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翠湖大文创”,网格化助力文旅宣传活动

“翠湖大文创”,网格化助力文旅宣传活动
2022年08月25日 10:40

  一、基本情况

  “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近年来,随着翠湖历史文化片区提升改造工作的持续推进,翠湖“柳营洗马”重现、翠湖—洗马河—大观河水系重新连接,翠湖片区带给大家的文旅形象记忆愈发深刻。翠湖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周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更是见证了昆明的变迁和发展,承载了很多昆明记忆。翠湖周边作为昆明历史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具有深挖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重大潜能。目前翠湖博物馆群已有18个专题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内容涵盖历史、人文、科技、艺术等方面。现在,从翠湖步行仅20分钟就能到达正义路、南屏街,以及顺城购物中心、昆百大、金鹰等多个商业综合体,翠湖片区的文旅内容也在不断延伸扩大,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今年“五一”假期,翠湖、讲武堂景区游客接待量达6.87万人次;周边文林街、圆西路夜间餐饮、环翠湖咖啡馆、茶饮、文创等消费业态,也进一步丰富了翠湖片区游览内容,为翠湖带来了人流。

  《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是云南省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双强省”建设。2022年,中共五华区委宣传部正式发布了“翠湖大文创”区域公共品牌,围绕五华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建设,旨在通过深挖翠湖片区文化资源,聚拢散落在翠湖周边的文化要素,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原创性、地域性的文创产品,在展现五华文化创意活力的同时,赋能文化经济。

  聚焦这一任务目标,华山街道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认真贯彻落实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落实“高标准推进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打造高品质、高品位的历史文化片区,努力把翠湖片区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标杆”的要求,结合五华区“翠湖大文创”区域公共品牌,依托现有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策划了以翠湖四季风景为灵感的“翠湖四时”系列文旅融合主题活动。“翠湖四时”,即是翠湖及翠湖周边的景观、建筑、公园、消费以及市民的市井生活,分别提炼出春季以樱花、蓝花楹为主题的“花Young五华”、夏季以荷花为主题的“荷悦五华”、秋季以银杏为主题的“杏绘五华”、冬季以观鸥为主题的“鸥歌五华”四个大型主题文化艺术季,并培育了“樱花艺术节”、“银杏艺术节”、“摩登集市”等一系列文旅融合发展品牌,通过过去一年的探索与尝试,在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是壮大“党建联盟”朋友圈,强化“翠湖大文创”实力。街道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充分利用辖区各类型驻区单位多的优势,联合部分“党建联盟”单位在内的35家单位成立了“翠湖大文创产业联盟”,动员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实行资源共享,积极吸纳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其中,文创企业9家,餐饮企业3家,住宿企业5家,科创企业2家,广播电视电影企业2家,金融单位及投融资企业3家,媒体企业2家,事业单位7家,机关单位2家,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文化建设作用。街道还依托联盟搭建“政企银”沟通微平台,邀请发改、商投、文旅、人社以及银行为辖区企业开展助企纾困、招商引资、就业社保方面的政策宣讲;邀请省市专家及嘉宾,结合昆明市侨联引荐侨商代表人士、驻地商会代表人士、辖区在库企业代表人士等开展圆桌论坛,为招商引资建言献策,鼓励企业参与五华的招商推介,吸引潜在投资。

  二是发挥“街区党建”作用,引导企业商家形成聚合力。街道还利用各级网格发挥好翠湖周边“街区党建”作用,动员文林街、文化巷片区党员商户参与“银杏艺术节”品牌建设中来。通过抓文化“杏”福荟和圆西片区2个商业街区党建,搭建居民商户议事协商平台、“最文林”商户公益联盟等举措进一步优化环翠湖片区商业街区业态、服务经济发展建设;吸收文林美术馆、香学博物馆、@云咖啡、大象书店、云大文创园等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空间阵地灵活开展文化活动,打造公共文化空间。在“街区党建”引领下,卡夫卡咖啡、大成培训学校在场地、宣传等领域对街道、社区进行了积极支持;姥倌食堂等商家积极参与“翠湖美好推荐官”拍摄,宣传推介片区文化旅游资源;环翠湖片区商户纷纷参与艺术节消费优惠活动中来。

  三是引入文化活水,提高翠湖文化地标美誉度。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街道党工委启动“翠湖四时·荷悦五华”——‘春城文旅会客厅’推介展示活动,对“翠湖四时”系列活动进行正式发布。发布会上,启动了五华区华山街道和丽江永胜县三川镇双城联动云赏荷活动;华山街道与永胜县三川镇结为了友好街镇;发布了“翠湖四时”及“翠湖有好礼旅游目的地消费地图”相关宣传视频;展示了“九巷十三坡”长卷、文创类服务及产品;为参会嘉宾推介宣传了两地文化旅游特色。通过“双城联动”形式,在助力乡村振兴,也为“翠湖四时·荷悦五华”丰富内涵注入新活力。

