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评论:究竟是扩招还是扩“钱”?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28日 07:13 中国青年报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今年的高校扩招,无疑增加了考生深造的机会,这是一个喜 讯。但随之而来的学费大涨价,却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高学费成了一些贫穷而有天才的学生的一道难以跨过的门槛。

  对扩招伴随的高收费,社会各界反响十分强烈。对此,《人民日报》在9月11日的报道中指出:今年高校招生 期间,一些地方降分高价录取学生,降分幅度在30分-50分,收费高达数万元到十几万元,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严重不满。 据悉,武汉大学今年的扩招生需一次性加收20000元-28000元;山西省的一些大学扩招新生,从专科录取线下延5 0分。普通高校要加交(正常交费之外)30000元,而体育、艺术、外语等则要交40000元,才能进入本科热门专业 学习;中山大学也由原来按不同专业的2500元、3500元不等提高到统一收费4500元……如此昂贵的学费,把扩招 给考生带来的喜悦,瞬间从脸上抹去,考生只能望“校”兴叹。

  1997年,高校学费标准上提了10%,即有约11%的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放弃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 每年1000元学费时,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尚有25%左右的贫困生。众所周知,在大学生当中,对学费感觉轻松的毕竟 是少数。而大多数因学费所带来的精神上和生活的压力,一部《落泪是金》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教育的投资,学费的提升,取决于经济基础,或者说是同步的。没有经济作保障的各种涨价,无异于饮鸩止渴 。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数据:中国农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90.10元;减去消费支出1617. 20元,仅剩下482.90元。在这种低收入的情况下,让学生再付几万元的学费,简直是逼着鸭子上架。殊不知,许多低 收入家庭为了孩子能进大学,不惜节衣缩食,砸锅卖铁,甚至有的去卖血凑学费。

  不可否认,今年的扩招,目的是“拉动人民群众的教育消费”。但这样突然的重大的涨价,不知是否征求过社会 各方面的意见。难怪有人发问:是谁一夜之间身手不凡地向教育界献出这么一高招?正如北京大学魏新教授所说,世界上没有 一个国家曾如此大幅度地对高校进行扩招涨价;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长期效果,而靠扩大收费来拉动短期经济,这 种做法在国际上鲜有其例。这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平衡发展及质量保证带来负面作用。他还指出,大喊高校应大规模扩招涨价 的,主要是某些经济学界人士及个别教育界人士;也许是因为这些人周围接触的多为“大款”,因而忽视了中国大多数老百姓 的生存现状,以致做出与常识相悖的种种推断和设想。经济学家也好,教育学家也罢,他们在提出扩招涨价时不知是否走过群 众路线,作过详细的调查论证。

  作为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起码应该做到有安民告示,予公民以知情权。既然涨价“势在必需”, 就应该有依据、有成本核算和统一标准,让考生知道钱花得值。然而有谁知道扩招涨价究竟是按什么标准“涨”的呢?没有透 明度,便是暗箱操作。

  有人说,扩招涨价,主要是教育成本过高的原因。对此,我还要补充一个原因,那就是“吃饭财政”。不精简机 构,裁汰冗员,建立规范的、切实可行的有效管理机制,教育成本焉有不高之理。把这种人为的“成本”转嫁给考生,是不是 一种“教育泡沫”,会不会衍生出腐败?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相关专题:高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