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封面人物】黄秋如:秋实春华 如恩泽林

【封面人物】黄秋如:秋实春华 如恩泽林
2022年06月02日 16:29

  文章来源《杰出人物》杂志

  人物简介

  黄秋如先生,香港运通电讯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妙韵科技有限公司主席、香港百盛科技有限公司主席、河南安阳飞音数码制作有限公司董事,同时担任第四届深圳龙岗区政协委员、中华信息产业联合会常务主席、香港广东客属社团联合总会常务董事、香港深圳市龙岗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深圳市坪地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连续两届担任潮侨工商塑胶联合总会、潮侨塑胶厂商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秋的收获,离不开春的耕种、经营和付出,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奋进和感恩。

  农场、林业、矿山、电讯、建材、房地产、市政工程、数码电子行业……凡能力所及,黄秋如先生均有涉猎,且都有所成。他从一个基层苦工,缔造出了一个商业传奇。

  重庆、成都、天津、大连、安阳、广东诸市……凡心之所系,他为其到港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作出了不俗的贡献。他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许多人的命运。

  知党恩,聚乡亲,报家国……他捐款捐物不计其数,为祖国繁荣富强奉献力量。饱含家国情怀,初心贯穿着他从业的始终,成为他人生价值观的底色。

  01

  勇闯商海敢为先

  心细如尘绘蓝图

  敏锐的商业嗅觉,先人一步的市场远见,外加一身敢闯敢拼的胆气,让他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创造了亮眼的成绩。他搭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自己的事业遍地开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内地最艰苦的时期,百废待兴。生长在这个年代的人大多生活艰苦,黄秋如先生也不例外。家中男孩排行第三的他,青年时期便自觉承担起照顾整个家庭的重任。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中国经济,“引进来”“走出去”成为当时的一股热潮。急于寻找突破口的黄秋如先生没有放过一丝丝可发展的机会。乘着这股春风,他来到香港,从在地铁做苦工,开始了奋斗之路。那时他便下定决心:要努力做事、超越他人。

  地铁工地条件虽艰苦,这个机会却也来之不易,黄秋如先生特别珍惜,做起事来特别勤力。善于学习的他常常看过一遍之后,便能自己动手,短短半年时间,他已从基层工人升为了师傅。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次,黄秋如先生受怡和公司指派前往中环会所安装冷气,勤奋、善学、敢干的他被这家电子厂老板看中并向他递出了橄榄枝,对他说:“如果你想转行,欢迎你来我这里;如果转行不成,你依然可以继续帮我公司做好冷气各方面的维护工作。”

  新的机会面前让他“进可攻,退可守”,而原来的老板对他的转行也表示肯定与支持,觉得“敢拼敢闯”才是年轻人应有的姿态。至今回忆起来,黄秋如先生仍对他们满怀感恩,是他们的肯定与帮助,让他的路越走越宽阔。

  于是在工程完工之后,黄秋如先生正式从安装维修工程转行从事电子行业。又是因为他的勤奋与善学,转行一个月后,工资便涨到了月薪三千,超出当时一个理工大学毕业生近一倍。在电子厂,被授予“总务”职务的他全权管理整个工厂的后勤大小事,并兼顾其他管理工作。过目不忘的他还赢得了同事们对他“万能哥”的赞誉。

  怀揣着奋斗的热情和雄心壮志,黄秋如先生在事业发展的征程中脚踏实地迈出每一步。他不曾辜负时代带来的机遇,亦在时代的推动下一步步向前。1989年初,已经在港奋斗了十一年的黄秋如先生积攒了创业的资本,不久他就回到家乡——深圳龙岗创业。在三和村买下2.62亩土地,创办了电子厂,主做来料加工,安装生产电风筒、电烫斗、收音机、门铃等,日产3000套以上,每两日出货8吨。然而,初次创业却受当时社会大环境影响,以失败告终。

  一次失败,怎可能浇灭他燃烧正旺的创业热情。1989年9月,黄秋如先生回到香港进行电子进出口业务,东山再起。1990年,他成立运通电讯有限公司,是较早一批代理传呼机、手机、电话业务的人。而后更成为了MOTOROLA、三星、诺基亚、LG、苹果等国际品牌手机的经销商,走在行业的前列,开启了精彩的事业篇章。

  之后,妙韵、百盛等公司相继成立,在出口生意最火爆的时候,黄秋如先生又一次精准地把握住了时机,将自己多家公司的三分之二与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业务遍及美国、英国、澳洲、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地。

