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央视:记者 记着人间值得

央视:记者 记着人间值得
2019年11月08日 22:38 央视

  原标题:记者,记着人间值得!

  11月8日,第20个中国记者节。为什么这个职业值得坚守?一百位记者,大抵就有一百个故事与你分享。但说到底,答案都凝成了一个:热爱。唯有热爱,方可无悔。唯有热爱,方有作为。唯有热爱,方能长久。祝福与敬意,送给每一位在路上的新闻工作者!

  记 者 · 记 着

  一场不辞不惧的逆行

  一份守望社会的责任

  一枚记录时代的符号

  一团揭示真相的火种

  一个永不过时的理想

  记者

  记录每一个完整了心灵版图的“谎言”

  《迟到十年的拼图》

  讲述者/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姜超楠

 这是一张全家福,有点不太自然,因为爸爸是“P(修图)”上去的。 这是一张全家福,有点不太自然,因为爸爸是“P(修图)”上去的。

  孩子叫胡博文,家住江苏扬州。从他会说话起,有一个问题他天天问:“我爸爸呢?”妈妈周忠燕就总是回答他说:“爸爸在西藏戍边,执行任务,忙着呢。”可这么忙吗?忙到错过所有家长会,错过孩子的39张奖状,错过了所有的过年?

  去年,当孩子10岁时,妈妈觉得可以带去见爸爸了。她把孩子带到了一个地方:烈士陵园。

  爸爸胡永飞,是西藏军区边防某团的汽车连连长。10年前,他带队拉运物资时遇到塌方,汽车滚下悬崖。一块大石头砸向昏迷的战友,他一把推开战友,自己却牺牲了。那会儿,儿子16个月大,见过爸爸一次,拍过这一张合影。

  为了不让孩子的成长有失去爸爸的痛苦,这件事,周忠燕瞒了10年。她搬家避开知情的邻居,还请班主任帮忙守着秘密;婆婆受不了独生子去世的打击精神分裂,她一趟趟背着去医院;她熟记胡永飞的25家亲戚,每年拜年一家不落;她还创业开店,常跟孩子说,是爸爸又寄了钱。

  胡永飞牺牲前执行的最后一次任务,是为修建拉则拉哨所运送建材。这个拉则拉哨所,又叫绝壁哨所,母子俩就带上胡永飞的军装,想去这绝壁哨所看一看。

  可几乎是没有路的,踩一脚雪到膝盖,很多陡坡有六七十度。好不容易才登顶,母子俩却顾不上喘口气,他们捧着军装,去看每一个角落,他们想告诉胡永飞,原来哨所只是两顶帐篷,如今成了三层小楼。这里,有你的功劳,这里,是你戍守的山河。

  在胡永飞牺牲的悬崖,孩子面对群山,三次跪拜!

  离开前,孩子把爸爸的军装留在了边境线上,他对着军装敬了个礼。漫天大雪里,他说爸爸的信仰和10年谎言里的期盼,他都懂了!那个拼不出来的爸爸,此刻完整了!

  记者

  记录我们浓于血融于情的共同守护

  《一家人 一面旗》

  讲述者/河北省邢台广播电视台记者 侯平

  张运兴,河北省平乡县北流渠村一位普通村民,不普通的是他的儿子张自轩是一名护旗手。9年来,自轩肩扛国旗走过金水桥5500多次。

  老两口到北京看儿子那天,自轩在国旗下站着标准的军姿。他们就使劲儿跟儿子挥手,一路小跑朝儿子奔去,可没想到自轩眼神一动不动,一声不吭。自轩母亲含着泪问,“这孩子看见俺们,咋跟没看见似的啊?”老张就赶紧把老伴拉到一边,小声儿地说:“孩子有任务,别打扰他啦,走吧走吧。”

  下哨后回到营区,自轩终于看见了父母,眼圈里打转许久的泪水再也难以自抑。他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护卫国旗,重于生命”,这8个字也让老张深深懂得了一面旗的含义。

  8年来,每个月的1号都是老张家的升旗日,老伴把鲜艳的国旗,洗净熨好,双手递给老张,再目视着老张爬上房顶升旗。

  每个清晨,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都与300多公里外的“祖国心脏”同步:儿子擎着国旗和战友们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将中国的尊严和信仰高高升起时,父母也在自家小院里,向房顶上飘扬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记者

  记录波澜壮阔里的铁骨柔情

  《没有通过天安门的受阅部队》

  讲述者/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记者 邢晋

  “101工作完毕,请求退出。”

  “备份机可以脱离。”

  “101明白。”

  随着空中指挥部的命令,盛同杰在距离天安门8公里处目送战友们前行,他深情凝望天安门的方向,随后减速、下降、转弯,迅速脱离编队。

  他,是今年大阅兵陆航备份机机长。

  和徒步方队不同,空中梯队的备飞是由飞行技术最精湛、各种机型驾驭能力最强的人来担纲。备飞的训练时间、内容、强度比主飞还要苛刻。作为安全飞行3000多个小时的特级飞行员,主飞本应非盛同杰莫属,但他却在深思熟虑后做出决定:“我来飞备飞!”