  四是提升翠湖的文化标杆地位,丰富文化品位内涵。街道结合“翠湖四时·荷悦五华”“春城会客厅”“翠湖有好礼”等不同主题,充分利用各级网格联动辖区资源开展文化体育、美育普及活动。联动省委宣传部、省扫黄打非办公室,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少年儿童绘画、审美水平和美育普及活动,培育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依托“环翠湖博物馆群落”策划研学活动,将“博物馆奇妙夜”“街区美术馆”等主题联动,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博事业形成结合点;开展“翠湖有好戏”系列活动,组织优秀剧院剧团,在莲华禅院等地进行剧目场景展示、片段展演等,推介辖区优秀剧目;在解放馆举办“夜色观影”,播放老电影、民族电影,重拾“老昆明”记忆;加快推进《时光翠湖——翠湖四季巡游沉浸式戏剧》“翠湖雅集”“翠湖二十四节气”“五华翠湖美好推荐官”等文项目,丰富翠湖周边文化品位内涵。

  五是提升环翠湖城市管理水平,打造环“九巷十三坡”网红旅游路线。街道聚焦翠湖周边城市环境现状特点,进一步优化管理措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提升城市品位。街道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引入全省首家“社区规划师”项目,依托专业知识对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专业指导意见,2022年计划改造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楼栋107栋、2659户,总投资约2120万元,通过城市改造进一步优化城建面貌。街道还依托五级网格开展了“我家昆明•美丽家园”示范创建启动仪式暨街区美化行动,遵循“花小钱、办大事、见成效”原则,重点围绕“九巷十三坡”景观提升,发动城乡规划师、楼栋长、网格长等组织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社会组织、志愿者运用景观打造、盆栽种植、墙体彩绘等形式,着力打造一批富含华山文化和景观特色的特色街巷、特色庭院(花园)、特色楼道、特色阳台(商铺),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创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和网红街景。

  取得成效

  一是文旅生产力取得新突破。街道借助翠湖片区的优质文化土壤,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为居民群众充分搭建好平台。居民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生产力“含新量”进一步提升。艺术节期间邀请郑千山、岳立举行主题讲座两次,现场参与人员100多人,直播观看人数共2.7万余人,直播获赞数量共计2.1万余个;翠湖西门举办的漫画、书法、面塑现场非遗体验活动,共创作和赠送作品190余件,吸引围观和停留人数约800人;活动期间约有200余名省、市各级画协的画家、摄影家、媒体人到文林街进行创作;巷巷美术馆展出作品吸引群众打卡参观,街道设置的网红打卡点、艺术墙绘,吸引了B站、小红书、豆瓣、抖音、快手在内的大批博主进行创作,制造了大量网络话题和短视频作品,提升了消费旅游热度,加强了新媒体传播力;街道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翠湖美好推荐官”进行征集评选,收获优质作品10余个,城市墙绘与涂鸦创作、银杏艺术节写生创作作品展、银杏艺术节创意集市等活动受到市民的欢迎。“樱花文化艺术节”则对圆通山数万株樱花、海棠进行品牌包装推广,到翠湖、圆通山、文林街周边进行写生的作者络绎不绝,进一步以艺术形式展现了翠湖片区之美。

  二是文旅热力值实现新提升。围绕“翠湖大文创”品牌,在引流和刺激消费方面:银杏艺术节期间,文林街网格片区日均客流量近20000人,12家网格代表性企业普遍反馈入店消费人数增长20%-60%,营业额较平日增长5%-15%。在先生坡试点设置的“邻里集市”共23个摊位,营业收入近3万元。2022年五一期间,短短的500米先生坡摩登雅集开街仅两天就创下了客流量6万,销售量11万的业绩,并且促成临时摊主成功落地先生坡,推动了周边沿街老商铺的转型升级。话题热度和社会关注度方面:银杏艺术节开展以来,受到中央、省市区各级媒体报道关注,共有人民日报、中国网、人民网、腾讯新闻、百度新闻10家中央、国家级媒体,云南日报、云南网、云南信息报、云南经济日报、彩龙社区5家省级媒体,昆明日报、昆明电视台(昆明新闻)、掌上春城、春城晚报、都市时报、都市条形码、学习强国(昆明学习平台)7家市级媒体五华融媒、街道微信微博等区内宣传平台进行了近80次宣传报到,“五华发布”微信视频号发布视频共6万多次点击,7000多次点赞。抖音平台涉及银杏艺术节及周边相关话题数共计约200多万的话题热量。

