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离鄂通道解封时:通车复航、商户复工

离鄂通道解封时:通车复航、商户复工
2020年03月27日 20:48 新京报

  原标题:离鄂通道解封时:通车复航、商户复工

  据湖北省政府官网消息,离鄂管控通道卡点从3月25日起,开始有序解除。3月27日0时,武汉市以外地区所有通道卡点全部撤除完毕。

  解封前夕,3月24日深夜,在利川高速收费站等待的车辆多了起来。这里是鄂渝交界的重要卡口,也是湖北省的“西大门”。自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始,湖北省多个市州已封闭交通两个月。

  人群中,传出倒计时的声音,时间指向3月25日零点,一处离鄂卡口的大门被工作人员打开,欢呼声瞬间传出来。与此同时,利川收费站及鄂陕省界、鄂豫省界等多个卡口均解封。

  从1月24日开始,湖北恩施州高警支队利万大队交警向永胜,就在利川收费站值守,他统计,在疫情期间,每天经过利川西卡口的车辆最多一天才900多辆。而在3月25日,这个数字翻涨3倍。

  漫长的封锁期从冬天到春天。离鄂通道解封之际,向永胜推测,随着疫情初步好转,卡口放开后,车流量还会持续增加,“整个湖北又活起来了”。

  从一月底来到这里值守,山还是光秃秃的,现在山上的树都抽出嫩绿的新芽,山花已经开了。向永胜说,往年再过一周,漫山遍野都是淡粉色的山花,“美得很”。

3月21日,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撤离,黄冈市民夹道送别。图片来源:黄冈市政府3月21日,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撤离,黄冈市民夹道送别。图片来源:黄冈市政府

  持绿色健康码离鄂,1分钟即可通过

  利万高速利川西收费站卡口,是湖北的“西大门”。从1月24日开始,湖北恩施州高警支队利万大队交警向永胜就在这里值守。

  利川,位于湖北省最西部,与重庆接壤,边区人民往来频繁。疫情防控期间,这里成为了鄂渝两地之间严防输入和输出的重要卡口。民警分为两班,早7点到晚12点,晚12点到早7点,24小时在岗。

  3月24日,湖北卫健委发布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称,从3月25日零时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鄂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

  从3月25日零时起,向永胜开始落实新要求,检查通行人员手机内的健康绿码,并核对持码人的身份证信息,两者信息一致,便可放行。如果需要登记,出示身份证后,在专业设备中备案即可。一般情况下,每辆车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检查。

  疫情防控期间,每天经过利川西卡口的车辆最多一天达到900多辆,共计4000余人;最少的一天只有300辆,不到1500人。3月25日解封当天,车流量明显增加,据湖北卫视报道,3月25日,利川收费站出入口车流量达6404辆。

  向永胜推测,随着疫情初步好转,卡口放开后,车流量还会持续增加,“整个湖北又活起来了”。封城值守的时候,还是冬天,山是光秃秃的,现在山上的树都抽出嫩绿的新芽,山花已经开了。向永胜说,往年再过一周,漫山遍野都是淡粉色的山花,“美得很”。

  目前,离鄂的通道已经全面开启,3月25日晚,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鲍立群表示,25日,经过湖北省的火车一共有266列,当天到达的有8000多人,出发的有23600人。

  向永胜听说,利川西这个卡口很快会被撤,到时,车辆可以不经过检查便能正常通行,“希望那天赶紧来,我也能回家看看”。

 3月25日,牟伦峰和爱人在准备外卖的餐食。受访者供图 3月25日,牟伦峰和爱人在准备外卖的餐食。受访者供图

  继续留守湖北

  随着离鄂通道解封,属于这些城市的重启键已经按下。但疫情之下,仍然有不少人选择留在湖北。

  潜江人王铭就是其中一位。他今年28岁,平时在天津上班,春节前回到潜江过年,由于封城限制,一直没有复工。

  往常,他乘坐动车从潜江到武汉,再从武汉坐高铁回天津。但因为武汉目前还在封锁,他仍然留在潜江。王铭介绍,也有周转的方式,可以从潜江坐大巴到岳阳,再从岳阳回天津,但那样会多花200元钱。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公司领导不让回,公司里一共11个湖北人,都没有回去”,由于回天津需要隔离14天,王铭戏称自己是“奉旨居家办公”。

  两个月的时间,这个年轻的男孩在家学会了蒸包子、做馒头,烧红薯,“扔到灶里烧出来的红薯,才真的有灵魂”。

  3月13日晚上8点,王铭在农村老家,收到潜江解封的消息。那天,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此起彼伏,感觉那天才是大年初一”,家里有小孩的,都出门放烟花。这些烟花本来准备元宵节放,而当时处于封城的状态下,“大家只能在门口晒太阳,没有节日气氛”。

  解封之后,十堰人赵梦同样选择留在湖北。她今年27岁,在北京工作。1月中旬,她回到十堰,准备过完春节返京。因为疫情,她在老家滞留至今。在北京,她租住在东二环,每个月房租2400元,房子3月10日到期。因为无法返回,她请室友帮忙把东西打包好寄存到外面的仓库。

