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两起猝死。其一,广州某知名楼盘江边步道上,一位35岁的男士在跑步时猝死;其二,深圳华为的高管丁耘在连续跑步28公里后猝死。小区的业主群及互联网上议论纷纷。到底还要不要运动?运动和健康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本人既非运动专家,也非健康专家,本文只是就个人的一点经历,从另一个视角说说我的思考。
我的师父和武当太极
蔡洪波
1、
认识我的师父纯属偶然。
我一位老朋友多年来一直饱受颈椎病的困扰,有一次在家里突然晕了过去,吓得够呛。人到中年,你永远不知道未来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我们身边40来岁50来岁走掉的人何止一个两个,谁也不知道上帝哪一天把自己带走。这个兄弟是一个工厂主,也颇有些身家,可是银行密码、股市密码还有N个现代人必须有的神秘密码都在自己的脑袋里,年纪轻轻自然不可能立下遗嘱之类,要是醒不过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动手术,可是颈椎手术有点大,要是动不好,其后遗症导致的严重后果绝对是任何一个家庭和工厂的双顶梁柱所无法承受的。权衡利弊,这个朋友放弃手术,选择保守治疗。
大约一个多月吧,这个朋友兴高采烈地跟我说,他的老毛病,让他自己和全家人都担惊受怕几乎快要“病入膏肓”的颈椎病,居然好--了--好--了!这个,简直有点不可思议吧,这个把月得发生过多大的事,才能出现这样的奇迹啊。据他说,他们小区有一个武馆,他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报名参加了武馆的“五禽戏”培训班,这套由东汉名医华佗发明的功法好像是专为颈椎病“量病定制”的,一套拳学下来,功到病除。多年顽疾一朝消除,家人及朋友圈喜大普奔!
作为数十年的老传媒人,本人有一种职业病,对于碎片化的网络信息、社会传闻等常常在第一时间选择存疑而不是相信。但身边朋友的切近案例还是很有说服力甚至震撼力的。本人自幼体弱,人到中年后更是各种亚健康症状,黑眼圈、白发增多、口腔溃疡、胸闷气短、定期感冒、嗜睡多梦,不一而足。社会上名目繁多的保健品、维C注射、推拿按摩,这些年在半信半疑之间亦曾屡屡尝试,算下来也已经花了不少钱,但总体上感觉对健康状况改善有限。
在这位朋友的一再撺掇下,去年8月,一直贴着“文弱”标签的我平生第一次走进武馆,并试探性参加了一个“五禽戏”的培训班,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并深深地喜欢上太极拳及相关文化(注:“五禽戏”不属于标准的太极拳范畴,其形成于东汉末年,而太极拳的成熟定型目前只能追溯到元末明初)。
白云苍狗,半生碌碌。没想到,我的师父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
2、
我的师父是广东丰顺人,姓陈,名翔武,道号师希,是武当三丰派第15代传承人,武当三丰派联谊会华南分会会长,也是中国武术一级教练员。师父的师父是武当三丰派第14代传承人钟云龙道长,师父是钟道长的得意门生,下山时钟道长以“弘道、立德”四字相赠师父。师父回到家乡岭南,在广州番禺设馆,以太极拳、道医、道家养生功为主修方向,开门授徒,一晃已六年。
师父结缘武当太极,其间之曲折更加精彩。
师父的老家介于客家人和潮汕人方言区的交接地带,客家文化中的勤奋朴实和潮汕文化中的拼搏闯荡对他都有较深的影响,其祖父是当地非常有名望的接骨郎中,也颇识武术。师父少小顽皮,深得祖父喜欢,自幼便习得一些武术杂拳。成年后应征入伍,在广西边防部队服役。时值中越关系交恶,师父和他的战友们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许多青春热血的战友倒在了战场上,师父也光荣地负伤,在野战医院抢救了几天才苏醒过来。作为荣立一等功的战斗英雄,师父的事迹在《解放军报》和原广州军区机关报《战士报》上被大篇幅报道。师父有一次跟我们开玩笑说,如果战后他不选择转业地方,按照他的战功、资历、才能,现在或许已经是共和国的一位将军了。
师父转业后,被安排在一家国有金融机构的华南分部工作。在中国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的时代,师父放弃国家干部的身份,下海创业,主营工程建设,像所有同业的商人一样,招标投标,喝酒应酬,既赚到了第一桶金,身体也因之出现了严重的状况。
师父得了严重的失眠症。据他说,有段时间,他成夜成夜睡不着,脑袋往墙上撞都不管用,眼睛盯着天花板一直熬到天亮,每天最多迷迷糊糊睡上一两个小时。这种非人的折磨一直持续了一两个月,生活自然是搞得一团糟,真是想死的心都有啊。在此期间,师父看遍了所有能去的医院,基本判断是当年战场上留下的后遗症,弹片挫伤了他的脑神经,但所有名医都对他的病况束手无策,“没有解药”。
万般无奈之下,有好心人建议师父练一练太极拳,或许可以缓解他的病症。师父本有武术底子,只是以前练的主要是快拳。他将快拳慢打,让内心慢慢静下来,不想失眠症竟然略有缓解。自此师父结缘太极,痴心研究道家文化,愈行愈深愈远,直至北上武当山,拜入钟云龙道长门下,潜心修炼武当太极及道家各类功法,转眼十几二十年,而当年令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失眠症早已不治而愈。