  三是文旅社会效益进一步显现。“翠湖大文创”品牌及翠湖四时IP相关活动的开展,唤起了众多文化人士、居民群众对翠湖的感情共鸣。街道全市性文化活动以精出彩。街道按照“高质量、广受众”的要求,依托网格化模式举办了“七一”党建联盟单位定向跑,累计400余人参加活动;联合省图书馆、文创书店举办“图书漂流”活动,吸引辖区居民广泛参与,助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家园;联合辖区音乐艺术人士举办音乐快闪--文艺惠民演出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工站创新推出“翠湖慢生活、民生大篷车”2个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翠湖慢生活”围绕翠湖片区历史文化资源,激发辖区社会组织活力,发动“社区自组织”打造一批文化演出、非遗展示、民俗展演、文旅宣传、体育竞赛等特色活动项目,进一步发挥好社会组织在文化旅游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民生大篷车”则是集结辖区优势社会服务资源,以“公益集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理论宣讲、文明宣传、民生服务、法律服务等为民服务内容以“大篷车”形式深入群众,实现“群众在哪、服务到哪、车开到哪”的为民服务“零距离”模式。通过系列活动开展,基层性文化活动得以不断丰富。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是充分整合在地资源 ,探索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利用辖区良好的区位优势,整合翠湖宾馆星级酒店、黑珍珠餐饮等知名品牌资源,鼓励辖区酒店和培训机构、招商机构、政府、商会建立联系承办会展、论坛、培训等,形成小而精致的会展主题街区,发展会展经济。依托位于翠湖片区如:香学博物馆等文化空间阵地,吸收讲武文创、联大文创、拾翠、云南斑铜等优质文创企业,集中进行文创产品展示、产业论坛、演出讲座、文化体验推广、产业招商等活动。调动片区“两代表一委员”大中专院校教师积极建言献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非遗文化等于翠湖片区的历史人文艺术等相结合,聚合人才、阵地、产品、创意、招商资源,推动翠湖片区文化产业并行融合。加强与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上海驻昆办等辖区内高校、智库的交流,推动高校和研究所师资、研究课题,以及“五华区留学生联合会”等统战人士与片区内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合作,促进片区内的科研资源、“产品”开发资源、市场资源等实现对接。

  二是借助辖区优势文化资源培育“城市研学”产业。将游学、研学和博物馆、古建筑、城市生物多样性、市井文化相结合,重点推介五华区域内研学路线、行业机构、基地场所等,推广五华各类研学品牌,提升美誉度。定期召开云南研学综合实践教育行业研讨,以“分享·融合·共赢”为主题,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对接,推动相关政策与商业智慧的融合,邀请行业专家、教育企业推动研学实践教育领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依托现有的博物馆、艺术馆、名人故居、文保单位等资源,梳理历史事件、名人轶事、自然景物等软资源,整理出非遗体验、手工制作、自然观察、口述历史、城市导赏等一系列适合不同年龄层的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以志愿服务时长兑换、有偿参与、公益开放等不同的方式组织开展。激发市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求知欲望,在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不断宣传华山、宣传五华。

  三是实施文化引领消费战略,打造周末慢生活栖息地和昆明市井文化体验地。充分发挥现有的五级网格优势,以环翠湖“九巷十三坡”为重点,深度挖掘翠湖周边极具特色的建筑、酒店、民宿、餐饮美食、咖啡店、茶馆、酒吧、书店、美育空间,系统性的推出“翠湖之夜(酒店、民宿、酒吧)”,“饮食翠湖(餐饮、咖啡、茶吧)”、“文艺翠湖(文创及文化商家、各类充满文艺范的宝藏店铺、工作室)”、“逛展翠湖(翠湖博物馆群、周边的文化艺术场所)”系列探店体验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奉上“吃、喝、玩、乐、住,尽享翠湖”的“翠湖好礼”;同时,以“美食节”、“摩登集市”、“彩虹集市”为主题,以文创产品、移动咖啡甜品店、冰淇淋等为主题,开设沉浸式体验式快闪文化集市,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消费体验。

  四是探索文化艺术街区网格和国际化社区网格试点建设。围绕“翠湖大文创”主题,将国际文化、历史文化融入城市更新改造、“一社一品”建设、基层网格治理过程中,推动文林街片区网格形成文化艺术网格,将文林街网格、北门街网格建设成为国际化、文化型网格,增加居民对网格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价值感,促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增加翠湖片区网格的国际影响力。依托辖区统战资源,争取省市区相关政策支持,带动侨商相关资源落地翠湖。借鉴欧洲旅游小镇、福州三坊七巷、厦门鼓浪屿的经验,按照“一街巷一主题、小投入微景观”的原则,对“九巷十三坡”的街巷、庭院(花园)、楼道、阳台开展绿化、美化、亮化,打造以花卉、多肉、文创为主题的网红街景。运用好新媒体、自媒体,和抖音、小红书、新华社、本地自媒体新媒体资源力量,对魅力网红商户、靓丽街景、城市景观开展挖掘宣传,策划“九巷十三坡”文化消费地图,打造都市热门网红旅游打卡路线。

  五华区人民政府华山街道办事处

  2022年8月19日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党建昆明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