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直面第三极野性的呼唤寻觅藏地神秘生灵

直面第三极野性的呼唤寻觅藏地神秘生灵
2022年04月26日 17:42 商讯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它有着和南北两极相似的寒冷气候。相对于南极和北极这两极,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所以又被成为世界的第三极,也称高极。这也让青藏高原在人类文明千年历史中鲜有受到惊扰,成为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充满了野性的呼唤,也孕育了一批活跃而独特的生灵。

  摄影师周丰 生态摄影师、常州市企业家协会委员 器材:EOS R3/EF 200-400mm f/4L IS USM

  赤狐,EOS R3+ EF 800mm f/5.6L IS USM F6.3,1/1250S,ISO250

  马鹿,EOS-1D X Mark III+EF 800mm f/5.6L IS USM F7.1,1/1000S,ISO320

  此行我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并拍摄棕尾虹雉、藏血雉以及藏雪鸡等鸟类,旅途中我遇上了不少其他的动物,收获了很多有趣的照片,接下来我就和大家简单聊聊那些藏地的神秘生灵。

  藏狐:别样萌态新晋网红 行走在高原上的表情包

  提到狐狸,相信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也许是苗条的身形和俊俏的脸庞,也许是憨态可掬撒娇卖萌的身影,又或是优雅的身姿和柔顺的毛发,但很少有人会把它们和“大饼脸”“小眼睛”的形象联系起来。

  而这几年,一个有着小眼睛大方脸的动物却火爆了整个网络,一跃成为了动物界的新晋网红。相信看到这个描述你就已经猜到了它的名字,没错,它就是行走在高原上的表情包——藏狐。

  藏狐,EOS-1D X Mark III+EF 800mm f/5.6L IS USM F7.1,1/640S,ISO250

  虽然大家都调侃说它长成这样是因为“反正没人看,就长得随便点”,但关于这张脸为什么这么“方”,却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首先是因为咀嚼肌发达,狐狸的鼻吻部本身比其他动物就更长一些,而藏狐的头部骨架就更大了,根据杠杆原理,这自然也就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咀嚼食物,脸部轮廓自然也就变得明显了,其次由于高原寒冷,御寒的毛发也就长得更旺盛与蓬松,也就带来了虚胖的外形。

  藏狐,EOS-1D X Mark III+EF 800mm f/5.6L IS USM F7.1,1/640S,ISO250

  在生物稀少的青藏高原,藏狐也是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鼠兔、旱獭的天敌,它的存在控制着这些破坏草原的小动物的数量,对于高原生态颇为重要。相信大家对于一张2019年野生动物摄影大奖的作品十分熟悉,除了画面中旱獭惊恐的表情和滑稽的动作令人忍俊不禁之外,也展现了藏狐与旱獭之间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

  藏狐,EOS-1D X Mark III+EF 800mm f/5.6L IS USM F7.1,1/640S,ISO250

  当然,这样的画面可遇不可求,藏狐本身就是性情孤僻独来独往的一种动物,再加上分布密度不高,能够遇上就实属不易。我们和它保持了一定远的距离,这对相机的对焦能力提出了挑战。我此次带的是佳能EOS-1D X Mark III和EOS R3,遇到这种难得的机会时自然是手里拿着啥就用啥拍,不过两台机器无缝切换的体验让我在拍摄时基本察觉不到用的是哪一台,它们精准的对焦绝不放过眼前的机会,轻松锁定藏狐的别样萌态,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这两台相机的原因。

  黑颈鹤:高原上的灵动舞者

  藏狐的邻居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鹤,也是世界上最晚被发现的鹤类,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鹤类。它们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的高海拔地区,有的甚至可以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生息繁衍,冬季则会飞到云贵高原以及尼泊尔、印度附近相对温暖的地方越冬。

  黑颈鹤除繁殖期常成对、单只或家族群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在越冬地,常集成数十只的大群。从天亮开始,它们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觅食,一直到黄昏结束。而中午它们会在沼泽边或湖边浅滩处一脚站立,将嘴插于背部羽毛中休息。

  黑颈鹤,EOS R3+EF 800mm f/5.6L IS USM F5.6,1/1000S,ISO1000

  作为生态摄影师和自然爱好者的我们,对这些动物也有着自己的喜爱和尊重,我们不追求近距离拍特写,而是尊重眼前生物的生活习性,在鸟放松的情况下拍摄下它该有的灵性和萌态,留下最美丽的瞬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拍摄时间较早环境光线不足,为了保证快门速度,我在一段时间内使用了较高感光度拍摄,本以为会有噪点出现,没想到EOS R3的高感画质十分细腻,羽毛细节清晰可见,这点还是让我高兴的。

