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2022“常熟杯”潮流服饰组合设计大赛决赛暨颁奖盛典圆满落幕

2022“常熟杯”潮流服饰组合设计大赛决赛暨颁奖盛典圆满落幕
2022年10月17日 10:27

  2022年9月26日,时值秋末冬初,由常熟服装城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时尚产业发展中心主办,江苏常熟服装城管理委员会指导的2022“常熟杯”潮流服饰组合设计大赛决赛暨颁奖盛典在常熟正式落下帷幕。自年初“播种”以来,2022“常熟杯”终于迎来最后的丰收硕果。

  常熟市副市长万晓军,常熟服装城党工委书记许晓挺,上海时尚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邵峰,常熟服装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章一帆,常熟服装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顾辛辛,上海服装设计协会秘书长徐天宇,上海时尚产业发展中心秘书长茹敏,常熟服装城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陆志刚,江苏中服服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峰,SIFEC数字时尚学院院长金宏渊,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高级专家王卿,独立KOL和时尚制作人徐峰立,常熟百成汇公司33潮牌主理人朱静吉等领导嘉宾亲临现场,一睹12位入围选手佳作,也共同见证了金银铜奖与优胜奖得主荣耀加身的辉煌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2020、2021年,2022“常熟杯”概念、模式再升级,除了继续保持“潮流服饰组合装”设计模式,还将常熟以男装、羽绒服为核心品类,协同女装、童装、中老年服装等品类同步发展的策略,融入大赛赛制。并以“市场+时尚+产业链”的创新模式,运用服饰语言,以商业之名、为时尚代言。而大赛最终成果也无愧“商业”之名,从市场出发,又回归市场,以完整的“商业闭环”,回应每一位参与者与业内人士!

  话商业 产品、服务更升级

  决赛现场,上海时尚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邵峰在致辞中强调,历经2届成功举办,“常熟杯”已经成为常熟时尚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通过赛后持续的商业落地服务,加强了常熟市场与优秀设计人才的交流对接,进一步发挥了标杆赛事的优势作用。2022“常熟杯”更是深度聚焦“商业”关键词,对作品商业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优秀设计师与常熟市场企业/品牌的商业合作提供了更多维的升级服务。“‘常熟杯’绝不只是追求一时热度的赛事,而是真正能为设计人才成长、常熟产业发展提供助力的平台,是有着长久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力的赛事品牌。”

  决赛入围选手作品与最终获奖作品,就充分展示了2022“常熟杯”作品成熟的商业性。其中,金奖作品由崔砚童的作品“重新触碰”荣获,银奖作品由姜珊梓的作品“你是我的眼”荣获,铜奖作品由MEW(泰国选手)的作品ETHNIC DISCO荣获。

  常熟服装城党工委书记许晓挺、上海时尚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邵峰为金奖获奖选手颁奖

  常熟服装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章一帆,上海服装设计协会秘书长徐天宇为银奖获奖选手颁奖

  常熟服装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顾辛辛,SIFEC数字时尚学院院长金宏渊为铜奖获奖选手颁奖

  独立KOL和时尚制作人徐峰立、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高级专家王卿、常熟百成汇公司33潮牌主理人朱静吉为优胜奖颁奖

  上海时尚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邵峰,第二十届、二十四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福建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刘勇,SIFEC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数字时尚学院院长、常熟濮院产业集群政府特聘顾问金宏渊,观潮网主编、DADASHOW创始人叶琪峥,巴拉巴拉品牌创意总监吴茜茜,马克华菲联合创始人袁雅芳,常熟百成汇公司、33潮牌主理人朱静吉,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系副主任罗竞杰,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教授、著名服装设计师叶红,时尚制作人、著名KOL徐峰立等大咖组成的评委团纷纷对选手作品兼具设计个性与商业性的一面予以了充分肯定,并表示:“这届大赛选手的作品,不仅具备文化性、艺术性,与对市场话题热度的敏感性,在设计细节中也充分体现了服装的服用性与后续的商业转化落地难易度与成本控制问题。毫无疑问,当下的选手们在设计方面更趋成熟了,对‘常熟杯’大赛重商业实效、助力产业升级的宗旨也理解的更为透彻了。”

  围绕“源于市场、馈于市场 ”的商业逻辑,2022“常熟杯”以2020赛季为起点,邀约2020、2021两年度赛季的入围及优秀参赛选手重返常熟,和2022赛季十佳选手一起与常熟本地市场的设计品牌、供应链及生产企业,尤其是在常熟服装城集团市场内的优秀企业互动。同时对接常熟服务设计师的赋能平台,设立人才交流窗口,加强人才的积累与交流,构建企业与人才、作品的交汇的桥梁。从制衣环节到后续产品落地,通过人才选手、赛事成果与常熟市场品牌与企业的深度交融,让“常熟杯”从市场起源,又回馈市场,助推常熟市场升级发展!

