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当最后一科考试科目交卷铃声响起,1193万考生陆续走出考场,意味着20222年高考顺利结束。与此同时,今年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是第一批00后全面涌入职场的第一年。
比起被选择的“猎物”,这届年轻人更倾向于捕捉机会,做占据主导的“猎手”;比起平稳地从80分做到90分,他们更倾向于取得从0到1的创造性成就;比起适应职场既定规则,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制定规则使其适应自己的目的。
总体来说,00后毕业生主体意识更强,更注重自主的自我表达。由于成长背景的不同,00后的价值取向已与过去不同,他们在职场上的追求也正逐渐突破传统。其实,职场中的00后已经成为一个标签,广泛反映了职场年轻化的新现象。
职场年轻化影响着各行各业
疫情下,企业在冲击之后正逐步复工复产。其中,工信部称5月以来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步伐明显加快。制造业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发展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智能制造承载着推动制造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任,也逐渐发展为新时代就业新高地。
数据显示,智能制造人才的年龄分布呈现出明显年轻化的特点,30岁以下的人才占比为40.29%;30-35岁人才占比33.95%。可以预见,年轻人在此类领域职场上的比重将持续上升。
应对职场年轻化,企业招聘流程和管理制度愈显重要。年轻一代员工更了解年轻消费群体,更有活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兼具较低人力成本和较高边际贡献率。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淘汰、立于潮头,企业如何调整战略和方案,吸引、巩固、用好人才,至关重要。对人才有需求的企业,是否做好了迎接新鲜血液的准备?随着校招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手段与花样也在不断迭代,以下是三种应对方式:
一是在招聘过程中积极展示优势,比如大公司有制度化、标准化的培育体系,小公司有灵活、自由的成长空间,并主动提供背调便利,吸引年轻人才;
二是建立更年轻化、高效的制度,提供更完善的保障;给年轻人提供成长和创造的平台,激发内在驱动力,在吸引人才的同时凝聚人才、留住人才;
三是利用人才带来的企业文化改革,将年轻的氛围转化为生产力,积极创新转型以紧跟时代取得成功,充分发挥年轻人才的优势。
重视年轻员工的个人价值表达
近日,《Z世代青年DNA研究报告》对00后如何选择就业、如何看待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00后在求职时首选互联网,并且遥遥领先于第二、三名的教育行业和广告传媒。疫情的影响让在校同学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压力,他们倾向于追求更好机会和更高薪酬,而互联网行业普遍薪酬较高,依然对00后年轻人有着强劲的吸引力。
报告中,在“哪种情况会触发你离职的想法”选项里,“没有晋升空间”高于“薪酬不满意”,出人意料地位居第一。换句话说,00后可以忍受当下工作的辛苦,也可以暂时接受不那么满意的薪酬,但是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通道,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进步和成就感。
蓝蛙是一家成长于中国的国际连锁西餐厅,它有一套特殊的HR理念。蓝蛙用“Heart Count”的概念替代“Head Count”,蕴含了人本主义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底层逻辑,在雇佣员工时考虑员工的全面发展。既通过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和能力,通过企业文化和员工关怀,让员工更容易融入集体,形成归属感;同时鼓励员工保持挑战和成长的状态,给员工提供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早在2015年,蓝蛙就启动校企合作,开设企业定向班——“蓝蛙精英班”,使学生的岗位定位更加清晰,职业前景更加明朗。蓝蛙班学生毕业后多作为储备干部,就职于蓝蛙的全国各大门店,实现彼此双向选择。
在职场年轻化的浪潮下,随着个体价值的崛起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企业需要更加重视年轻员工的个人价值表达;同时,备受关怀的员工将被激发出自驱力,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金柚网致力于科技创新赋能人力资源发展,构建由SaaS+AI赋能的人力资源产品矩阵,贯穿“招、入、转、调、离”全流程,提升企业管理效能,激发人才创新力量。金柚网利用SaaS将选拔、面试、测评等点状的AI场景串联,利用HR服务能力保证业务落地的实际效果,高效智能地满足企业大规模的个性化需求。
在员工赋能方面,金柚网采用创新的一体化闭环培训模型,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媒体、多场景的深度混合式学习体系,提供个性化培训方案,助力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培训完成后,即可进行AI线上考核,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员工通过不同技能考核匹配合适的岗位,助力激发员工潜能,和企业一起合作共赢。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提出“后喻文化”,将其引申到职场中——过去,经验积累的速度,快于时代变化的速度,一个人靠时间积累的经验就能满足生存所需,所以年轻人要向职场老手学习经验;但现在,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经验不再来自于过去,而来自于正在发生的未来,职场老手反过来需要向年轻人学习。并非年轻人更理解未来,而是他们构成了未来。
所谓的职场年轻化,并非不是用某个特定的年龄区间来指代,而是充满活力的思维方式和保持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一方面,企业积极做好校招,将人才培育前置化,从源头把控人才的职业技能水平,为内部活力提供新补给;另一方面,每个人都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