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五华区华山街道多措并举,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城市样板间”

五华区华山街道多措并举,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城市样板间”
2022年08月25日 10:38

  基层治,天下安。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五华区华山街道牢固树立和坚持践行宗旨意识,主动融入市委对五华区提出的三大功能定位,以解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小项目”解决“小问题”、解决“小问题”凝聚“众人心”、凝聚“众人心”推动“共治理”的治理逻辑,探索打造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模式。

  多维度构建街道社会治理共同体

  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动各级力量广泛参与基层协商为载体,以“四社联动”、“网格治理”为手段,华山街道成立了“街道党建联盟”和“社区联合大党委”,与辖区行政机关、科研院校、公园博物馆、企业社团等组织建立共筑共建的联结纽带;制定执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轮值制度、联络员制度、需求对接制度、积分管理制度等联合体章程,对辖区重大事项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共同决策,推动城市党建从“独唱”变“合唱”,让驻区单位从“配角”变“主角”,构建起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的区域化党建引领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针对差异化的专业特色治理联盟体,华山街道结合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和问题瓶颈,陆续组建了“华山街道党建+文旅产业联盟”、华山街道商业街区“党建联盟”文林街区联盟部和园区片区联盟部、人大代表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工作站、政协“协商在基层”委员工作室等。同时,整合辖区厅级及以上机关单位的理论政策优势,整合科研院校的科研智力优势,整合文化公益事业单位、公园博物场馆、名人故居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阵地资源,为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华山街道通过各个治理联盟体撬动辖区各类资源精准开展了党建引领产业转型、文明创建、城市管理等工作,特别是建立了街道层级的民生微实事和微心愿项目库,发动联盟单位捐赠经费和物资近20万元,结对慰问困难党员、群众600余人,完成了海潮巷、利昆巷、一丘田等5个老旧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整治;联盟单位累计认领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历史文化宣传、文体艺术活动、环境秩序整治等各类别项目近30个……“红色定向跑”突出红色文化,设置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旧居、西南联大旧址等点位,将文化体育活动融入党内政治生活;“银杏文化节”活动包括了银杏说书会、手绘文创——杏语大观、星光民乐会等精彩纷呈的内容。

  多层级搭建街道社会治理平台

  华山街道围绕“三个功能定位”,提出“活力、魅力、善治”的发展目标,并策划推出了一批“党建引领+”素质提升、空间拓展、产业培育、文旅融合、市域治理的改革创新项目,推动公益资源共享、公益场地共建、公益活动共办,探索出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社会基层治理华山模式。

  居民区党建为老旧小区植入“主心骨”。随着社会发展,居民对人居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自我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加。针对华山小区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管理不到位、基础设施配套落后的问题,华山街道在全市率先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增设“环境和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启动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的选举,并成立了华山街道物业联席会,探索制定了街道物业考评办法、环物委约谈等机制,推动居民小区党组织覆盖与物业覆盖“双推进”。

  多元协商为各方力量搭好台。在推动工作向居民区延伸的实践中,华山街道创新将居民区党建和“协商在基层”“楼院议事厅”“吹哨报到”等机制有机融合,探索出议事协商“四环节八步骤”工作法,形成了搭建议事架构、审定协商议题、开展议事协商、抓实成果运用四个环节有机融合的闭环机制,实现协商议题与中心工作、民生诉求同频同声。各社区结合实际,发挥首创精神,培育出了一批基层协商的品牌,比如,五华山社区通过“民意会客厅”服务平台实现华山东路82号院的高品质改造;圆通西路社区“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居民议事厅助力莲景苑小区成功引入物业。

  党史教育为治理实践把好舵。在“我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街道引入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华山街道社工站暨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免费开放已经建成的7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阵地换资源、换服务,吸引社会组织和辖区居民入驻开展活动;运用“吹哨报到”“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机制,引导党员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广泛开展了翠湖环线“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认领居民“微心愿”、针对特殊人群的“爱心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带头落实“便民集市”工作机制,对社区服务事项开展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联合各级执法部门,开展了文林街夜市、文化巷76号、青年路117号、小菜园村、好顺路农贸市场周边消防、食品安全、环境问题专项整治。

  多渠道培育街道社会治理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是抓好城市基层党建、推进基层治理的关键。华山街道大力实施社区干部队伍“专业化”“领头雁”“人才库”工程,鼓励社区工作者积极报名参加云南省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推动社区工作人员走向专业化;依托“名书记”工作室——王永梅工作室,对后备人才队伍、重点培育对象采取跟班学习、岗位锻炼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接纳辖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实习,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建设发展积蓄后备力量,建设社区后备干部人才库。

  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服务管理,华山街道建立了“小巷管家”服务队伍,200余名“小巷管家”每天巡逻在小区楼院和大街小巷。通过“小巷管家”微信群,将发现的安全隐患、邻里纠纷、出租房信息变更、疫情防控、垃圾外溢等问题及时反馈给社区或街道,让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去年以来,华山街道还联合五华区人民法院探索实施“小巷法官”基层治理项目,成立了社区法律志愿服务队“小巷法官”,为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法律培训,为社区管理提出法律意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结合针对性案例为居民解答各种法律难题,培养“法律明白人”。

  日前,华山街道和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签订了“社区规划师”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挂牌成立昆明市首个“社区规划师”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引入高校智力资源,对辖区内老旧小区、街巷、公共空间、居民商户需求等情况进行调研,开展空间利用、社区发展等方面的规划和微更新研究,打造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落地实施。在解决老旧小区配套相对薄弱问题的同时,也探索建立了“社区规划师”常态化支持社区建设的制度和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区治理的顶层设计和专业服务能力。

  近年来,华山街道始终坚持挖掘优质资源,培育治理力量,打造一系列具有特色的项目和活动,让探索社会治理的成效在基层开花结果。隔辈带娃、益起玩毛线、废油制皂、老有所伴、亲子共读线上分享……这些深受群众喜爱的活动都来自华山街道“点益杯”微实事项目。项目广泛动员各类型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居民群众参与其中,以“提案—路演—竞拍”的方式筛选出贴近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微实事”实施,并依托专业社工对提案执行全过程提供帮助和支持。目前,华山街道共完成了30个微实事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将在“点益杯”这个练兵场中经过实战检验、优胜劣汰,最终留下真正受到群众喜爱、一致好评的好项目。

  “我希望我们所在的社区就是家的样子,有爱、有活力、有激情、有合作,最重要的是这个家里面,有大家,有你们。”在日前举行的“点益杯”颁奖典礼上,华山街道党工委负责人描述“心中理想社区”的一席话,也道出了居民对自己家园的期许。以提案评审的方式确定社区微实事的实施,实现了“用百姓方法解决百姓事”,初步建立起了“社区共同营造”的氛围。

  未来,华山街道将不断完善项目内容,增强社区发动力和凝聚力,积极创造社区公益价值,在对社会治理新方式、新思路、新举措的不断探索中,持续提高社会治理工作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党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