  蓄力量 历届影响正叠加

  霞庄列宝卫,云集动和声!2022“常熟杯”潮流服饰组合设计大赛,不仅在征稿环节响应云集,收到来自全国27个省份的设计新锐和3个外国服装类院校的学生提交的超过1300份作品,并将赛制规定的10位优秀选手入围升级加码,选出12强入围选手参与决赛。决赛暨颁奖盛典热度也是节节攀升。尽管严格疫情防控限制了现场观看人数,但众多专业媒体、时尚网红的现场直播,打破时空桎梏,将赛事精彩推送向数以百万计的观众手机,让业内专业人士及时尚爱好者同频一览时尚T台秀,在年轻设计人才的创新作品中,感受“常熟杯”及常熟时尚产业的个性创意与多元场景适用性。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基于上海与常熟时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共识,“常熟杯”以“上海策源、常熟转化、全球营销”的合作模式为基础,计划通过3到5年的一贯性打造,持续有效的推动常熟服装产业向区域国际化时尚产业升级。盛典中,上海时尚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邵峰上台致辞,阐述了过去2届“常熟杯”的成功举办,对本届“常熟杯”影响力的叠加:“‘常熟杯’大赛作为常熟国际时装周选拔人才、落地产业的重要板块,经过历届的发展,以及2020、2021赛季的全新打造升级,已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的品牌赛事,代表着国内服装原创设计的较高水平。2022年,再度升级回归的‘常熟杯’大赛,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参赛选手的高度认可,更将C端用户的视线聚焦到常熟时尚产业,为常熟时尚品牌及产品走出常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年轻潮流消费人群个性首选提供展示窗口。可以预见,影响力逐年叠加的‘常熟杯’正在积蓄更为蓬勃的力量,而这股力量,也将为常熟时尚产业的高品质发展送上东方!”

  参与选手作品制作与优秀产品落地转化的常熟企业代表常熟服装城集团就告诉我们:“这两年通过‘常熟杯’的举办,整个常熟服装产业的时尚潮流属性与年轻化升级,随着赛事传播影响力的逐年增强,愈发深入人心。作为深度参与赛事前期作品制作与后续作品转化的企业,通过与年轻设计师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打开了我们的创意思维,为我们的年轻化转型提供了不错的新动能,也让常熟服装城在常熟市场新一轮的升级和发展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

  引人才 常熟魅力愈强劲

  2022赛季“常熟杯”从赛事角度,以将人才聚拢、沉淀、转化为契机,以常熟特色供应链对接、拓展作为两大方向,旨在进一步推动常熟产业地汇聚高新设计人才,打造供应链对接设计创新设计的高端能力,进一步为产业赋能。

  一方面,入围选手在作品制作环节,即可通过与常熟本地供应链的对接交流,深入产业前端,获得宝贵的实践机会,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培养市场性设计思维。参赛选手黄光辰就在采访中表示:“这两年一直都有关注‘常熟杯’大赛,也有朋友参与了去年的赛事,不仅对设计尤其是有商业价值的设计有了更成熟的理解,在和供应链的沟通中,也加深了对面辅料选择、打版、成衣制作等各个环节的认知。参加‘常熟杯’能够获得的远不止于奖金,实践与成长更为重要,这也是我今年选择参赛的原因。”

  另一方面,选手将通过与常熟本地市场、品牌、平台的合作,获得作品商业转化、上市销售的机会,或接到企业发来的工作邀约。本届大赛更是通过新增设的商业价值类奖项,鼓励选手在大赛后积极对接本地市场及企业品牌、针对设计师款有销售及转化能力的平台,进行作品商业转化、展示与交易。并在赛后持续跟踪入围选手作品动态,根据半年至一年间的数据分析授予奖项,而商业转化收益的5%将作为赛事的投入与基金,回归主办方。本届突破以往赛事赛制,更开辟优秀作品常态展,展出本届赛事十佳作品及往届优秀作品。从短期的静态展延长成为常年展,无疑便于选手回到常熟,与常熟进行多频次的交流,同时吸引更多产业相关人士来访、参访和交流,并有机会落地常熟,为常熟带来更加强劲的设计力量。

  连续参与多届大赛评委工作的第二十届、二十四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福建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刘勇也在采访中分享了他对“常熟杯”人才引进优势的看法:“‘常熟杯’的举办,在常熟时尚产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策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刚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设计学生看来,‘常熟杯’能够提供给设计师的发挥空间与帮助商业转化的优势,有着非常强劲的魅力。而即使是对已经进入社会的设计师来说,‘常熟杯’也让他们看到了常熟时尚产业对设计人才的高度重视与培养力度,这一‘千金买马骨’之举,也将吸引更多优秀设计人才来到常熟、落户常熟。”

  结语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伴随着2022“常熟杯”潮流服饰组合设计大赛决赛暨颁奖盛典的圆满落幕,丰收的果实也将被一一采撷、品尝!但终点未至,让我们一起期待2022届“常熟杯”优秀设计作品在市场上再话佳绩,口碑、“票房”双丰收!也期待新的一年,“常熟杯”再创模式新意,再续口碑传奇!

  (来源:新视线)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