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短跑未来会跌入低谷吗?需要答好这三个问题

中国短跑未来会跌入低谷吗?需要答好这三个问题
2023年01月10日 07:36 澎湃新闻

  “老将年龄增大,后备人才经验不足,是中国短跑项目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为苏炳添和谢震业的坚守点赞,但后备力量培养出现青黄不接,没有年轻队员勇于接班,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全国田径教练员训练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田径(短跨)高峰论坛上,66岁的清华大学体育部教授、国家田径队短跑项目原主教练李庆教授,在一场关于中国短跑未来发展的圆桌论坛上,这样总结了中国短跑在过去一年的整体情况。

中国短跑如今依旧需要依赖苏炳添。中国短跑如今依旧需要依赖苏炳添。

  2022年是中国田径持续突破的一年,但突破的亮点主要集中在投掷和跳跃的田赛赛场。33岁的苏炳添和29岁的谢震业依旧是中国短跑军团的领军人物,但当他们的竞技状态不够理想,中国短跑在世锦赛这样的顶级舞台上就难有惊艳的成绩。

  那么,放眼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甚至是更远的未来,当苏炳添和谢震业逐渐淡出,中国短跑能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吗?

  在李庆教授看来,中国田径的管理者们和一线教练员们必须回答好三个关键的问题,才能避免中国短跑再次进入一个低潮期。

张培萌为中国短跑带来了第一次突破。张培萌为中国短跑带来了第一次突破。

  如何营造中国短跑10年前的竞争氛围?

  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的9秒83,是中国短跑乃至亚洲短跑在世界大赛历史上的一个巅峰。

  但中国田径的这段“华彩篇章”的序曲,可以算是从2013年张培萌跑到“10秒大关”开始的。

  作为张培萌的教练,李庆教授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2013年之前,中国男子百米成绩最好的运动员,基本上只能排在全世界70位左右,但从2013年开始,张培萌排到了世界第15位。

  自此之后,虽然每一年中国飞人的最好成绩在排名上略有起伏,但总体还是呈现进步的趋势,直到2021年,当时32岁的苏炳添将这个排名推至世界第四位。

  不仅如此,从男女百米接力的成绩上看,在2014年之前,中国队的世界最好排名都徘徊在25名左右,但在此之后,中国接力队有7个年头冲进世界前八,其中甚至有3年排在世界前五位。

  为什么中国短跑能在2013年左右出现跨越式的持续进步?

  在李庆教授看来,除了“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将外教和先进的理念带到中国田径队,这种“井喷式”的发展还归功于2013年之前的大约10年时间里中国短跑“内部厚积薄发”和“外部良性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

谢震业将是未来的领军人物。谢震业将是未来的领军人物。

  从2001年到2011年,在代表中国田径最高水平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全国运动会上,每一年男子100米的单项冠军都是不同的运动员。

  从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上跑出10秒25的尹汉钊到2003年以10秒17追平全国纪录的陈海建,再到2006年的全锦赛冠军胡凯和2009年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冠军陆斌,然后是劳义在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上成为中国百米历史上的第一位亚运会冠军,最后是2011年的苏炳添以10秒16打破了尘封13年的全国纪录……

  “可以说中国男子短跑的竞争激烈程度是国内其他任何项目都无法比拟的。”李庆教授表示,正是这样的头名竞争,孕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短跑运动员,“重要的是,他们不但具有顶尖水平,而且在大赛中可以展现出来,站在了全国百米巅峰的位置。”

  作为国家田径队短跑项目曾经的主教练,那些年中国短跑的良性竞争给李庆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中国短跑能从“量变到质变”的原因,是“自身内部在寻求改革、竞争和突破的结果,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这也是为什么当谈到中国短跑未来的发展以及在高水平国际舞台上的成绩时,李庆教授提出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营造和构建中国短跑再度激烈竞争的氛围,以及如何提高和保持中国一线教练员理论和实践的水平”。

  就如李庆教授所说,“竞争才能促进进步,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短跑不断发展的动力和基本条件。”

中国短跑接力天团。中国短跑接力天团。

  如何构建短跑青训和竞赛体制?

  其实在苏炳添和谢震业的身后,并不是没有天赋出众的年轻飞人。

  过去几年,包括陈冠锋、何宇鸿、李玉婷和严海滨在内的几位“00后”的飞人也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似乎在创造了一两个“高光时刻”之后,就因为伤病抑或是因为训练状态不稳定而沉寂。

  “后备力量的培养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态。”李庆教授在谈及中国短跑的青训构建时,直言不讳中国短跑如今的青训环境和梯队建设并不理想,“中国短跑青训工作的滞后是影响短跑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2021年至今,中国田径军团已经缺席了两届世界青年田径赛的舞台。但在2022年的卡里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在男子100米的决赛跑道上,有3名决赛选手都来自亚洲,其中过包括了马来西亚小将法赫米、泰国小将汶颂以及日本小将柳田大辉。

  不仅如此,在男子4×100米接力赛场上,由于第一个冲线的南非队在第一棒过弯时踩线犯规被取消成绩,原本第二名的日本队成为冠军,在他们身后的是短跑强国牙买加队和美国队。

  “我们有青训吗?青训在哪里?”在李庆教授看来,如今中国田径在精英竞技层面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处于一个“各自为战”的状态。

