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碳”寻绿色发展的变量,长征汽车要做“双碳新力量”

“碳”寻绿色发展的变量,长征汽车要做“双碳新力量”
2022年06月28日 18:28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趋势越发明显。如何保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持续为用户、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长征汽车1号新能源重卡(包括液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和换电重卡三款车型)的重磅发布,彰显了长征汽车践行 “双碳”战略的实力和决心,诠释了向“新”而行的长征精神,也让商用车新能源发展再上新高度。

  拒绝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自主品牌向上发展,征程永不止步

  长征汽车诞生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民族汽车品牌之一,拥有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60多年前,在新中国“缺重少轻”的情况下,长征汽车响应国家号召,生产出第一辆长征XD250型越野汽车。由此逐步开启重卡领域新蓝图,建立了重型卡车及零部件制造体系,与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同频共振。先后在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大坝、油田、核电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新形势,新挑战,新时代,新征程。6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国家“双碳”大考,长征汽车积极应对,再次扛起自主品牌旗帜,开启了全面转型新能源之路。2022年初,长征汽车正式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成为具备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双资质的商用车整车制造企业。半年时间,长征汽车新能源首款产品——1号重卡便圆满完成“获资质、入公告、调设备、快投产”等各个环节,氢燃料电池重卡(液氢、气氢)、纯电动换电重卡三种车型正式上市,全力打响转型升级“发令枪”,全速驶向跨越赶超“新赛道”,站上了商用车行业变革新起点,坚定迈出新“长征”路上的坚实一步,吹响向“双碳”目标迈进的号角。

  践行双碳目标,焕新赛道,全面转型新能源,停产燃油车

  在“双碳”变革时代,发力新能源,抢跑“新赛道”成为商用车制造企业的不二之选。长征汽车于5月27日正式对外发布《新能源宣言》,宣布6月5日起全面停产纯燃油车,从传统能源转向氢燃料电池、纯电动等清洁能源运输技术路线。

  全面停产纯燃油车,对于已经走过72年历程的长征汽车来说是向昔日荣光的告别;转型新能源,则是长征汽车再次踏上新征程的新选择。1号新能源重卡的发布,是长征汽车全面转型新能源的初步成果,是长征汽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长征汽车踏上“新时代新长征新征程”的第一步。

  未来,长征汽车将以电动、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为主导推进商用车与物流运输业的清洁低碳化,有效满足用户的高效运输需求。除此之外,长征汽车还将继续推出针对城建渣土、市政环卫、城市配送等场景的全系新能源产品。

  打造氢能+电动的新能源商用车体系,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化与创新应用

  当下,新能源重卡日趋成熟,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想在众多商用车企业中脱颖而出,既要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还要有全面系统的发展规划。长征汽车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很早就展开了对新能源重卡业务的探索,目前已经在液氢、气氢、纯电新能源重卡领域完成战略布局,并在液氢新能源的研发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重磅发布的1号新能源重卡,分别以氢能源、纯电为功能燃料,这也是其打造氢能+电动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布局的起点,也翻开了河北省汽车企业发展的崭新一页,更成为了行业标杆意义的存在。

  长征汽车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用户需求为基本目标,以为用户创造更多效益为前提研发规划新能源商用车。比如气氢燃料电池牵引车,采用了行业领先的轻量化技术,整车自重比行业同类产品轻500KG。而换电车型则采用了长征汽车独有的电池保温技术,让车辆冬季续航里程几乎不打折,再搭配3分钟换电、50分钟充电、80%的高效补能能力,可以让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全面提升运输效率。

  此外,这次发布的1号新能源重卡产品,是长征汽车针对港口、矿山、钢铁、电力、重工业等短倒运输场景定制开发的产品。全系车型将搭载整套智能化辅助运维系统,提供实时安全监测、车辆状态跟踪、车队调配智能匹配等多项数字化增值服务,实现全方位降本增效,帮助用户做精打细算的运力生意。

  携手共创新型商用车生态,做区域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邢台市委、市政府将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出台了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并成功推动长征汽车在新能源商用重型卡车领域的合作。6月24日,新长征1号重卡发布会上,长征汽车与客户代表签约和供应商的战略签约,为邢台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邢台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长征汽车将与供应商协同发展落实“双碳”目标,在交通运输行业加大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

  未来,长征汽车将以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为目标,以新能源商用车为核心、关键零部件为配套项目,构建新能源重卡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绿色发展新引擎,为区域经济良性发展注入丰沛动能,为企业、社会创造经济效益与环保价值的双丰收。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于安绪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