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生前着元帅服手握佩剑照。 |
武昌黎元洪墓地。小兵摄 |
佩剑手柄局部细节。 |
网友发布的“黎元洪佩剑”。 |
图片由网友黄鹤楼供图
辛亥百年纪念临近,位于武昌卓刀泉附近、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后山上的一处墓地,也渐成人们关注热点,一批批造访者纷至沓来。这里埋葬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大人物———武昌首义元勋、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从1935年以国葬之仪埋于此,到“文革”时被红卫兵掘坟扬灰,再到上世纪80年代初重建墓地,及至今天政府拟斥巨资扩建和重修墓园,这处曾经被人遗忘的墓冢,经历过怎样的风光和劫难呢?
记者 蒋太旭 实习生 易志成 通讯员 戴波
这是—处静静的墓园,荒败的山坡下是—条约十米长的墓道。
尽头,伫立着—块十余米高的水磨石墓碑,其后是座圆形由大理石堆砌的墓冢,墓后的—面碑墙上,镌刻着墓主人的生平。
整座墓园显得局促拘窘,要不是墓碑上刻有“大总统黎元洪墓”几个大字,谁能知道,这里埋葬着—位身份如此显赫的大人物———中国历史上惟—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黎元洪。
资料记载,黎元洪死后的葬礼其规模之大,礼仪之盛,耗费之巨,延续时间之长,为现代中国丧葬历史所鲜见。然而,我们今天所见的黎氏墓地现状,却与历史记载大相径庭。
1928年,黎元洪病逝于天津。如何安葬这位下野的总统,各界关注备至。此时的中国, 各军事集团争权夺利、政事虽难统—,但对黎元洪安葬从优却无分歧。于是国民政府于6月8日发出优恤令, 并嘱内政部按元帅典礼规范治丧。6月26日,内政部拟定治丧的主要内容为:举行国葬,修建专墓,葬期由国府派员致祭等。
根据—些老人们的回忆和查阅相关文史资料及回忆录,发现黎元洪病逝后,民国政府曾两次发令举行国葬,其丧葬过程经历天津殡殓、北京追悼、武昌安葬三个阶段,历时10年多,盛况空前。
黎氏天津出殡时非常“排场”。开吊第—日,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自北京电令天津市, 嘱各机关团体下半旗志哀。19日上午出殡时,其子女等50余人披麻戴孝———挽灵车而行。灵车前由津埠3个警备连,保安队,骑巡队,手枪队各—个连护送。参与执事、鼓乐、僧众、送殡执绋者约1万余人。7月下旬, 津埠各影院还加映出殡的新闻纪录片。殡殓之时,新编历史话剧《黎元洪》也在天津上演。
黎元洪出殡4个多月后,当时的民国政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追悼活动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及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发起, 联名通电公告于众,并于10月26日在北海公园天王殿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黎元洪出生于黄陂,发迹于武昌,因此,按其遗愿死后仍要归葬于武昌。于是1933年4月由其子从津门扶枢归鄂,并择定武昌卓刀泉土宫山为墓地。当时国民政府认为黎元洪“首举义旗、创造民国”,1935年再次下令举行国葬。
前不久,八旬著名古建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老先生带领汉网人文地理俱乐部的网友,踏访了黎元洪墓现址,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75年前,这位民国大总统的风光大葬。
1935年11月24日上午9 时许,参加黎元洪葬礼的中外各界人士及民众从四面八方涌向洪山宝通寺。武汉地区参加葬礼的人最多,可谓万人空巷。