  “回到北京还要隔离14天,房子也到期了,准备等疫情过去,不需要隔离的时候再动身”,这是赵梦的打算。她形容自己是“风一样的女子”,但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房租到期事情,让这个年轻女孩的想法有了改变,她准备攒点钱,以后做稳定一点的工作。她花了60块钱买了一门保险相关的课,为了更好“抗击风险”。

  回家的时候,她只带了厚重的冬装,不知不觉春天已经到了。3月25日,离鄂通道解封的消息传来,赵梦走到街上,买了份热干面。

  街边的餐厅店面都没开门,店家只好推着三轮车到街上卖,16块钱一份的热干面,面条和作料分开,用塑料袋装着。

  天渐渐暖和起来,赵梦在街上脱了外套,但还是把口罩捂得严实,她觉得,摘下口罩的时候,可能才是她离开湖北的时刻。

值守在利川西收费站的向永胜。受访者供图值守在利川西收费站的向永胜。受访者供图

  援鄂医护人员“经历了一次大考”

  离鄂通道全面解封前,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先后返回。济南医生杜庆就是其中一位。

  杜庆是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医学科的一名医生,3月21日,驰援湖北抗疫的任务结束后,他和576名队友回到济南。飞机落地后,面对镜头,杜庆从包里掏出了给儿子准备的“礼物”——全套初中黄冈密卷。配合着“魔性”的憨笑,杜庆上了热搜,黄冈密卷也被冠名为“最硬核土特产”之名。

  2月15日,杜庆随山东省第十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来到黄冈。这一批都是ICU的大夫和护士,负责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治疗。上岗的第一天,转来8位情况非常危急的患者。“其中有四位上呼吸机的,一位气管切开的,两位需要经鼻紧闭高流量供养的。” ICU一共有18个病床,最多的时候同时有15位患者在治疗,“整个黄冈市的危重症病人都集中在这里。”

  杜庆在ICU工作已经超过10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见惯了生离死别”。但他来黄冈的目的是,“让他们活”。

  奇迹还是有的,杜庆告诉记者,有两位插管已经四五十天的患者,经过治疗到后期慢慢转好恢复了意识,撤掉呼吸机的第二天,病人开口说话了,不停地道谢致意。其中一位患者的儿子从视频中看到父亲被抢救过来,激动地说不出话。

  杜庆也很激动,能把这么危重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觉得这一趟没白来,整个团队的热情和希望,也都被这两名患者激发。这两位患者后来达到了出ICU的标准,被转入黄冈市中心医院的普通病房。“他们康复了,我们的工作就值了。”

  3月18日上午11点,随着最后两名患者出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这个被称作黄冈“小汤山”的医院也正式关闭。在黄冈短暂休息了几天,山东医疗队576名医护人员踏上大巴车前往机场。

  “从黄梅戏大剧院一直到上高速,四五公里的路上,送别的人就没断过。”身边队友发出抽泣声,女医生哭湿了好几张纸巾,年龄不大的男护士也落了泪。杜庆说,疫情最严重、工作最难熬的时候,都没见谁这么哭过。

  杜庆之前曾答应儿子,回家时要帮他带黄冈密卷。回家的前一天,妻子提醒时,他才想起来。“这我有点急了,上哪去找呢?”杜庆说,他把情况告诉一位志愿者,志愿者托朋友找到一位书店老板。

  这位老板居住的小区为半封闭管理,每天只能进出一次,当天,老板进出“权限”已经用完。老板和管理员说明了情况,才回到店里拿出了这些密卷,并交给了志愿者。晚上9点多,志愿者把这“最硬核土特产”送到杜庆所在的酒店。

  杜庆后来才知道,这些密卷来得这么费周折。他说,在黄冈支援期间,他们有什么想法,志愿者和当地人都在尽力满足。“为我们做后勤服务的保洁、司机、服务员都很辛苦,司机每天准时接送我们,从没有过半点差错。大家分工不同,但价值一样。”

  黄冈挺过来了,杜庆觉得这是大家共同造就“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杜庆回忆,到黄冈一个多月,但从没有时间认真了解这座城市。回家后刷手机,才知道黄冈有什么景点,有什么美食。“酸米粉、米糕、酥糖、鱼面,这些都没有见过,有时间一定要带全家一起去,带孩子吃点真正的土特产。”

  从黄冈归来,杜庆说像是经历了一次大考。此行给自己打多少分?杜庆没怎么犹豫,“我觉得打满分都不够,还可以再加10分。” 杜庆说,出发前他们都以为这会是一场持久战,估计着得到五一以后才能回家,结果疫情控制很迅速,“病人出院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关闭了,黄冈也解封了,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多了。”

  回到济南当天,队员们做了核酸检测,576名队员检测结果全部是阴性,大家心里最后一块石头落地了。“黄冈治好了,我们也都安全回来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山东医疗队医生杜庆。受访者供图山东医疗队医生杜庆。受访者供图

