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 正文
踏平江海变通途———记渡河工程专家王景全教授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09日09:56 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张志宇 本报通讯员王辉东 王鹏 于平

  人物小传:王景全是总参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道路桥梁渡河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年64岁,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从事渡河工程教学与研究40年,先后完成了26项重大科研课题,其中21项成果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奖励,创造了4项国际国内渡河工程的奇迹。他两次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受到江主席的亲切接见。

  我军著名渡河工程专家王景全以科技强军为己任,倾心克服江河湖海障碍,创造出了我军渡河工程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征服黄河,他解决了大流速条件下架设舟桥的安全锚定问题;跨越天堑,他指导部队在高水位长江最复杂水域主航道上首次架设浮桥;奋战滨海,他创造新技术实现了工程兵从内陆江河走向海洋的突破;走向大海,解决了我军海上工程保障的重大难题……

  ■军事教员要努力让专业优势转化为战斗力,哪里有打赢的障碍,就到哪里去攻关破障。———王景全语

  一桥飞架黄河

  1961年7月,王景全刚从哈军工毕业,他没有顾得上探视多病的父亲,而是去“看望”魂牵梦萦的黄河。因为那里有一项影响着我军南北机动的重大课题牵动着他的心。

  王景全先后十多次考察黄河,最长的一次达一百多天。风餐露宿,栉风沐雨,他的足迹遍布了黄河中下游的每一个险要地段。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景全终于揭开了黄河架桥难的秘密:黄河下游的河床虽然是泥沙质的,但在大流速的情况下,表面会形成一层坚实的硬壳,部队的制式锚入水后很难刺破表层抓住河底。

  王景全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的船民使用的锚,下水后很容易刺破表层,抓住河底。经过深入的研究,王景全和战友们一道研究出锚定效果更好的“犁锚”。紧接着,他们又一鼓作气探索出了投起锚门桥作业及定位门桥锚定法,并成功地对克服黄河松软岸滩、黄河上游舟桥张纲固定等五个专题进行了研究。那年,黄河浊浪滔滔,某部官兵运用王景全的“犁锚”技术,首次在黄河特大流速条件下架桥获得成功。

  ■国防事业就是一盘棋,我是那棋盘上的一个小卒。要保证千军万马跨过江河,我必须首先勇往直前,征服江河。———王景全语

  天堑变通途

  80年代初,某舟桥旅在长江天堑上架设浮桥。王景全看到滔滔江水急流直下,演习要求浮桥必须在数小时内架起,并在规定时间内迅速通过数个摩步师的兵力及数百辆火炮、坦克,难度很大。

  部队领导找到王景全,要他担任演习技术顾问。王景全走进了演习部队的中军帐,参与技术决策工作。他与演习官兵一道,查原因,找对策,拿措施,终于拿下了防止门桥漂移的可行方案。铁舟飞渡,一座雄伟的浮桥终于在王景全的指导下,在数小时内跨越在奔腾不息的浩浩长江上。我军在高水位长江最复杂水域主航道上首次架桥成功,并创下了渡河史上时间最短、跨度最长、难度最大、条件最为复杂的4项世界之最。

  ■战场没有界线,国防科研要紧紧为军事斗争准备服务。———王景全语

  海上见“魔方”

  80年代,征服了黄河、长江的王景全,把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海洋。

  当今世界,各国的海上工程保障,普遍存在舰船依赖现存港口、固定码头进行快速补给的问题。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以发展海上岸滩保障技术为重点,竞相研究高性能水上浮箱以改变这一状况。这一战场需求和技术动向引起了王景全的思考。他发起了多用途浮箱研究,并参与了主持研制工作。研制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工装技术的立体拼装间隙控制在毫米级之内。这一难关不解决,就不能实现浮箱大规模、随意拼组的目标。

  王景全和战友们先后与军内外数十名教授、专家和学者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具体实验,终于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多用途浮箱”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志着我国水上浮箱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项国家发明专利。运用这一成果在浙江大榭岛架设了当时世界最长的跨海金属浮箱浮桥,有力地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

  当时,我军濒海工程研究仍是空白。王景全要让“多用途浮箱”变成“海上魔方”,扬威未来战场。他在大量收集国内外有关渡海作战工程保障的资料基础上,提出了海上浮栈课题作为多用途浮箱的一个重要应用课题。他与海军的同志一起经过5年攻关,终于取得成功并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民永远是我们的靠山,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王景全语

