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评论
平台不妨多想想怎么加强自家内容的竞争力,让消费者获取实惠。
已知你拥有一台电视机,现在你想看电视,请问需要几个步骤?此时此刻,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不是“打开电视机、选台、开看”这么简单。近年来,随着智能电视的发展和普及,集成在电视系统里的应用程序,给观众提供了繁多的选择,也让“看电视”这件原本简单的事复杂了起来。
一方面,电视软硬件技术的进步,确实给观众带来了更高水平的视听享受,但另一方面,种种围绕智能电视衍生出的“套路”与乱象,也引起消费者的吐槽。
每天开机自动出现的“广告轰炸”,令屏幕前的观众厌烦。面对电视厂商的这些“算计”,熟悉互联网生态的年轻人尚能与之“斗智斗勇”,但那些习惯了“简简单单看个电视”的中老年观众,恐怕只能“对屏兴叹”。
在《法治日报》近日一篇报道中,广告多、收费乱,已成为不少受访消费者对智能电视市场的第一印象。一位春节期间被儿子送的新电视“折磨”的老爷子直言道:“看个电视怎么这么麻烦!”
对消费者而言,他们把电视机买回家,想的是“花钱买享受”,让产品为自己服务。但在现实中,某些智能电视产品,却像是安插在消费者家里的“导购”。某些品牌的智能电视,明明价格不菲,却像网上那些免费小游戏一样,捆绑了一堆难以取消的广告,让消费者体验很差。此外,在节目点播这件事上诱导消费、“套娃”收费,也是某些智能电视系统的“基本操作”。在硬件厂商和App运营方的“夹击”之下,普通消费者根本无从抵挡,只能把自己的金钱和注意力资源双手奉上。
当下,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电视,许多家用电器都有“智能化”的趋势。按理说,这是件好事,却很有可能踏入某种误区。这些“智能化”的家用电器,最大的卖点,就是通过接入互联网,给用户提供了更多功能空间。但是,如何使用这些功能空间,却常常不由用户说了算。
智能电视的用户,肯定希望获得更便利的观看体验,而不希望天天被电视推销滋扰,但是,硬件厂商和App运营方同样希望智能系统“为我所用”,恨不得把每KB的流量都转化为经营收入。事实上,不要说智能电视,就连主要功能是制冷的智能冰箱,都能因为过度推送广告而被消费者“骂上热搜”。
这些先进的设备,本该让消费者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却因为不健康的市场生态,沦为让消费者花钱买罪受的“镀金镣铐”。对此,相关从业者还应认真倾听消费者的呼声,对自身的经营策略有所反思,进而重新收获消费者的信赖。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等着“行业自净”,对市场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负有责任的有关部门,也要行动起来,积极打击涉嫌违规操作的商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以令人深恶痛绝的开机广告为例,早在2020年,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组织就制定了团体标准《智能电视开机广告服务规范》,其中有规定“开机广告播放总时长不应超过30秒,本规范推荐广告时长在15秒以内为宜”。此外,广告法也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有媒体调查发现,尽管早有上述规定,智能电视的开关机广告违规行为仍然十分普遍。对此,有关部门还应狠抓狠罚,如此才能让无视行业规范的厂商有所忌惮。
当然,也有一些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当前,随着影视剧内容生产播出模式的转变,用户为优质内容付费是大势所趋,在系统首页放置需要充会员才能看的内容,也是平台促进销售的合理选择。但是,点播服务的运营方还应意识到,只有实现平台与用户的共赢,才能让更多用户心甘情愿地消费。
对此,平台不妨多想想怎么加强自家内容的竞争力,让消费者获取实惠,而不是用“极限推销”“套娃收费”等做法折腾观众,把自己搞成舆论场上“人人喊打”的反派。
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与网民将目光集中到智能电视这一消费领域,既说明行业风气亟待扭转,也说明人们对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景有所期待。这到底是“危”还是“机”,或许就在从业者的一念之间。
撰文/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