“那—天,我作为—个六年级小学生,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国葬典礼。从宝通寺起灵,到卓刀泉下葬,我都在‘执绋’队伍中,全程陪送黎前大总统和夫人的灵枢。”张老对这—幕印象深刻:葬礼相当隆重。国旗前导,继之军队仪仗队,引领官员和外宾……接下来是省市各单位,举着横幅、祭幛、挽联、旗幡,殿后的是—面巨大的铭旗,白底黑字大书“黎前大总统国葬典礼”。跟在铭旗之后的是披麻戴孝的黎府家属,最前面两位大概是黎元洪公子,灵枢后面是学校、民众团体等悼念人群。
由于灵枢是人抬,行步迟缓,故而送殡队伍先到卓刀泉恭候,灵枢到来,大家夹道列队,“最威武的是军官队伍,都是佩戴指挥刀的校级以上军官。—声口令,全体肃立致敬。那天下中雨,军官们的帽檐上都滴着水,而姿态神情都像铁铸……”
国葬那天,全国下半旗,停止喜庆娱乐—天。据说,当年参加移灵公祭者达5 万人。下午3时整,在101响礼炮中,国葬典礼开始。礼毕,人们扶灵枢人墓穴,将两枢置于形似仰盂的墓椁内,椁内洒红色朱砂,取吉利之意,各置铜炉—个,谓可暖土,墓椁上再用水泥板盖顶封固。
本报讯(记者蒋太旭实习生易志成)近日,—网友在汉网论坛上发帖:称自己在民间发现疑似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佩剑的“文物”,并公布了这把剑的照片。
从照片上看,此剑形制与当年黎元洪身着元帅服照片中的佩剑相比较几乎—致。昨日,记者找到发帖网友,见到了这把剑。整剑长约130厘米左右,剑柄为红木所制,金属包皮上镌刻有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九角十八星标识,剑柄头部被雕刻成龙头模样,剑鞘为白铜所制,做工相当精致。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友介绍,此剑为朋友所藏,暂寄存在他这里。据称,此剑有可能是黎元洪当年的随葬佩剑,“文革”时,红卫兵砸毁黎墓时,此剑出土得以流落民间。也有网友跟帖存疑,认为此剑有可能为文物贩子制作的仿制品。
原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文博专家周斌观看此剑后,初步断定:从文物品相和做工精细程度来看,此剑确为民国时期的佩剑,而且有资格佩此剑者应为督军级以上的高级将领,黎元洪的身份与此剑吻合,但尚没有直接的证据,能证明此剑即为黎的随葬佩剑。
那么,当年黎氏墓葬中究竟有无此剑?1928年6月3日晚,65岁的黎元洪病逝于天津英租界内的黎氏寓所内。—位叫张容生的作者曾在1999年第3期《文史春秋》上,撰文详细记述了黎元洪死后,天津殡殓的详情:黎氏死时,正逢夏季,遗体不能久放。于次日下午2 时,在黎宅人殓。棺木是选用特制的黑漆楠木制作。人殓时,黎氏仍穿生前大总统衣冠,身佩指挥刀,胸前佩总统金牌、背垫金币7 枚,双手各执银元宝,身上覆盖衾褥、丝棉等,棺内还置炭屑、灯草、雄黄、福尔马林等防腐之物。
黎氏死后两年,其原配夫人吴敬君亦病故天津,仍备与黎氏同样棺木人殓。根据黎氏遗嘱及家属要求,国民政府于1933年将其夫妇灵枢由天津运回湖北武昌,经多方选择,最后定于武昌卓刀泉南的土官公山为墓地,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所在地。
从以上记述来看,当年在黎元洪随葬物品中,确有“指挥刀”。那么,此剑究竟是不是黎氏当年的随葬佩剑,当年其他的—些随葬物品是否仍存世?辛亥革命百年临近,这位网友希望有关专家能对此进行进—步的考证和调查。
第二天的《中央日报》以《黎故总统灵枢昨在武昌举行国葬,由国府代表李书诚主祭,全国各地均下半旗志哀》为题,刊发了消息及相关照片。
黎氏葬后不久,即修建坟墓工程,刻竖墓碑,碑文为章太炎撰, 李根源手书。墓碑前还修有石砌栏杆的祭祀坪台,占地约百亩。墓园工程—直延续到1938年武汉沦陷,尚未完工。
“文革”时,黎墓被红卫兵所毁,黎氏夫妇遗骸也被烧掉,不知所终。原墓址于1979年前建起四层楼房,今天已成为—栋学生公寓。198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70年周年时,武汉市政府根据全国政协的意见,投资约2万元,在原墓后侧高处十余米重建了这座新墓,并竖有“大总统黎元洪之墓”的墓碑,作为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