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熊耀宽)日前,由湘潭市教育局举办的“共话双减、共育新人”白石故里少儿美术作品展在齐白石馆举行。此作品展由湘潭市教育局主办,湘潭市齐白石美术馆、湘潭市美术创作中心承办,童心美语艺术培训公司协办,湘潭美术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执行。展览从8月22日持续到9月3日。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后有关“双减”的配套政策规定和治理工作要求相继出台。为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走深走实走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良好教育生态,充分展现“双减”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成果,不断增强学生、少儿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自有关部门发文以来,邓宏、朱文智老师等组织各县(市)区的校内外美术老师多轮次举行看稿会,派专业老师到各校现场进行创作指导,提升作品质量。
此次大展收到近12000人创作的作品1026幅,经专家评委组评选出2024人创作的168幅作品展出,其中组画85幅,单幅80幅。参展作品覆盖湘潭五个县(市)区,覆盖了农村学校、特殊学校、城市学校的社团和校外培训机构,是湘潭市“双减”背景下少儿美育活动的落地大行动和效果大检阅。
题材丰富 引经据典
这次展出的作品题材丰富。有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再创作,如《新西游记》、《新红楼梦》;有爱国主义教育如《百团大战》;还有戏曲人物、非遗文化、湘潭文旅、环保等题材。
多类结合 艺术环保
这次展览形式多样化,材料丰富。除了常见的线描、素描和国画、油画、版画外,农村学校利用自然资源带着孩子去创作,用松果制作鱼,用糖果包装纸做装置;城里的孩子在超大棉布上画水墨写意,用废旧材料制作综合材料作品。通过不同材料的改造和手法重组,完成实验性的艺术语言探索,这样的多元化探索极大地拓展了少儿美术创作的边界,突破了平面绘画的少儿作品常态。
美学引导 释放天性
本次展览的学术导向是求真求新。提倡少儿自主造型,屏蔽概念化、仿日韩动漫等类型的作品。由于千人一面的大眼睛卡通画读物泛滥、幼儿简笔画的长期错误教法、考级僵化的临摹范本评价误区等负面影响,让少儿美术作品的优劣评价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认知和审美误区,导致很多家长甚至美术教师缺失应有的审美判断能力,以像为美,以轮廓端正、整齐为美,使得很多培训机构、社团为了迎合家长而制造僵化的伪儿童画。因此本次画展在策展之初就提出了学术导向,避免评审中的人情分,不仅仅是个人作品要求原创,在集体创作的大幅组画中更强调学生分组协商和反复实验,避免学生变成教师意图的“施工者”。可以说,过程中释放孩子的创造力,让“我手绘我心”的成就感替代成人表扬的肤浅快乐,才是少儿教育的初心。
“双减”美育下 探索新途径
本次展览从少儿美育的角度探索出了“双减”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双减”减去了一定的学业负担,加的是艺体的素质教育,本次展览在美学意义和教育意义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落实、细化“加法”。其一是高标准的美学态度:专家组从市教育局下发通知以后持续跟踪指导,以评审标准引领各校创作的起始,以终为始,逆向设计,紧紧把握评价导向,督促老师避开误区,力求尊重少儿的视知觉规律和稚拙造型样式,最终迸发出这样一批具有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原创作品,殊为不易。
其二是具有育人高度的艺术教育方式:超过一半的作品是大幅的组画,需要孩子们打开心扉、不断磨合、求同存异、各显其能,在合作中探究,兼得一枝独秀和美美与共。美术教育并非技能培训,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也不是小画家的流水线工厂,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考才是教育的本质。本次画展体现了育人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尽量让更多孩子参与、合作、创新的育人实践。
湘潭人的血液中流淌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特殊气质,在党中央、国务院力推“双减”政策的宏阔背景下,在白石老人的故里,有一群怀揣梦想、手有功夫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牵手天真烂漫的小画家,共同打造出了这样一顿艺术的盛宴,旨在“双减”背景下探索创新美育途径。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