名,既是偶然,又非偶然。

  她在古稀之年拿起画笔,本是罕见。加上她又并无学历,也无任何画画的技巧与训练,作起画来自然天成、一派率真之气,让人能感受到妙笔本天成的自然。

  而无数的人被触动,除却“梵高奶奶”天然、质朴、率性的画风让人感到温暖亲切外,更因为这些画作勾起了都市“离乡客”们浓浓的乡愁。

  “梵高奶奶”的经历,是中国社会大变迁一道极为细小的缩影。

  儿子从农村奋斗到了大城市,并在城里扎根立足。她也随孩子离开了生活一辈子的故乡,成了“老漂族”。相似的命运,呈现在太多人身上。这当然不限于那些随子女入城的老人。那些出身于乡村、在钢筋水泥铸造的高楼之间穿梭打拼的异乡人,都能从“梵高奶奶”质朴的思乡之作中生出共鸣。

▲图片来自“梵高奶奶”常秀峰微博▲图片来自“梵高奶奶”常秀峰微博

  “梵高奶奶”说,广州的高楼走不进她的心,她画不出来。她最喜欢画的是老家的房子。

  高楼孤高冷漠,不如自家的老房子温暖可亲。高楼也是城市的象征与代表,这里面生活着的多是为生存奋斗挣扎的“漂一族”。在这些城市“漂一族”心里,每人或许都有一间温暖可亲的老房子,在等着他们回家。

  为我们把“老房子”画出来的“梵高奶奶”离开了,但她笔下那生动自然而又朴实深情的浓浓“乡愁”,却永远留在了人世间。

  □ 狄宣亚(媒体人)

  

责任编辑:祝加贝

梵高奶奶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