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腾讯减持华谊兄弟事出有因 系自身战略调整

腾讯减持华谊兄弟事出有因 系自身战略调整
2022年08月08日 10:43

  继减持京东、海澜之家(4.45 +0.00%,诊股)、新东方等之后,巨头腾讯再度传出减持动作。

  华谊兄弟(2.62 -1.13%,诊股)公告显示,8月2日至4日,腾讯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华谊兄弟53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4%,另外腾讯还通过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2774.5万股,导致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减少约1%,两项合计减持8163.8万股,占华谊兄弟总股本的2.94%。

  此事件引发了市场诸多解读,主要是因为此次减持时点颇具玩味。众所周知,即便是在华谊兄弟最艰难的2018-2020年,腾讯还一直给予华谊兄弟支持,例如,2020年4月,华谊兄弟发布定增预案中,发行对象中腾讯依旧在列,而如今华谊兄弟已经走出“至暗时刻”,腾讯却突发减持,背后缘由何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腾讯减持更多的是基于自身因素,是其为了应对现状而采取的主动收缩行为。

  首先,腾讯收缩战线是时代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的是“先富带动后富”,“公平”的权重提升,而目前巨头垄断导致诸多弊病,如限制公平竞争、妨碍社会公平、遏制创新等,显然与“公平”是相悖的。于是,2020年国家开始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使得互联网行业能够更加公平创新发展,此后,回归主业、理性发展成为互联网行业主基调。

  统计显示,自2021年末,腾讯接连减持了海澜之家、京东、步步高(5.96 -0.50%,诊股)和新东方等,本次减持华谊兄弟只不过是腾讯一系列减持行为的延续。并且,自从2020年开始反垄断调查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之后,腾讯虽然也遭遇了一些局部的处罚和反垄断利空影响,但是腾讯并未遭遇实质性的巨额罚款与危机,可见其主动收缩战线行为是十分明智的。

  其次,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互联网行业接近饱和,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这意味着以往依靠流量扩张的盈利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存量经济时代也要求腾讯回归理性发展。

  再次,目前全球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又面临着经济转型,“卡脖子”事件频频发生,科技创新重要性尤为凸显,并且科技创新能够形成新的供给和创造新的需求,这才是未来的星辰大海。因此,回笼资金聚焦主业更有利于腾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

  总之可见,收缩战线回归主业才是腾讯最佳的发展路径。

  长江商学院教授薛云奎此前在接受《巴伦周刊》采访时就表示:虽然腾讯的股权投资非常成功,但是因为这些股权投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于腾讯的发展也许是有利的,但于整个社会效率则有可能产生危害,如垄断引起的一些负面影响,或对社会、普通消费者和市场竞争不利。并且,投资占腾讯总资产比重超过50%,导致腾讯被绑架到了资本市场的大船上,腾讯的价值时刻随证券市场的波动而起伏,证券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腾讯市值的剧烈波动,这于作为科技公司的腾讯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因此,适当地减轻对股权投资的依赖,从而使其回归科技腾讯的主航道,这样更有利于腾讯的长期健康发展,更利于维持其估值和市场形象的稳定。

  而回到本次被减持的华谊兄弟,2018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和政策监管等影响,影视传媒行业进入“寒冬”,华谊兄弟亦迎来上市之后的最大危机。

  为顺利度过难关,近两年以来,华谊兄弟开始收缩战线,出售了大量与主业关联不大的股权,回笼资金解决债务等问题,并集中优质资源贯彻“影视+实景”的轻资产商业模式,推动公司加速回归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这些措施目前已初见成效,2021年年报显示,基于谨慎性原则,在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准备后,华谊兄弟亏损大幅度收窄至2.46亿元。年报中还提到,公司华谊兄弟正在主业触角上逐渐发力,持续参与并孵化多部题材丰富的电影项目,如管虎导演的《狗阵》、陆川导演的《749局》、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2》等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一系列影视节目的推出,能否令华谊兄弟在2022年涅槃重生,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腾讯华谊兄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