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小红书「社区的力量」:街巷小店帮扶计划

小红书「社区的力量」:街巷小店帮扶计划
2022年08月29日 16:49

  有一种店,在我们身边,也藏在街头巷尾。它们是生活中转角就能遇见的、记得名字或不记得名字的小店,藏着大家生活的痕迹和城市的记忆。我们记得它们的招牌、店里商品便宜的价格、童年的味道和老板亲切的招呼。

  而这些小店,在新媒体时代,已开始一些新的尝试,比如在小红书上运营自己的店铺账号,吸引线上客人。

  近期,小红书推出了扶持计划——“街巷小店帮扶计划” ,包括线下门店空间改善、以及线上内容话题、活动策划、流量倾斜等扶持,希望小店能被社区更多用户看到、被了解,也希望更多的人被吸引后到线下去打卡、去消费。

  “街巷小店帮扶计划”线下门店改造部分,是小红书从线上话题中选择了包括街边开了37年的小面馆「随意饮食」、聋人咖啡店「lilitime」、在地下室开了30多年的文具店 「宝宝文具」、古着店「天真无邪vintage」、独立书屋 「1984bookstore」等5家用户推荐的特色家门口小店进行改造,而参与改造的设计师是来自小红书的博主。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街巷小店帮扶计划”线下改造里,是希望通过小红书社区“人”的力量来完成对线下小店的改造。

  改造的创意本身并不复杂,但想要落到实处未必容易。据了解,整个改造项目,是在不影响小店原来营业的原则下进行的“微改造”。基于店主的诉求和周围邻里/消费者的习惯,“改造”看似没有变化,但是却处处给人便利,保持着小店原有的初心和店本来的气质。

  以老卢湾地下室开了30多年的文具店 「宝宝文具」为例。对很多老卢湾人来说,「宝宝文具店」就像一个“藏宝库”,是一代人的共同回忆。但如今,这个开在地下室的文具店已经有些老旧,招牌不显眼、入口太难找、店铺空间也狭小到转不开身。

  负责宝宝文具店改造的两位设计师 @小野黑波 @设计师PAN 由此出发,希望在保留小店琳琅满目的“宝藏”感的同时,重点在入口设计,做更多文章,重新更换了更显眼的门口,并且在地下室入口增加了一个明显的指引“宝宝在这里”,让更多新老客人能看到它。同时,考虑到小朋友逛得久,“大朋友”没地方休息,设计师们重新优化了空间货柜的摆放,购买了新柜子,还加出了休息区,摆上了桌椅。

  咖啡店「lilitime」亦然如此。在这家特殊的咖啡店里,有一部分咖啡师是听障人士,他们有不被看见的痛处——缺少无障碍卫生间。“我们这边最大的问题是厕所,会有多残疾人来我们店里。他们需要一个专门的卫生间。”主理人章莉莉说。

  由于店内没有排污管,而社区卫生间相对老旧,负责Lili Time·巷子改造的设计师是小红书博主@SHAW.SHAW.热,他由此出发,在原有社区卫生间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间全新的公用无障碍卫生间。博主@SHAW.SHAW.热说,希望这间新卫生间除了基本功能以外,可以让使用的人自在放松,甚至能有一种被照顾的感觉。

  (目前,该卫生间还处于施工中)
  (目前,该卫生间还处于施工中)
  (目前,该卫生间还处于施工中)

  而在线上,“街巷小店帮扶计划”则会为所有入驻小红书的小店进行线上内容话题、活动策划、流量倾斜等扶持。在这个过程中,小店店主可通过发布笔记、店铺直播等方式获得流量曝光,还能借助线上售卖的方式,把承载着人情味的货品,传递给更多喜爱小店。

  比如开在成都市崇州市幼儿园隔壁的「白熊小超市」,从开店开始就每天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经营心得,希望这份心得能变成其他人开店的“避坑”指南。在持续“赚了/亏了”更新下,获得了很多关注,现在已经拥有5000+线上“云股东”,他们常帮小店经营出谋化策,建议开线上店,建议改线下布局等;目前上线小红书店后,持续“赚了”多天,线上一款“赚了绿本本”已经卖断货;尽管开在崇州,但也有就近粉丝开始去线下关顾小店。

  同样的情况,还有开在成都提供烦恼咨询的Noworry Bakery解忧面包铺,以及在上海复旦新闻系人开的钉满报纸的报亭咖啡店......

  “街巷小店帮扶计划”的项目负责人表示,做这个项目的初心很简单,是希望这些承载着城市印记的小店被更多人看到,同时也从这些小店故事中感受到属于这座城市的温馨记忆和烟火气。

  据了解,小红书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改造计划,通过其线上社区的力量能帮到小店,也能慰藉到一部分人;同时,也希望开在小红书里的“小店”,能让线上更多的用户看到他们、喜爱他们,通过内容笔记,让更多人感受到小店所在的城市气息,以及街区的烟火气。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