  “天方夜谭”成奇迹

  民船队,被誉为海战“第四兵种”。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作战,盟军在建造了4000艘登陆舰艇的情况下,仍动用了2916艘民船。

  王景全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条件下局部战争解决海上输送保障技术问题至关重要。90年代,他积多年克服大江大河的经验,敢为人先地提出利用民船进行海上运输的设想。这对许多人来说,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

  只要战场需要,王景全总是知难而进。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王景全向上级有关部门递交了长达十余万字的可行性报告。在总部组织的论证审查会上,来自全国全军的有关技术专家,用了整整四天的时间在对这一课题进行充分的论证后,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设想,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经过军民协作6年攻关,王景全的研究终于在突破了13项技术难关后,宣告成功。上世纪末,我国某沿海海面,风紧云急,一场海上演兵正在展开。演习中,最令人惊叹的是那数百艘民船重载后,迅速完成了海上集结和战斗编组,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敌军”,遥遥望去,辽阔的海面变成了一条条流动的公路……

  ■成功的最大敌人是自己,战胜了自我就战胜了一切。———王景全语

  挑战自我极限

  一般情况下,船民超过50岁都不出海了。王景全年过六旬,但他却不愿别人把他当老人来看待。从不在形象上浪费时间的他,把一头白发染黑了。这下真管用,不熟悉他的人总把他当中年人看。上千次海上卸载试验行程20000公里和数百发海上发射炮弹试验,他一次也没拉下,哪儿危险到哪儿去。

  海上试验让王景全和他的战友们承受着生理极限的挑战。火炮在民船行进中射击,射击瞬间的后座力非常大,部队领导考虑到王景全的安全,要他上救护船,可他断然谢绝。为了感受实弹射击时的动力影响,及时准确掌握试验情况,每次实弹射击试验他都站在离火炮最近的地方,由于他本来就有心脏病,火炮发射时船体的摇摆、震耳欲聋的炮声和强大的冲击波作用,就像把他的心脏撕裂一样,战友们说他是在拿着生命作“赌注”。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追求科学。搞科学决不能感情用事。———王景全语

  成功不等于胜利

  凡是跟王景全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谦虚和蔼、平易近人。然而,面对科学真理,王景全却从不含糊,经常扮演“黑脸”。

  一次,某部在长江架设浮桥演习取得成功,许多人为此欢呼雀跃,王景全却格外冷静,他觉得演习的成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几天后,部队领导征求王景全对这次演习的评价。深思熟虑后的王景全坦言相告:“能在宽广江面上能把舟桥架起来,没损一兵一卒是个创举。但演习成功不等于可行,也不等于能赢得胜利。”他认为,这次演习战术上是成功了,但战略上不可行。

  王景全的分析虽然给参演部队泼了一盆冷水,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但他们还是把王景全的意见写进了报告,受到上级的高度重视。

  ■贪图功名的人,无法真正走进科学的殿堂。

  ———王景全语

  名利是面镜子

  “不求功名,只求事成。”这是王景全的座右铭。1993年,“多用途浮箱”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王景全作为主要成员和项目发起人之一,排名却在第六。有人为他抱不平,可他认为排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项目搞成功了。海上浮游栈桥课题是王景全发起并主持的,可他在申报军队一等奖时,却拿下了自己的名字。

  作为多个重大项目的总负责人,人们想王景全不讲立一等功,二等功总该有好几个吧。然而,翻开他的履历,他只立过一次三等功,还是部队执意请记的。

  涌动的市场经济大潮,把王景全的专业优势推上了浪尖。四川某大型桥梁工地一项关键施工遇到难题,急切中工地负责人慕名邀请王景全担任技术顾问。邀请电中讲明,只要求他在技术上指导把关,不要求常住现场,时间三个月,报酬四万元,往返机票报销。王景全谢绝了对方的邀请,一心扑在课题研究上。

  王景全就像一面旗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凝聚和团结一批人。他的项目组里汇聚着国内、军内一流百余名高级专家。大家在和睦相处,齐心协力为科技强军而顽强工作。


时事论坛】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春游前别忘了看看“北京郊区旅游手册”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新浪网有奖聊天再度出击天天送手机!
情感专题:贫穷的爱情你要不要?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