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不管做什么鼻梁上都架着一副厚厚的酒瓶底。然而,坊间更有一些传言:“成年之后近视度数就不会增加了”“现在近视不要紧,以后做近视手术就行”的误导,致使更多人发展为高度近视。
事实是,高度近视看不清是次要的,首先要担心的就是诱发眼部疾病。
高度近视为眼健康埋下隐患
一般来说,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的屈光不正状态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显示,全球近视患病率超过28.3%,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9.8%,而高度近视患病率将由目前的4.0%上升为9.8%。高度近视因为眼轴变长,眼底可能发生一些退行性改变。
一些高度近视患者在眼健康筛查中往往会惊讶自己怎么会有眼底病变、白内障甚至青光眼,有的甚至已经视网膜脱落。实际上,高度近视是一些致盲性眼病的主要诱因。由于一些眼病症状隐匿,而人们往往缺乏相关知识或者没有进行过精准筛查,发病时已经是中晚期。而有些眼病一旦发生便会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伤,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
如何警惕高度近视带来的并发症
高度近视不只是近视度数高一点,也并非只要一副眼镜就万事大吉,它所带来的并发症对眼底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副院长、原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科主任、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首席专家朱思泉教授做客人民网《中国名医》直播节目中说道,高度近视并发的白内障、青光眼以及其他的眼底病变风险明显增加,对于高度近视群体,一方面是控制近视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定期的眼部检查,尤其是专业的眼底检查。
朱思泉教授表示,高度近视患者日常除注意长时间用眼外,还要注重眼部早期出现的其他异常现象,如闪光感、视野缺损、暗点、视力下降等症状,出现任何症状都应及时到专业眼科医院就诊;另外,由于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眼球壁比较薄,更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如蹦极、跳水、拳击等;要定期的眼健康检查,不仅可以进行近视防控的依据,更是防治任何眼部疾病的必要方法,像慢性青光眼,早期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当出现症状时已发展至中、晚期,因此,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及时掌控眼健康状况。
矫正高度近视或许“加法”更适用
“对于一个度数稳定的成年人,如果想改变高度近视的现状,适合的方式就是‘生理性ICL晶体植入术’。”朱思泉教授在《中国名医》直播时介绍生理性ICl的优势,他表示,依据《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高度近视首先主张生理性ICL晶体植入术,不切削眼角膜,保留角膜生物的力学稳定性,通过微创切开2-3mm的小口将ICL晶体植入到眼内,对眼部的本身结构不做改变。“打个比方,就像是把隐形眼镜植入眼中一样,和视力正常人一样可以打球、运动,是目前安全的近视矫正手术。”
作为一个在眼科从业三十余年,已累计四十万例手术经验的朱思泉教授向大家解释了激光手术与ICL晶体植入手术的区别,“ICL是一项可逆的近视手术,如果后期有了白内障或者其它眼病,可以将其取出再进行其它治疗。朱思泉教授表示,ICl晶体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眼睛的实际情况,并非越贵越好。高度近视患者可以通过近视手术进行视力矫正,通过精密的围手术的各项检查如IOL Master 700光学生物测量仪、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3D显微镜等对患者进行评估,排除近视手术禁忌症或不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再根据眼睛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及晶体。
朱思泉教授强调,ICL晶体植入术虽然可以进行近视矫正,但是并非治愈,且不能改变高度近视带来的致盲性并发症。“技术再好,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有视力问题,还是要养成科学用眼习惯,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将高度近视并发症的风险降到最低。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