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城中医医院骨科特聘专家王凡做客 国医记忆 治疗足跟痛的关键要诀

东城中医医院骨科特聘专家王凡做客 国医记忆 治疗足跟痛的关键要诀
2022年08月26日 17:07

  王凡,主任医师,教授,东城中医医院骨科特聘专家,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出诊,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痛、足跟痛等。

  “疼痛”使我们经常能遇到的健康问题,疼痛的范围很广泛,头疼、腰疼、腿疼,太多的常见病有疼痛的症状,而有一种疼痛很常见,很多人也觉得这种疼痛不是很严重,但是它实际上却影响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8月26日20:00东城中医医院骨伤科特聘专家王凡做客北京卫视科教频道《国医·记忆》带您了解“走”出来的疼痛。

  其实这种痛很常见,就是我们所说的足跟痛,虽然听上去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但是一旦患上,就会反反复复,不易治愈。王凡主任介绍说,中医学里,足跟痛属于“伤筋”、“骨痹”、“痹证”的范畴。现代医学中也称作跟痛症,是足跟周围疼痛疾病的总称。它是因多种慢性疾病(跟下脂肪垫炎、跖腱膜炎、跟骨下滑膜囊炎、跟骨骨刺等)所引起的足跟部的急、慢性疼痛,大多与足跟部的慢性劳损和退变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疼痛局部的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本病好发年龄为40-70岁,体型矮胖者及运动爱好者发病率较高,一侧或两侧均可发病,偶有外伤史。

  足跟痛的特点就是,①起病缓慢,多为单侧发病,可有数年至数月病史;②每于晨起踏地行走时足跟跖面刺痛,行走片刻后疼痛缓解,行走过多时疼痛又加重。病程日久者可呈持续性疼痛,在行走时疼痛加剧,站立过久或者行走后疼痛加剧;③查体见足跟着力部软组织坚韧,足跟部侧面或跖面有压痛,以足跟跖面偏内侧多见,局部无明显红肿;④若跟骨骨质有较大增生时可触及到骨性隆起;⑤X线放射片初期无异常改变,后期可有鹰嘴样骨刺形成。

  足跟痛的人群大多是中老年人、体型偏肥胖,长期劳损引起,除此之外,足跟痛还和肾虚有一定的关系,中医典籍《内经》中就有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的说法,肝肾同源,肾主骨,肝主筋,跟骨属肾,跖腱膜属肝,人过四十,肝肾开始不足,影响到筋骨,则出现足跟痛。从现代医学理论看,人到四十,各项技能开始衰退,血液循环变差,骨头钙质流失,肌腱弹性降低,不耐牵拉磨损,容易在跖腱膜与跟骨的连接处形成无菌性炎症,出现跟骨疼痛。

  现场王凡主任展示了足跟痛的针灸治疗,他没有针刺足跟,而是针刺手腕,而且是左足跟痛针刺右手腕,这是中医传统的针刺方法——巨刺法,是一种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同时还采用用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方法。王凡主任的取穴方法经过他多年临床改良,取穴不再是传统的大陵穴,而是在大陵穴附近,寻找压痛点或敏感点,足跟痛严重且广泛者有时不止取一个压痛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让患者配合运动,包括行走和跺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再配合局部取穴,效果更好。

  除了针灸,王凡主任认为足跟痛内外兼治效果较好,肾虚的患者可以配合服用中药,肾阴虚的患者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的患者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外治法除了针灸,还可以进行推拿按压足部经穴,推揉、弹拨跖筋膜及周围软组织可以疏通经络,松解组织及局部粘连。也可选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中药熏泡,以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跟骨周围软组织炎症的消退,从而减少对神经的刺激,使跟痛症状得到缓解。如果症状严重、迁延不愈的患者还可以用小针刀解决问题。

  对于已经患有足跟痛或者需要预防的人群来说,王凡主任建议患者应注意日常起居,选穿宽松、合适的鞋子,鞋内加软垫;长期坚持足部锻炼能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及弹性;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久站立行走;每晚用温水泡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避免足跟痛的发生。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