  2001年,黄秋如先生与豪杰电子有限公司宋老板斥巨资合作创建了河南安阳飞音数码制作公司,主要生产和印制VCD、DVD、CDR、DVDR,业务覆盖全球,至今仍生产着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盘片。在VCD等盘片正风靡全国的前期和中期,黄秋如先生一边拓展着事业的版图,一边引领着市场的潮流。

  2011年以来,黄秋如先生涉足投资了农场、林业、矿山、电讯、建材、房地产、市政工程、数码电子等诸多行业。企业家特有的远见和敏锐的嗅觉,促使他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并有了后来多方面踏足,多元化的发展。

  02

  心中有爱

  肩负家国使命

  “一家卓越的企业,一位卓越的企业家,绝不仅仅是销售与利润至上,为社会多作贡献,是企业和企业家必须履行的责任。”

  黄秋如先生始终觉得一个企业家,不管企业发展到何种阶段,对社会的那份责任都应该一直存在,那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改革开放初期是黄秋如先生事业的起点,与事业同步向前的是他对社会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他一次次搭建起海外、香港与内地城市融合的桥梁,号召海外及香港商人回内地投资、兴办工厂、企业,积极推动着香港与内地的合作与交流。而他自己亦将创业的第一站设在了家乡,为家乡创造了上百个工作岗位,为解决当地的就业立下了突出的功劳。

  在港打拼数十年,黄秋如先生积极参与香港各项社会事务,大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为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贡献着心力。他发起创立中华信息产业联合会,致力于推动香港与内地在科技、信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并推动着中华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他参与创立香港龙岗同乡会,广泛团结在港的龙岗乡亲,身体力行带头捐款捐物,呼吁乡亲出钱出力,助力家乡发展。

  而在各项慈善公益事业中也常能见到黄秋如先生扶贫助弱的身影。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当时正在内地旅行的他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慷慨解囊,将捐助经费经由香港中联办转交给灾区同胞,并向公司的四川籍员工提供一切便利;2010年玉树地震,在国外出差的黄秋如先生回港第二天便安排公司财务支取善款交由香港中联办,转交玉树灾区。

  2002年,他积极捐助重庆贫困山区建校;1989年至今,连续三年为龙岗敬老院、家乡南约社区贫困及伤残人士、商会等捐助慰问……这么多年来,他前后捐助善款善物不计其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奉献的足迹。

  黄秋如先生常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能有今天,要感恩党和政府,所以我们要实现自身价值,首先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于是,在人生的征程中,黄秋如先生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融为了一体,也让企业的生命有了更厚重的价值。

  03

  常怀感恩心

  常念他人好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是黄秋如先生一以贯之的原则,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他始终以一颗感恩之心,去交友,去创业,去回馈社会。

  1978年初到港,黄秋如先生的大哥花了200块钱买了一块手表送他,嘱咐他要做时间的主人,努力工作,为社会作贡献。几年后,小有成就的他花10多万买下一块劳力士金表赠予哥哥,并帮助大哥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对待亲情如此,对待朋友更如是。“豪杰电子厂的宋老板对我很好,他教我做人,教我技术,教我英文,帮我联系好香港哥伦比亚无线电学校,鼓励我读夜校,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黄秋如先生说。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他仍然记得原东家对他的点滴帮助。他记得在他到宋老板的电子厂工作的第三年,老板就曾奖励他一套房子,还给他留下了到港以来的第一桶金,为其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他记得1989年,在港奋斗十一年后有了创业的想法。当他小心翼翼地告诉了宋老板,宋老板说:“你可以自己去干了,如果没有业务,我给你一些。如果做不成,你再回来。”

  黄秋如先生记得初次创业,受大环境影响,倾其所有投入,血本无归。在结清供应商和工人所有款项,确保一分钱不曾拖欠后,他回到香港,是原东家接纳了他;是以前的朋友朱老板以在他那里拿货,并保证给他10%左右的利润空间,拉了他一把;是同事黄老板支持了他……一个月后,黄秋如先生身上又有了200万的现金周转,逐渐地,他脚踏实地,稳健向前,现如今,更是深耕红木家具,专营国外木材进口生意,拥有了越来越广阔的事业版图。

  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铭记感恩,不曾忘记。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相互的,黄秋如先生之所以能获得身边人的青睐,其根本是因为他的为人: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时,能抵挡诱惑,守住底线;面对困境挫折时,日夜钻研,永不放弃;得知他人有难时,又慷慨解囊,不计回报;面对成功时,又恬淡自若,谦逊低调。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秋如,秋实春华,如恩泽林,历经那些奋进磨砺的时光,人生的智慧才打磨得愈发隽永剔透,折射出耀眼的光亮。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于安绪

香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