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王晓渔:一条“爆炸性新闻”的生产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9:03 新京报
 

  如果在上世纪80年代,清华硕士生参加选秀节目确实可能引发一场风波,但是在今天,它还能构成一条“爆炸性新闻”吗?

  一篇名为《清华又丢人了!》的帖子在某著名论坛引起网友的关注,作者自称是清华03级的学生,矛头直指某选秀活动,并对一位清华硕士生的参赛表示强烈不满,他称清华是学术殿堂,不是选美的地方。

  上述这则新闻如今“流窜”于各地媒体,引发了各式各样的评论,诸如角色期待错位、娱乐不等于低俗、“泛精英情结”等等。这些评论都不乏道理,但又接近于老生常谈。难道公众真的不知道这些常识么?如果在上世纪80年代,清华硕士生参加选秀节目确实可能引发一场风波,但是在今天,它还能构成一条“爆炸性新闻”吗?在就这则新闻中进行价值判断之前,是否需要先追溯一下新闻的“生产过程”?

  报道这条新闻的媒体不胜其数,目前为止,我所能发现的最早报道是5月25日某门户网站娱乐频道的《清华硕士参加“天使选美”被骂人才浪费》,从时间和措辞上来看,它应该就是纸媒的母本。

  而这家网站娱乐频道正是为这个选秀节目提供特别网络支持的媒体单位,继首发上述新闻之后,还连续刊发了好几条后续新闻,并邀请当事人做客聊天室。在它们制作的“选秀专题”里,以名校学生为聚焦点的新闻早就已经酝酿,从4月开始就陆续有一系列新闻围绕著名高校大做文章,而且都提到那位清华硕士生,却并未引起关注。由此也可以看出,构成“爆炸性新闻”的并非清华硕士生参加选秀节目,而是那个对此进行激烈批评的帖子。挑战公众神经的不是清华硕士生,而是那位自称清华学生的网友。公众不能容忍的也非前者,而是后者。这也是当下文化景观的奇特变异,“卫道士”而非“叛逆者”更能够吸引火力。我当然不会认同那些“卫道士”们,他们的言论往往给人时光倒流的感觉,但是那些对“卫道士”进行猛烈攻击的无名氏们,是否就一定无可指责呢?他们在另一个场合,或者在另一个时间会不会同样扮演着“卫道士”的角色呢?

  抛开这些不谈,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深究。那就是所谓“某著名论坛”究竟是哪个论坛?为何新闻对此语焉不详?

  我在几天前搜索那个帖子,发现有链接,点开却被告知已经删除。如果对这个帖子的题目进行“文本细读”,会发现发帖者很有可能不是清华学生。

  “清华又丢人了”,这种措辞更像是出自一个与清华无关的旁观者,其中甚至有着幸灾乐祸或者耸人听闻的成份。从帖子内容来看,作者自称是清华学生,并且非常热爱自己的学校,他所表达的意思更类似于“清华硕士研究生丢了清华的人”,在愤怒之中包含着惋惜的态度。也就是说,帖子题目和帖子内容所透露出的身份有所偏差。不妨大胆假设:这是一个摹仿清华学生口气所写的帖子,为了吸引眼球使用了一个刺激性标题,却暴露了自己的语言伪装。事实上,与连日来个别网站和媒体的热烈关注不同的是,这件事情在

清华大学自己的论坛水木清华并没有引起太多激烈讨论,一些跟帖反而觉得这是大惊小怪。

  这条消息生产过程中的秘密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才会知道。(编辑:付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