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本是高山》风波愈演愈烈,“六公主”都救不了?

《我本是高山》风波愈演愈烈,“六公主”都救不了?
2023年11月19日 19:57 新民周刊

  唯有真实的评论和中肯的批评等真诚的沟通,才是对每一部中国电影、每一个中国电影人都有好处。

  文 | 蒲 琳

  根据“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近日正在全国进行点映。该片由郑大圣、杨瑾执导,袁媛、陈麒凌编剧,海清领衔主演,陈永胜、柴烨、王玥婷、万国鹏主演,刘雅瑟、杨皓宇友情出演,胡歌特别出演。

  然而,在点映期间,影片中的部分剧情便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不承想,面对争议和质疑,该片的两位编剧率先沉不住气,先后出面言辞过于激烈地回应,甚至放话“我XX就是高山”,以至于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舆情。

  目前,两位编剧均删除了冲动回应,但风波仍在继续。在编剧关闭评论区后,两位导演的评论区则是彻底沦陷。

  01

  翻看网上的“差评“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电影海报上清晰写着“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电影分类标签为剧情和传记,但有看过电影的网友认为,电影的剧情涉及“魔改”原型。

  比如,片中有“云南山村女学生逃课去网吧”,以及“女老师质问同为老师的男友选学生还是选我”的情节都没有现实支撑,不适合出现在以张桂梅校长为原型的人物传记电影中,这不是用一句“电影艺术创作”就能解释的。

  又如,现实女校学生明确表示是自己的父亲酗酒,但电影却把酗酒父亲改成了酗酒母亲。

  其次,网友认为电影对张桂梅创立女校的初心避重就轻。张桂梅亲口表示,支撑她走下去的力量是心中信仰。

  但影片中,海清饰演的张桂梅几次支撑不下去的时候,闪回出现的都是胡歌饰演的丈夫。

  再次,有人认为这部影片的主角是张桂梅,是女性故事,就不应该用那么多的男演员,更不应该让男演员所饰演的角色都是正面的。

  还有就是,有人甚至拿该影片的导演是男导演来说事,认为男导演根本拍不好女性电影。(当然,在笔者看来,这一点的逻辑就有问题。)

  02

  眼看着风波愈演愈烈,今天(11月19日)下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六公主”的电影频道旗舰栏目官方微博@中国电影报道 发表评论文章,力挺电影。

  文章一开始批评了编剧的失态,称“这无疑给影片本就复杂诡谲的舆论氛围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但紧接着,针对有关这部电影的某些争议与说法,“六公主”条分缕析、逻辑分明地一一进行了分析与驳斥。

  第一,文章认为,表达“男导演拍不好女性故事”,这个逻辑太离奇,是在挑起性别对立。

  第二,文章写到,看过影片的观众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该片对男性角色其实着墨极少,其中的每一位女教师和女学生,都有着各自丰富、立体、生动的性格,根本不存在消费女性、物化女性、贬低女性的现象。

  第三,针对网上质疑最多的“酗酒家暴的母亲”的改编,文章认为,这些人是在“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这个角色的后续是张桂梅校长不仅拯救了这个家庭的女儿,而且还拯救了这位母亲,让她也在华坪女高开启了新的人生。

  第四,文章还指出了“一些令人揪心的事实”——对《我本是高山》给出恶意评论的账号,不但那些评论内容与影片本身不符,而且很明显许多人连电影都没有看就下场差评了。这些恶评账号中,有不少来自于“遥远的海外”,还有不少是随波逐流蹭女性话题热度的,他们大多没有看过影片,或者是“带着叵测的居心看片”。

  文末,“六公主”称赞《我本是高山》是“一部动人的影片,它本身是用电影艺术的语言,生动讲述张桂梅校长故事的优秀作品。它是一扇我们与华坪女高对话的窗口,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张校长的故事,感受她的精神”,并强调“六公主”绝不接受“那些丧失良心的杂音”。

  只不过,就算“六公主”特意发声力挺电影,也依然难以平息,网友的情绪似乎更被刺激,让官方都不得不再次发声,坚称“面对恶意,我们不惧”。

  因为笔者也还没有看过影片,所以无法对影片本身,以及那些差评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部好电影应该引发各种讨论,讨论越多,说明电影越能引发思考。但确实如“六公主”所言评价一部电影的前提,一定是要自己看过。如果只是人云亦云,这无疑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唯有真实的评论和中肯的批评等真诚的沟通,才是对每一部中国电影、每一个中国电影人都有好处。

  《我本是高山》将于11月24日正式上映。笔者一定会去影院看看,你呢?

责任编辑:张玉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