  亲人们来的时候是冬天,走的时候是春天

  伴随着解封的消息,商铺开门营业,复工有序进行,人们的生活也渐渐恢复常态。

  孝感解封后,李玉荣写了50多天的封城日记告一段落。李玉荣今年48岁,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老师。为了给母亲祝寿,李玉荣的弟弟妹妹们在封城之前,携家带口来到孝感。

  孝感曾是全国除武汉市之外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受疫情影响,这里于1月24日封城,原本热闹喧哗的全国“孝文化”名城,瞬时按下了“静音”键。那一天,是农历腊月三十,也是李玉荣母亲73岁的生日。疫情打乱了这家人的计划。李玉荣4室二厅152平方米的房子里,13口人被困住了。

  李玉荣住在学校的宿舍区,一共六栋楼。住在另一栋楼的朋友,春节回老家时,曾把钥匙留给了她。于是,她让三妹和五弟两家共七口人过去那边居住。

  封城第9天,小区出现疑似病例,李玉荣紧张起来,买了五六百块的菜囤着。第10天晚上,小区响起了警报,隔壁楼栋有人确诊,广播通知全楼栋隔离14天。为了以防万一,李玉荣的三妹和五弟在朋友家的房子开火做饭,双方不再走动。

  封城第16天,2月7日,李玉荣居住的楼栋出现了确诊病例,整栋楼封闭14天。那天晚上,她得知弟弟订的菜没送到,所剩食材只够维持一天。于是,李玉荣把家里备存的菜整理了三袋,从8楼的阳台用绳子放到1楼。

  菜装在塑料袋里,家里备用的包装绳两根打结在一起,连成20多米长,往下送菜。每次装三五斤。绳子比较细,李玉荣的手划破了。四妹就替换她,接着往下送。

  李玉荣在日记里写道,“老公拉着绳,女儿和四妹一截一截往下递,仿佛再现电视电影的场景。疫情再怎样疯狂,它也隔不了友情断不了亲情。这份感情这份记忆我们也将彼此永存。”

  3月15日,孝感城区解封,居民可以走出小区。两天后,李玉荣送三妹和五弟离开了孝感。“家里清静了,倒有些不习惯,我就想兄弟姐妹们要是住在一个城市多好。”李玉荣提到,亲人来的时候还是冬天,走的时候已经春天了,小孩的衣服还是向朋友借的。

  “再过一个月,生意就能好起来了”

  商铺也在一点点恢复常态。牟伦峰在湖北省利川市西城社区旁边的街面上经营着一个小面馆。面馆里有五六张桌子,以往每到饭点,顾客总是坐得满满当当。老顾客大多是附近小区的住户,新顾客则大多是在附近上班的人。

  3月14日,牟伦峰家附近300米外的超市开门了。随着利川解封,他不需要再到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看到超市开门,他猜想,过不了多久,自己的牛肉面馆也就能开门了。

  疫情期间,牟伦峰和爱人免费为环卫工人以及防疫卡口值班人员做盒饭,两个月来投入了近三万元。他急需开业,让小面馆“回血”,凑足2020年的房租。

  3月23日,他在微信群内得知利川市的餐饮业可以恢复外卖服务的政策。当天上午,他便和爱人拿着健康证,去当地的工商部门进行登记,将饭馆的营业范围内加上了外卖一项。办完手续,没顾上吃饭,两个人紧接着去了超市购买牛肉、油菜、黄酱等食材,回到面馆做开工前的准备。

  炖牛肉、择菜、炸酱,将店门口用一张长桌挡上,做一个简易的取餐台。准备工作就绪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一点不觉得累,一想到能开业,就很兴奋。”当天晚上,牟伦峰失眠了,想着开业后的忙碌,凌晨两点多才迷迷糊糊睡着。

  午餐时,只有零星的单点。晚饭时,生意依旧没有好起来。开业第一天,只卖出了不到80碗面,没有人上门来点餐,都是外卖。而疫情前,牟伦峰每天至少能卖出三百多碗面。“前一天准备的食材,只用了不到一半。”

  开业第二天,有老顾客发现牟伦峰的面馆开业了,便来捧场。由于无法堂食,双方也只能隔着长桌,戴着口罩互相问好。“看见老顾客很亲切啊。以前几乎天天见的人,两个月没见到,很想念。”牟伦峰说,无法好好叙叙话,他就把开心的心情换成牛肉,多往面里加。“卖出的一碗牛肉面里,有小半碗肉。”

  开业两天,牟伦峰非但没有挣钱,反而赔了几百元。五月份,他就要交今年的店租,还差两万多元。虽然生意不好,牟伦峰还保持乐观,“总能挣到钱的”。

  他认为,生意不好是因为大家依旧很“谨慎”,害怕外卖也不安全。对于这种担忧,他很理解。“再过一个月,生意就能好起来了。”

  文中人物王铭、赵梦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韩茹雪 张静雅 赵朋乐 张静姝

责任编辑:范斯腾

复航新冠肺炎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