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的晋师模式

“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的晋师模式
2022年10月13日 15:48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持续思考如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探索出“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的新模式。

  一、充分挖掘地方优秀文化,将其融入教育教学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小学、学前教育师资为主的地方职业院校。建校70余年来,学校党委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自觉将学校发展与山西、晋中经济社会发展同向而行,将学校内涵建设与山西、晋中地方历史文化接轨并道。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使其成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文化传承创新职责使命、坚定特色办学信念的新成果。

  山西地方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而“课堂”则代表了广义上的课堂,包括课程、专业、社团、班(团)会、展馆(室)等,将整个学校打造为山西地方优秀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

  “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以常规教学活动为基础,为平遥推广漆、珐华琉璃、左权小花戏、太行精神、节日文化、晋商文化、珠(心)算、形意拳、皇甫束玉等地方优秀文化搭建课程、活动、社团、展馆等载体,构建了地方优秀文化育人的富态课堂,建设了丰富的育人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氛围浓郁、成效显著的地方优秀文化育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种子埋入青年学生的心田。

  二、开展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建设,建设特色教学资源

  “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在晋师实施已有十余年。学校前身是山西省太谷师范学校和山西省太行师范学校,“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发端于原太谷师范学院对“晋商文化”“太行革命斗争史”课程的研发。2006年,学校部分搬迁榆次后开启了积极布点阶段,先后建设了“五馆三室”,开展系统的节日文化教育活动,引入“晋商书画院”等社会团体进驻校园。2010年,学校升格大专伊始就将一系列地方优秀文化立项为校本课题,着力研究、开发、实施各门地方优秀文化课程。2012年,学校立项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系统开展地方优秀文化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了一批优秀校本教材,同年正式提出“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教学改革项目。2014年—2017年,以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的申报、研究、实施、结题为标志,学校进入了系统推进时期,深入研究和实践地方优秀文化育人机制改革和育人资源的开发、建设,基本形成了地方优秀文化育人体系。2018年—2019年,以山西省社科联立项重点课题《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策研究》和《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文化育人项目》申报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为标志,学校迈入整体优化阶段,成果丰硕。2020年,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山西)工艺美术本科专业及山西工艺美术师范学院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的成果。

  三、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形成地方优秀文化育人体系

  作为全校性、综合性的教学改革项目,“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由从校级层面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系、部执行层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教研室、课程组具体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实施教学;教务处统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科研处研制课题指南、开展研究;图书馆、科研处、校办共建共管校园地方优秀文化展馆(室)等,辅之以考评措施的实施方案构建了项目运行落地的保障机制。

  “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模式根据地方优秀文化不同的内容与形式,搭建了课程、专业、社团、班(团)会、展馆(室)、剧目等不同的载体,开拓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企(馆)合作、学徒制、大(名)师工作室等多种育人方式。这种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地方优秀文化育人模式,开启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新思路。

  四、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并进,地方优秀文化育人成果丰硕

  “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优秀地方文化的熏陶和陪伴,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感悟身边的文化,培育了文化认同感,激发了青年学生传承、弘扬优秀地方文化的自觉自主意识,牢固确立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吃苦耐劳、乐观自信的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全校各专业就业率均在90%左右,就业质量连年提高。近三年,学生各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7项,省级奖励204项,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招生分数线一直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21年学生一次性投档率达到了100%。

  “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使学校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影响日益广泛。2015年山西省教育厅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肯定了学校“发挥地方优秀人文资源优势,文化育人特色鲜明”,由该委员会编撰的《山西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典型案例》,收录学校《拓宽文化育人渠道突显文化育人特色》案例;2018、2019年学校分别被晋中市、山西省社科联授予“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2020年获山西省教育厅授牌“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

  “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使学校文化传承创新与自身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先后开发了“晋商文化”“太行精神”等15门地方优秀文化课程;建设了“陶瓷设计与工艺”特色专业、书法篆刻高水平实训基地,“梁中秀大师漆艺工作室”等5个名师工作室;挂牌了晋中五馆等一批校外实践基地,落成“皇甫束玉文化教育艺术馆”等6个校园地方优秀文化展馆(室);排演了《樱桃树》《国家事权》等经典剧目;晋商文化、山西民俗、太行革命斗争史等山西历史文化课程实现全校专业全覆盖。近五年,教职工发表地方优秀文化论文98篇、论著9部,立项课题125个。2017年《山西历史文化系列教材建设》获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获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五、晋师模式的创新价值

  第一,创立了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氛围浓郁、成效显著的地方优秀文化育人体系。成果创新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机制与模式,为山西地方高校首创。

  第二,率先在山西高校开设丰富系统的地方优秀文化课程,开发地方优秀文化育人资源。成果定位了地方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属性,创新了文化育人资源,开拓了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新路径。

  第三,创造了地方优秀文化育人的“富态课堂”模式。成果根据地方优秀文化不同的内容与形式,搭建了课程、专业、社团、班(团)会、展馆(室)、剧目等不同的载体,开拓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企(馆)合作、学徒制、大(名)师工作室等多种育人方式,构建了地方优秀文化育人的富态课堂模式。这种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地方优秀文化育人模式,开启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新思路。

  第四,打造了学校以地方优秀文化育人为显著特征的办学特色。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丰富了高职院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容、方法、成果,促进了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为高职院校打造自身办学特色、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趟出新路。

  吴红霞,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处长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山西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