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以创新驱动升级,华为助力广东打造数字经济名城

以创新驱动升级,华为助力广东打造数字经济名城
2022年09月01日 17:25

  “我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8月19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如是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从 2012 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39.8%,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如何以高质量城市数字化建设牵引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成为行业的新思考。8月26日,华为广东数字峰会暨数据通信创新峰会2022在珠海举办,行业专家、学者等汇聚一堂,共同为推动珠海乃至更多大湾区城市发展成为“数字经济名城”献言献策。

  实际上,近年来华为助力广东,在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上,持续解锁数字应用新场景,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新型智慧城市治理新模式,让市民真正感受到科技支撑下城市生活的安全和温暖。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让智慧城市更强大

  核酸采样点分布在哪?可以承载多少人同时核酸检测?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结果怎么查?……在东莞市智慧城市运行中心(IOC),密密麻麻的数据在卫星地图上不停跳动,政府部门在系统中可快速获取关于疫情防控的信息,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时效性,既树立了“数字抗疫”的新典范,也是“数字东莞”的缩影之一。

  东莞携手华为打造“政务数据大脑”,实现了数据感知、业务互联、管理智能和辅助决策等功能,进而提升了东莞的城市管理水平。当前,东莞的智慧城市迈入下半场,已经从技术“面子”转向民生“里子”,市民也真正感受到智慧城市的便捷。在市民服务中心,前来办理供水申请的李先生就有了切身体会,他说:“几年前想给家里办理供水供电证明,先要去找负责人签名,再到有关部门盖章,办好证明后再到相关部门申请,来来回回跑好几趟,太繁琐了!”如今,李先生只需要在手机上即可申请办理该证明,系统自动分发,最终将出具的证明推送至供水供电部门,市民最多只跑一趟就完美解决了问题。最新数据显示,东莞市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改造了传统的行政审批模式,行政许可事项网办率99.93%;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9位。

  由此可见,一连串的数字架起的是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比如,此前华为携手珠海,建设高新区智慧视觉创新示范城:哪条路因应急情况造成拥堵,管理者可调整红绿灯间隔疏导交通;学生在校园内受伤,校方第一时间发现并掌握其受伤的原因……该项目开展一年多来,既为珠海构筑起了助力美好生活的“安全防范圈”,也逐步培育形成珠海智慧视觉产业生态集群,赋能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从“一网通办”到“一网统管”,这并非简单的数字与政府的叠加,而是方方面面的优化、转型与革新。如何构建“一网统管”跨领域应用主场景?华为IPv6+政务云网解决方案无疑为此提供了一条捷径。以中山为例,基于“智慧中山、网络先行”的理念,中山采用华为IPv6+先进技术,高规格打造城市云网,打造出了一网多平面能力,将财政、综治、城管等多张网整合到政务外网,有效解决原有电子政务外网业务开通慢、体验差、运维难等问题,同时还具备“一网兴百业、一杆通千行、一体化安全、一屏统运营”四大能力,进一提高了政务服务体验的能力和水平。

  据统计,IPv6+政务云网解决方案自去年发布以来,已经支持了包括中山、珠海等50多个地市的云网建设,华为政务领域解决方案被广泛认可,成为政府可信赖的伙伴,一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改变正在迅速发生。

  以数字技术驱动转型

  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去年年底,家住广州市白云区石门街的市民陈先生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了一则房屋租赁纠纷,按照以往,人工转单、派单再到解决问题,或许要等上很多天,但是在华为“一网统管”的助力之下,以人工智能算法对实时工单进行分析研判,自动推荐承办部门,工单办理时长压缩了五分之一,陈先生的纠纷很快解决了,这令他大感惊喜。

  由此可见,在助力白云区城市治理提质增速方面,华为“一网统管”的城市治理底座发挥了关键作用。据悉,当前白云区确立了“1个数字平台+1个智慧大脑+N个业务应用”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依托华为在5G、云计算、大数据、AI等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快速整合组织、政法、政务、应急、水务、城管等部门资源,搭建起白云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这也是陈先生的反馈能迅速得到处理的原因之一。

  除了白云区之外,还有许多城市在华为的助力之下,成功探索出“一网统管”的有效路径。以佛山为例,禅城区基于华为AI能力,借助多种算法,融合全区16000多路视频监控、890多个传感器、1600多个移动终端,让城市有了“眼睛、鼻子和耳朵”,实现事互通、物互联,目前已可以对出店经营、交通拥堵等5类社会事件实时监测预警。

  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之下,禅城区的城市治理也变得更加“聪明”了。以流动人口数据填报为例,以前网格员需现场填写30-40项内容信息,再登录流管系统录入数据;现在只需要通过生态网格App进行数据采集,系统自动将数据流转到流管系统,减少基层约30%的重复填报工作量,既为社区工作减少了负担,也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享受更优质的民生服务。

  智“惠”民生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在各大场所出示自己或家人的“健康码”和“行程卡”已经成为常态,反复打开App的过程也浪费了许多出行者的时间。为此,华为城市服务联合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了“快应用”入口,民众无需安装任何App,只需在手机上“一滑一点”,就可以轻松出示“健康码”和“行程卡”,极大方便了民众出行。

  实际上,这只是华为破除信息壁垒,促进数字技术场景与市民生活场景有机结合的缩影之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华为致力于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提升民生服务质量,通过建设城市智能体,铺就迈向高质量发展与美好生活之路。

  以防汛响应系统改造为例,过去,当广东部分市县区发生洪涝灾害时,往往会出现断电、断网、公路中断等问题。为提升救援效率,广东省应急响应管理厅携手华为打造了移动应急指挥方案,有效解决了复杂、恶劣环境下的现场通信保障问题。比如,在此前清远的大暴雨灾害中,就有一位婆婆因为通讯中断,与在外务工的儿女失去了联系。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情况,立即派遣小分队,打通道路,利用应急通讯车、背负式通讯装备为村民续接上中断许久的通讯信号,帮助了包括这位婆婆在内的许多村民向亲人报了平安。

  城市的发展与人的成长一样,离不开城市“免疫力”的安全保障,这其中,唤醒“沉睡的数据”,让数字科技为城市治理赋能,也成为广东省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的题中之意。

  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华为助力广东省通过“一网统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平台,展示全省地表水的水质情况以及控制单元污染源情况等信息,提供水环境质量分析预警信息,基于数据多维度分析研判,辅助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及管理。在大气治理方面,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携手华为,通过一屏通览空气质量与污染源信息,既可统揽全省,亦可下沉到地市,甚至深入地区监测站点,实时观察周边空气质量和污染源信息,并提供预警信息,将以往通过五个系统才能查看的信息,全部汇总于一屏,在珠三角成功打造了大气污染防治样板。

  与此同时,人才是推进智慧发展的智力基础,更是关键要素。新时代下的“数字广东”也需要培育新的人才,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华为,也是粤康码数据底座的支撑者,其在数字经济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为广东乃至全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力量。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数字经济正脱颖而出迎来的发展新机遇。未来,华为将继续与广东携手共进,推动数字经济系统建设走实、走深,以“数字蝶变”实现“城市蝶变”。

  撰文 | 廖银洁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