  血雉:顽强生存的高原精灵

  我这次拍摄的目标之一,是生活在西藏地区的血雉亚种,也有人称它为藏血雉。血雉是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亚种分化众多,羽色变异较大,不过血雉所有亚种的脸和脚都是猩红色的,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血雉,EOS R3+EF 200-400mm f/4L IS USM F4,1/640S,ISO800

  西藏地区的血雉生存在缺乏食物的高海拔耐寒山区,多见于尼泊尔境内,冬季缺乏食物时会到我国境内来觅食。据称藏人有主动给其它动物食物的习惯,这也让血雉能额外得到一些食物作为补充。当然,我们不提倡不支持在野外进行任何投喂或接近野生动物的行为,但也尊重藏人这种信仰,在此还是提醒大家切勿模仿。

  西藏地区血雉亚种的其它习性与血雉基本相似,它们白天活动主要在林下地上,活动时常有雄鸟担任警卫,遇危险时其他个体一般不起飞,主要通过迅速奔跑和藏匿来逃避敌害,中午常会在岩石上或树荫处休息,晚上则到树上栖息。

  棕尾虹雉:高原上的九色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雉与俗称的“野鸡”是划等号的,所以很多人听到某某雉的名字就认为不过是只鸡而已。当然若只是把这一观点拿来当做茶余饭后闲谈的调侃,倒也无伤大雅,但我们还是要尽量避免这样的说法,以消除人们对雉的这种刻板印象。

  这次拍摄的棕尾虹雉就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尤其是它的雄鸟,形象非常美丽,周身色彩绚丽,头顶有一簇特别延长的蓝绿色羽冠,其羽干细而裸出,羽端呈匙状,向前卷曲,如同丝绒一般,甚为奇特,是虹雉中羽冠最漂亮的。

  雄性棕尾虹雉全身的羽毛都闪耀着彩虹一样的金属的光泽,而在它的身上也存在着多种颜色,绿色的头部、海蓝色的眼周、红铜色的后颈和颈侧、紫蓝绿色的翅膀、黑褐色的下身以及棕红色的尾部等等,简直和孔雀与凤凰一般华丽,也有人说它的身上总共有九种鸟的颜色,也难怪人们亲切的称它为九色鸟了。

  棕尾虹雉,EOS-1D X Mark III+EF 200-400mm f/4L IS USM F4,1/500S,ISO250

  而这次除了拍摄到了雪地之中的棕尾虹雉外,我还捕捉到了棕尾虹雉开屏求偶的瞬间,这一瞬间实属难得,佳能EOS-1D X Mark III20张每秒的连拍速度和全像素双核对焦也没让我失望,捕捉到了棕尾虹雉开屏求偶动作最精彩的那一瞬间。

  决胜瞬间的意外之喜 金雕战赤狐的故事

  此次拍摄我还靠着手中的强悍的相机收获了一张不可复制的精彩瞬间,也可以说是意外之喜。那是在某天前往拍摄目的地的路上,我们发现远处山腰有一只捕食鼠兔的赤狐,于是决定停好车,并将手中的相机对准了它,准备拍摄一张精彩的赤狐捕食照。

  金雕大战赤狐,EOS R3+EF 800mm f/5.6L IS USM F6.3,1/1250S,ISO200

  赤狐也没让我们失望,在捕食成功后,叼着猎物准备回家享用一番。就在此时,一只金雕从天而降,让远处的我和现场赤狐都吓了一跳。赤狐因为惊吓而松开了口中的鼠兔,而我却没有松开快门,说时迟那时快,金雕转身就抓住了那只鼠兔,“截胡”了赤狐的午餐。整个过程大概只有六秒钟的时间,其他同行拍摄的人都来不及反应就结束了,而我手中的EOS R3凭借着超高速的连拍和精准的追踪对焦,把这个精彩的瞬间记录了下来。

  藏原羚,EOS-1D X Mark III+EF 800mm f/5.6L IS USM F6.3,1/1250S,ISO200

  藏雪鸡,EOS R3+EF 200-400mm f/4L IS USM F4,1/800S,ISO200

  马鹿,EOS-1D X Mark III+EF 800mm f/5.6L IS USM F6.3,1/1250S,ISO800

  这次藏地生灵探秘之旅让我认识了很多独特的生物,而除了运气之外,佳能EOS-1D X Mark III和EOS R3可以说是我这一路上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两台机器都有十分细腻的画质表现,也有十分精准快速的追焦对焦速度,让我更加惊讶的是无论是EOS-1D X Mark III的每秒20张机械/电子快门连拍还是EOS R3最高 30张每秒的电子快门连拍,都能轻松抓住每一个我想要的精彩瞬间。

  (来源:温州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尼泊尔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