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古人如何过夏天?故宫“研究员天团”抖音直播讲解文史知识

古人如何过夏天?故宫“研究员天团”抖音直播讲解文史知识
2022年08月26日 10:13

  8月23日,寓意“炎热离开”的处暑天,故宫博物院在抖音开展了一场名为“故宫处暑时·抖音百科奇妙夜”的直播,从下午4点至晚上8点半,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宫廷历史部、宣传教育部、展览部的五位专家,带领直播间观众深入了解故宫文史知识。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王光尧在直播中为观众讲解了古人生活中的茶与茶器。王光尧从战国时期上层社会喝茶讲起,详细阐述历代喝茶方式和饮茶工具的变迁。他还以史料为据,讲述了茶在中华民族发展、民族和文化共同体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指出,茶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也是文化间交流融合的过程。

  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副研究馆员高希从入学时间、学习内容、考核方式、学习地点等方面介绍了明清皇家教育。明代皇家教育主要分为“经筵”和“日讲”两种形式。几位皇帝学习的典型案例值得一提,比如明宣宗文治武功都有所成,从其书画作品可见一斑;而万历皇帝在母亲李太后和老师张居正的严厉监督下,产生了报复性厌学心理,后来不仅废弃了经筵和日讲,甚至20多年不上朝。

  他提到,清代在皇帝和皇子的学习和监督上有了变革。顺治皇帝十分勤学,康熙也继承了优良的学习传统。高希总结康熙帝为“学得勤、学得广、学得精”。而和万历皇帝相似,同治皇帝自身资质不高,母亲同样过分地望子成龙,最终的学习成果适得其反。高希引用明清皇帝学习的案例,提示当代学子:“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希望大家能够以史为鉴,吸收前人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学有所成。”

  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主任、研究馆员严勇在直播中首先介绍了清代宫廷夏季服饰特点,即以质地细薄透气的纱、葛纤维或苎麻为材料。之后,严勇详细讲解了清代皇帝和后妃如何根据不同场合变换不同穿着,比如咸丰帝在夏天祭天坛时,穿着纱做的朝袍和衮服,祭祀完毕后换成蓝色的葛纱常服袍和褂,回到养心殿还要再次换装。

  皇帝有礼服、吉服、行服、常服、戎服、雨服和便服这七种服装,适应不同场合穿着。服装的装饰纹样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寓意吉祥。清代服饰上大量使用的如意云纹、祥云纹等,今天也依然在使用,比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盛典上,很多服装设计就采用了祥云纹。严勇认为,服装不仅代表着时代的审美取向,在精神内涵上也代表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或者时尚,我们一方面要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取精神力量,也要在创新中结合古今,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副主任、研究馆员郭福祥借助故宫钟表藏品,讲述了中国和钟表的故事。直播当天为处暑节气,郭福祥从故宫收藏的苏州制作的红木二十四节气座钟引入。这座钟结合了中国二十四节气和西方十二小时计时系统,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郭福祥接着介绍,钟表在明代晚期进入中国宫廷,引起万历帝的兴趣,进而引发中国宫廷的钟表收藏热潮。宫廷收藏的外国钟表大多来自欧洲主要的钟表生产国:英国、法国和瑞士。西方国家还特意生产了针对中国市场的钟表,比如在钟表中加入中国元素:可升降的亭子、可奏茉莉花的曲子、三只羊(寓意“三羊开泰”)等,这一现象延续至今。

  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孙淼从展览人的角度讲述故宫展览背后的故事。孙淼表示,展览简单而言是把文物呈现给观众观看,重点在于文物本身,这个过程中要兼顾对古建文物的保护和观众的参观体验,在优先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展览人、设计师再进一步思考如何让文物更好地呈现。

  他还特别介绍了“展览样板间”三希堂,讲到“三希堂的设计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缩影,乾隆很巧妙地控制了做展览的节奏,一步一步带你走到终点,想要表达的是他作为文人身份的圣贤理想。乾隆相信三希堂会流芳百世,他亲笔的《三希堂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便把这个空间升华了。”

  据悉,“故宫处暑时·抖音百科奇妙夜”的直播共获得1.4亿人次观看。抖音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直播是抖音和故宫博物院合作的“抖来云逛馆”第二季的新环节,在第一季短视频的基础上,用直播的方式呈现更加真实的故宫文化,让观众足不出户也能云游故宫,学习文史知识。

  在抖音,故宫相关内容备受网友欢迎。《2022抖音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故宫博物院相关视频获赞1.3亿次,位居抖音网友喜爱的博物馆第一名。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