  盛同杰说:“虽然备飞不是落选,但仍留遗憾,最难面对的是家人。在我十三岁的儿子心中,我是驾驭战鹰飞过天安门的英雄,真想好好保护孩子心中关于父亲的光环……而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爸爸,接受不完美也是他成长中的重要一课。”

  任务完成之后,盛同杰回到家中,爱人和孩子手捧鲜花高声地说:“欢迎英雄回家”!这个在军营摔打23年的铮铮汉子,哭了,哭得很幸福,很透彻。

  记者

  记录心声更守望公平正义

  《架起党和人民的新闻连心桥》

  讲述者/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记者 张洋

  今年5月,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城市,有100多个回迁户联名给我们写信,说他们20年没有办成房产证。记得第一次采访时,一位80岁的老人塞给我一沓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全是他上百次反映情况的记录。采访结束时,老人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一再说:“拜托拜托了。”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什么叫托付,我很笃定地回复老人:“您放心,一定调查到底。”

  接下来,我们白天采访有关部门,晚上回到宾馆看材料,一看就看到天亮,顾不上休息……我们调查发现,当年被征的那块地涉及15家企业、3家银行,情况确实很复杂。可回迁户是无辜的,我们又挨家挨户走访,画出很多密密麻麻的关系图。

  最终,我们推出整版调查报道,详细介绍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当地也随即成立工作组,历时3个月,圆满解决了这件20年没解决的事情。今年中秋节,还是这位老人,他发来很多照片,说他们自发举办了一个庆祝会,沉寂多年的小区终于热闹起来了。

  记者

  记录世界的中国、时代的中国

  《“一带一路” 心中的路》

  讲述者/新华通讯社记者 武笛

  在纳米比亚,我见到一位老人,68岁的特蕾西娅。 5年前,她患上白内障,双眼失去视力,饮食起居全靠女儿照顾。 她拉着我说,以前我喜欢跳舞,现在只能每天在这个院子里坐着,一坐就是一整天。

  她从广播里得知,万里之外的中国,有一支医疗队要到当地义诊。她带着女儿、外孙,徒步换驴车,驴车换汽车,找医疗队看眼睛。入院检查后第二天,她接受了手术。

  揭纱布那天清晨,我们所有人都在现场陪她,等待这个也许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打开纱布的瞬间,她先看了一眼自己的双手,不可置信地抱着中国医生放声大哭。

  6年来,中国与100多个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相关合作文件,而我也用影像记录下这粒来自中国的种子,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它是开放,是发展,是机遇,是繁荣,是携手同行,是命运与共。

  记者

  记录与祖国同频共振的心跳

  《请祖国和人民检阅》

  讲述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记者 王鹏飞

  这是近8亿电视观众共同见证的“国之大典”。然而,今天我所要讲的,不是这场全4K高清直播的困难,不是空中直升机航拍的危险,不是几十公里线缆架设的艰辛,也不是五千多名总台工作人员长达7个月的辛勤付出,而是一个只有8秒钟的细节。

  习近平总书记: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这段讲话是此次转播的重中之重。为了这个画面,我们的转播摄像师必须在总书记走上讲台之后,将摄像机移动到讲话台前,然后调整水平、重新构图还要校准焦点。经过转播团队反复地演练和计算,留给摄像师调整的时间,就只有短短的8秒钟。

  这是电视观众看不到的8秒钟,所有转播工作人员都捏着一把汗,这8秒钟,不容许有任何的失误,也是无数次演练后立下的“军令状”。

  而立下这份“军令状”并最终圆满完成的,就是我所在的总台时政团队。一年365天,平均每天我们要为《新闻联播》供稿至少10分钟。可以说每一项任务,都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10月1日观礼台上,我采访的一位老人告诉我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有在祖国的怀抱里,才能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永远铭记记者是桅杆顶上的眺望者,

  永远保持对人类走向的敏感,

  永远保持对真相的探究,

  永远保持对新事物的宽容,

  永远尽力帮助弱者,

  永远对社会的进步抱有希望……“

  出自/肖彧

点击进入专题:
第20个中国记者节

责任编辑:张申

天安门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