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工智能教育普惠,重在与校园实际结合 -- 猿编程创始人李翊接受专访

人工智能教育普惠,重在与校园实际结合 -- 猿编程创始人李翊接受专访
2022年09月30日 09:25

  近日,猿编程创始人李翊接受了《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专访。《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由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等单位主办,刊登专访文章《人工智能教育普惠重在与校园实际结合 -- 专访猿编程创始人李翊》,并做封面报道。如下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采访全文:

  李翊,猿编程创始人。2017年10月创立猿编程,带领团队,开发并持续迭代适合各年龄段孩子学习的少儿编程课程产品,并探索计算思维与编程课程的深度融合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编程学习中的应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猿编程长期深耕人工智能教育,从您的视角来看,目前校园中的人工智能教育存在哪些困难呢?

  李翊:在"提质增效"的背景下,各地中小学在校园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投入很多,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也遇到了一些难点,我们对此进行过系统的调研:

  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校园的人工智能教育相对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普及程度仍不高;尤其是在四五线城市、乡镇农村小学的普及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些学校或没有开展,或只是进行了部分尝试,并未系统性地实施,学生也无法真正训练到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

  其次,一些学校缺乏稳定、体系化的课程和硬件设施,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衔接,难以系统性地接受人工智能教育;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的课程,并具备相关硬件,但是没有持续,其主要原因包括:配套师资缺乏;具体实施难度高、压力大,教师和学生有一定负担;软硬件后续服务支持匮乏,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最后,缺乏成果输出环节,学校、教师和学生缺乏动力和方向。人工智能教育属于信息科技范畴,归属于非学科类,相比语数外等学科,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程度较弱,更加需要包括测评等丰富形式的成果出口,来检验和把握阶段性学习成果,强化学习目标和动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那么,对于这些困难的解决, 猿编程背后的逻辑和考虑又有哪些呢?

  李翊: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校开展人工智能的普惠教育,让全国各地的孩子都能拥抱未来时代的机遇。我们认为,课程是人工智能学习的核心,因此结合广大中小学校的教育目标,设计了"启蒙—探究—实践—创造"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顶层是应用,背后要经历从启蒙认知、思维训练、动手实践到融合创新的递进过程,这也是课程体系的搭建逻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针对刚才提到的课程体系,能否具体讲讲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李翊:在课程设计之初我们就意识到,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传授技能是短期的,长期的重点还是要放在思维和素养方面,特别是"计算思维"--这与今年发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倡导的素养导向不谋而合。

  思维和素养的培育,要放在知识学习和应用的情境下,而这个情境必须是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的,贴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点和思考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基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脑科学理论,同时结合当下的社会和生活实际,构建了课程的一个个学习"主题"。

  课程内容和主题的设置,一方面注意贴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点,另一方面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贴合"但不"迎合",一切都基于校园教育的价值观要求去开展。例如,"智能生活"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绿色家园"主题,让学生了解环保科技,养成环保意识;"国防教育"主题,让学生了解国防知识,激发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学校的开设,需要相应的师资、基础设施等,这些是如何解决的?

  李翊:的确,只有课程体系还不够,信息科技方面的师资一直是非常紧缺的。考虑到一线教师的真正需求,我们给教师提供双师动画课程,配合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一体化云平台"猿课堂"使用,这大大降低了备课和实施的难度。

  为了提升师资水平,我们还围绕成长导师、优质资源、陪伴式教研、个性定制这四个关键点,建构了体系化、常态化、实效化的教师支持和培养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培训讲座、提供丰富教研资源和工具、专业团队跟踪教师发展、实时在线答疑解惑等方式,助力教师教学素养和能力的提升,真正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难。

  在基础设施方面,为了使课程能够广泛适用于学校,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大大降低实施门槛。针对上机课程,学校只要有机房、有网络就能开课,做到技术能够主动适配学校网络情况,摆脱课堂教学对网络质量的依赖。除此之外,针对低龄学段的学生,提供实物化学习课程,在普通教室即可开展课程。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是一件持续的事情,猿编程是怎样保证课程和产品持续应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呢?

  李翊: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学校在购买后都需要一系列的服务支持,如软件需要升级更新、硬件需要售后维修、教师需要持续的学习培训、学生需要测评成果出口等。与学校的合作是一个持续赋能的过程,简单的"一次性"解决方案,很难取得真正的效果。

  作为学校教育的长期补充和支持,我们倾向于将服务做"重":这套"重服务"体系,由本地化的服务团队承接,囊括了教师培养、测评支持、课题研究支持、活动组织支持以及技术支持等,是长期系统的服务体系。 当学校遇到问题、需要服务时,可以第一时间触达服务团队。

  在成果出口方面,我们建构了"国家级—市区级—校际"的分级活动体系,为师生们参与不同级别的赛事、科创活动、展览展示等提供全流程的技术支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最后,请您谈一谈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翊:猿编程会持续推动课程及配套教具的迭代,既包括基于现有内容的更新,也包括新课程和教具的研发,如即将推出的AR课程。除此之外,课程和教具的应用场景也趋向多元化,除了中小学校课堂,还进入了研学基地、少年宫、公益教育项目等场景,对新应用场景的探索也在提速。

  校园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特别需要沉下心来,不急不躁,眼光长远。未来,我们将继续保持与广大学校的密切配合,用技术与课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助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发展。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11-5678/TP)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