  “我们没有一个系统的青训,没有所谓的主教练责任制,没有教练协同制定的顶层设计,而各省市二线青训队伍和大学体制下的运动训练队伍也缺乏沟通和合作。”

苏炳添还在努力保持状态。苏炳添还在努力保持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全国田径教练员训练创新研讨会和中国国际田径(短跨)高峰论坛上,李庆教授曾经提到过他一直坚持的短跑理念,那就是处理好步幅和步频的关系。

  “青少年阶段一定要把步频发展好,而速度的敏感期,在13岁到16岁发展步频是最好的。到了18岁以后,主要提高的实际上是步长。”

  也正因如此,在有可能为将来打下扎实基础的青少年阶段,如果中国短跑在整体上没有系统的青训体系去发掘和培养后备人才,只是“守株待兔”地等待着各地冒出一两个“天才型”短跑选手然后加以训练,那么中国短跑的人才储备厚度就很难追赶其他国家,甚至是亚洲范围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日本。

  要知道,在2022年的俄勒冈世锦赛上,日本短跑队的成绩并不算差。

  一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短跑运动员的参赛成绩在全世界排名中,男子仅有6人排进世界前450名,其中苏炳添的10秒15排在世界第133位;女子方面的世界排名会稍好一些,葛曼棋的11秒11排在第61位,梁小静的11秒18则排在第86位。

  相比之下,日本短跑军团在去年的整体排名相当抢眼,有5名飞人排在世界前100名中,其中23岁的萨尼布朗跑出9秒98;如果把范围再放大到世界排名的前200位,日本短跑可以达到10人。

  “我们需要构建不同的U字号队伍,使他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完成训练任务,才有可能向更高一层的国家梯队输送更合格的人才。”李庆教授强调。

  “不同的U字号队伍需要有不同的任务,而不是守株待兔,而且不应该让教练只是自行发展,这是目前存在的青训问题。”

小将陈冠锋。小将陈冠锋。

  如何让年轻运动员稳步提升?

  不管是青训梯队建设还是国家队层面的集训,最终目标都是希望运动员能够在世锦赛和奥运会这样的最高水平赛场上拿出自己的最好状态。

  “面对两年一届的亚青赛、世界青年锦标赛、四年一届的青年奥运会,我们没有一整套系统的应赛方案和重点人才的培养计划,那么随着中国短跑领军人物的年纪逐渐增大,今年运动员的接班形式已经迫在眉睫。”李庆表示。

  那么,如何才能让中国运动员从青少年时期就稳步提升成绩,然后通过不同级别的赛事包括每4年周期里的两届世锦赛,让自己的竞技水平在奥运会上保持到最佳?

  “张培萌跑到10秒的时候,26岁。谢震业在200米跑道19秒88,也是26岁,而苏炳添跑出9秒83,是32岁。”

  李庆教授在和澎湃新闻记者分享中国男子短跑过去20年里成绩最好的三名运动员时,提到了他们走上巅峰的年纪,“他们都有10年到12年的系统训练,这就是厚积薄发。”

  之所以提到了这三位短跑名将“出成绩”的年纪,李庆教授强调的是——相比于美国和牙买加短跑飞人的成长路径,中国运动员的发展特点还应该是在有足够的训练积累的情况下逐渐寻找突破。

  “我们运动员如果达不到积累,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大的伤病危险。”

  其实类似的观点,苏炳添也曾经在去年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说过。“我们的年轻运动员已经达到了更优秀的成绩,问题是怎么把他们的成绩变得更稳定一些。”

  “我认为如果在省运会上,这些青少年如果能跑到10秒5的话,不要急于把他们的成绩往上拉,他们需要做的是把基础打得更扎实,因为身体素质和力量上去后,成绩就会达到另一个高峰。”

  按照李庆教授和苏炳添的说法,循序渐进和厚积薄发,其实归根究底是为了保持健康,防止伤病破坏了年轻运动员的整个发展过程。

何宇鸿(右)和苏炳添、谢震业同场竞技。何宇鸿(右)和苏炳添、谢震业同场竞技。

  “00后”小将何宇鸿在过去几年的经历就是一个值得参考的例子。

  早在2020年,19岁的何宇鸿就跑出了10秒18的成绩,一举打破尘封34年的中国青年100米纪录。然而,在此之后,中国短跑运动员不少人都经历过的“老肌群伤病”找上了他。

  据何宇鸿的主管教练叶森透露,过去一段时间,教练组暂时让何宇鸿改项练习400米,以此调整身体状态,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100米专项能力又有所下降。

  “这几年我们有很多不错的年轻运动员,但他们中不少都是昙花一现。不过去年也有很多2003年和2004年的小将冒出来,我们都很高兴。”

  如今作为国家田径队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主教练,同时也是苏炳添的教练,66岁的袁国强教练和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中国教练和运动员在过去十多年间做了很多努力,加上外教的先进理念,中国短跑的科学训练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一线教练应该在训练上寻求更多的创新,在尽量避免年轻运动员受伤的同时,让他们保持在一个进步的状态,这是中国短跑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

  “其实竞技体育就是这样,如果每年的训练都一样,那么差不多就是一个瓶颈,但如果每年都有一点点进步,那么就会有突破。有时候可能只是改变一个小小的弹跳,都是进步的开始。”

责任编辑:薄晓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