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城中医医院马惠芳做客《记忆·国医》:不能忽视的糖尿病眼病

东城中医医院马惠芳做客《记忆·国医》:不能忽视的糖尿病眼病
2022年07月29日 17:42

  马惠芳,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出诊。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治疗:干眼症、麦粒肿、眼肌麻痹、视疲劳、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近视、弱视、黄斑变性、耳鸣耳聋、鼻炎、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风、失眠、头晕、头痛、颈肩腰腿痛等。

  蔡学萌,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科主任,周一至周五全天出诊,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疗法。擅长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耳聋、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周围性面瘫、失眠、眩晕等症。运用针药治疗腰椎病、颈椎病、膝关节炎、肩周炎引起的麻木、疼痛等有丰富的经验。

  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看病,会选择什么科室?大家一定回答:当然是内分泌科啦!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内分泌疾病,检查肯定要去内分泌科,但是有一件事容易被糖尿病患者忽略,也就是今天我们的专家要特别提醒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去眼科检查一下,为何要去查眼科呢?7月29日20:00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马惠芳、针灸科科主任蔡学萌做客北京卫视科教频道《记忆·国医》栏目,为大家剖析糖尿病与眼病的关系,引起大家的警醒。

  马惠芳主任在节目中讲到,糖尿病对我们人体的其中一个危害就是产生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导致多种病变,主要是血管并发症,会累及微血管及大血管。而我们的眼底视网膜上遍布着这种微血管,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和微循环出现障碍等等,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发生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我们称为糖尿病眼病。中医认为糖尿病眼病属于消渴内障,是指由消渴病引起的内障眼病,《中医眼科学》称之为“消渴目 病”。消渴病中晚期可引起晶珠混浊、眼底出血、水肿、渗出、新生血管等内眼病变。

  为什么说需要定期检查呢?患者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可能只是眼底出现一些小小的出血点,患者自己通常一点症状都没有,视力也正常,就很容易被忽略,这时只有做眼底检查才能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等到视力下降明显时再去医院检查,可是这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已是晚期了。糖尿病会导致视网膜小血管缺血,人体代偿后会在视网膜上长出新生血管,这个新生血管又不正常,有时候会出血,一旦出血就会有大片的血挡在视网膜前,这样患者就看不见了,出的血和原有的新生血管在一起继续发展,会产生增殖膜,增殖膜牵拉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就会导致失明。中医早将糖尿病眼病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属于“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血灌瞳神”等内障眼病。早在《三消论》就指出:“夫消渴者,多变聋盲,”。

  马惠芳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是与患病年限有关的,有时候即使患者血糖控制得非常好,但如果患病的年头很长,还是会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特别是当糖尿病患者患病超过10年时,大多数患者眼底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也不必过分忧虑,这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马惠芳主任提示糖尿病患者,无论你有没有视力的改变,建议一年查一次眼底,如果有眼底病变的话及时进行干预,如果血糖控制得好,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起到延缓的作用。

  在治疗眼病方面,中医临床上有许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通过正确合理的针灸,都能够有效的缓解眼底的病变。正如《审视瑶函》言:“古人治目,凡药力迟缓,不能急速取效者,则用针刺以济其急。” 通过针灸,可以使眼底的经络得到疏通,起到益气活血的作用,使眼底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对于那些不太容易控制好血糖的患者,效果很不错!

  节目中二位专家还为大家介绍了日常养护眼睛的穴位和一些养肝明目的茶饮建议,欢迎大家收看节目观看详细内容。

  针灸不仅能够很好的缓解糖尿病眼病,而且被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比如说本次节目中东城中医医院的蔡学萌医生就在临床中擅用针灸治疗耳聋耳鸣。蔡医生表示,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轰鸣声,或如潮声。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二者临床表现和伴发症状虽有不同,但在病因病机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均与肾有密切的关系。

  节目中她讲述了她曾经接待的一位65 岁的女性患者,因不明原因导致听力下降、耳鸣、头晕、呕吐,在他院住院输液治疗听力略有缓解,但耳闷胀感加强,眩晕加重,影响走路,饮食差,出院后来针灸治疗,一共针灸 12 次,第 6 次时候眩晕症状明显缓解,耳朵的闷胀感减轻,第 12 次时候症状消失。

  蔡医生在现场还介绍了一个耳部按摩操,并详解了针灸疗法皮内针的治疗方式,详情请关注7月29日20:00北京卫视科教频道《记忆·国医》栏目。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