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数字文化贸易联合实验室合作艺术家郑路新作亮相北京CBD

数字文化贸易联合实验室合作艺术家郑路新作亮相北京CBD
2022年10月12日 15:42

  2022年10月9日,由数字文化贸易联合实验室合作艺术家郑路创作的大型户外艺术作品《倚春风》,正式落地北京银泰中心,以新能源为艺术创作灵感,为北京注入新的艺术活力,彰显城市的环保精神与理念。

  《倚春风》延续了艺术家郑路对新能源艺术的探索,采取超大尺寸的牡丹造型,作品整体采用不锈钢结构,牡丹叶片表面附着太阳能板单元,用以吸收太阳能,并在夜间使叶片上的LED灯光亮起。艺术家从中国古典牡丹绘画中汲取造型灵感,以具有当代性和时代感的材料和语言重新演绎,使它具有纪念碑式的尺寸,又灵动婀娜,极具东方韵味。在CBD的高楼大厦之间,迎风摇曳,为城市带来出人意料的美感和想象力。

  城市公共艺术,是彰显城市品格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数字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程度日益加深,数字技术的引入已经成为城市公共艺术的一大发展趋势。数字文化贸易联合实验室作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联席机制下的非政府机构,以打造“智库+桥梁+平台”为自身定位,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的热点和痛点问题,探索先进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手段。

  领导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曾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近期,实验室就“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公共艺术的审美及潮流性”展开探讨,《倚春风》则为一次全新尝试。

  郑路透露:“我依据需要定制了异形太阳能光伏板来组成植物的造型,给予她太阳能的皮肤和能量。这件作品是完全为这个地方量身定制的,材料也是特别制作的,可以说,这次创作是各个学科的创意、技术集合的综合性实践。用太阳能的光伏板来构成这种花的叶片,无意中暗合了植物本身光合作用效果,植物通过叶片把光的能量进行转换,而在人类最新科技的帮助下,这件艺术品也如植物一样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能量,它在白天吸收并储存太阳能,夜晚叶片自主发光。对我来说,这件公共艺术品不仅仅是静态的雕塑,并不单纯具有形式的美感,她本身有一种生命感。”

  中国美术馆原党委书记,北京CBD公共文化发展专家委员会首批智库专家钱林祥对这件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倚春风》以雍容大气的牡丹为造型,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这件作品对北京CBD的文化氛围营造、空间营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运用数字化场景的应用转化,可将城市记忆的数据共享给市民与大众,推动文旅融合与城市体验的加强。《倚春风》这件作品的落地,为北京银泰中心注入新的艺术活力,成为北京CBD新的艺术地标。未来,实验室将继续聚焦“数字技术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审美及潮流性的提升”展开实践,借鉴与对标世界一流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方案与运营经验,充分调动实验室内部机构及外部资源,开展协同合作,借助各领域专家的共同智慧,为城市公共艺术的提升提供全新视角和方案。

  数字文化贸易联合实验室依托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天竺综保区)、四川省自贡市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支持,由Wejoin国际产业互联平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李斯特中心-匈牙利文化中心北京、北京凯莱博尔公关顾问有限公司等近30家中外单位合作共建,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密切跟踪国内外数字文化贸易相关法规政策,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的热点和痛点问题,探索先进的商业模式,搭建政企间交流平台,为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提供智力支持,赋能和孵化数字文贸企业。

  此前,实验室已展开多次论坛圆桌会议,未来,也将筹备并展开更多主题会议,以艺术联合数字化手段,推动开展文化传承新方向、拓展现代城市建设新思路。

  作品介绍

  名称:倚春风

  艺术家:郑路

  尺寸:430x600x700cm

  材质:不锈钢、太阳能板、LED灯

  作品由北京银泰中心委托创作,优看创意(UCAN CREATIVE)监制

  艺术家介绍

  郑路,中国新一代雕塑和公共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家 。

  1978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2003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2007年获得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学位,在校期间他曾赢得 L.V.M.H. 青年艺术家大赛大奖,于2006年远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

  公共艺术是郑路长期的创作和研究方向,台州葭沚老街的归航、译心岛、太源,烟台朝阳街的百纳流转、百味轻启、舞动时光等雕塑,均为郑路作品。

  秉持着一种“并非把一件雕塑放在公共空间中,而是要最大程度靠近公众”的创作意图和态度,郑路坚信公共艺术指向一种可以整合音乐、互动体验等多种元素的广阔领域,它应与它的受众——即处在公共空间中的人,发生真实的交流和关系。

  他希望公共艺术能够如同节日一样唤醒人类共识的同时,也能体现创作者面对公众时足够开放的诚意。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