师父的人生因太极拳而改变,他也从此把自己献给了太极拳及武术事业。他下山时发愿要弘扬太极文化,益己助人。早时在广州的公园、江边免费教人打拳,后来又租下场地开设武馆,开班授徒,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跟师父学拳一年时间,家里人和老同学都说我“腰也直了,肩也松了,脸色也红润了”,一年多没有感冒了,20年没喝过的麦当劳冰可乐现在也敢喝了。师父的徒弟中像我及文首中述及的朋友这样因接触太极拳文化而受益的人数不胜数。
3、
行文至此。该简单说一说我所理解的太极拳了。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真正的国粹。自古以来,武术界就有“北有少林,南有武当”之说。武当武术又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其一是以太极拳为标志包括形意、八卦在内的拳法,其二是以武当剑为标志包括各类冷兵器的械法,其三以内丹功为标志包括各类气功的功法。
天下太极出武当,在中国基本上妇孺皆知。种种资料显示,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张三丰,华语文坛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在他的《倚天屠龙记》中有精彩的描写,其历史原型便是元末明初的一代武术大师、名真高道张三丰祖师。
太极拳是一种和合阴阳,结合易学的五行变化,以及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集动静、刚柔、神形等拳法、丹法等为一体的玄妙武学。其功理功法的理论基础则更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诸如太极拳的“拳法自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后发制人”,正是《道德经》中“道法自然”、“柔弱胜刚强”、“不敢为天下先”等意旨的引申。
2006年5月,太极拳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20年12月,太极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略懂太极拳的人都知道,中国社会上的太极拳分为不同的流派,有陈氏太极、杨氏太极、吴氏太极、孙氏太极等,那么他们跟武当太极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特别是陈氏太极与武当太极之间一度出现过源流之争。
本人不是这方面的研究专家,本文的核心思想也不是要彻底解决这个曾经纷扰了多年的“公案”,只是故妄言之。
但凡源流之争,必定遵循一些基本的历史和社会逻辑。那么我们不妨按照正常的逻辑简单地对二者比较分析一下。
一、创始人的历史背景。武当太极创始人张三丰生活在元末明初,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生活在明末清初,前者比后者早约300年。
二、创立功理和动机。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太极拳,而武当山是中华武术的圣山。张三丰为道门中人,明朝初年已经名扬天下,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曾屡次派人请他出山,俱不仕。他是中国道教武当派、三丰派开山祖师,其创立武当太极的理论基础源于道教教义与道家经典《道德经》中的基本思想。陈王廷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创立陈氏太极拳。资料显示,陈王廷是俗世中人,曾任明末小吏,在山东一带扫匪,明亡后隐居乡下,“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造拳自娱,教授儿孙,创立陈氏太极的动机无非是驱匪防身,保全家人。
太极拳的伟大之处是将道家思想、中医理论、武术技法、养生实践等兼收并蓄,把虚实、刚柔、动静、进退、快慢等概念辩证统一于武术动作之中,同时将中国古人对人与自然的理解贯穿其间,是几千年来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太极拳的高深玄妙、其跨“多学科”精髓而融于一炉的难度,非空前绝后的武术和文化双大师而能为。从张三丰、陈王廷二人的历史背景、平生实践、道术修为等综合来看,张三丰无疑更有条件成为太极拳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真正开创者。
如上所述,虽然没有官方权威的结论认定,但事实的真相很可能就是这样的:
第一,太极拳并非某个人凭空所创,在张三丰之前,应该已经有了一些类似太极拳的拳种和技法;
第二,张三丰是太极拳的集大成者,700年前在武当山上创立了真正意义上体系完备的中华武术新品种,太极拳;
第三,武当弟子把太极拳带下山,并开枝散叶;因古代交通不便,战乱频仍,这些武当弟子很少再回到山上,他们在实践中会对原味的武当太极拳进行些微的变革;
第四,陈王廷的祖上很可能是武当太极的习练者,甚至就是武当弟子或再传弟子,陈王廷对祖上传下的功夫进行了一些创新性改造,并在晚年形成风格鲜明的陈氏太极。
第五,杨露禅作为陈氏太极的唯一外性传人,对陈氏太极又作了符合历史背景的变革,形成杨氏太极。其它流派如吴氏太极、孙氏太极等基本上又由陈氏太极演化而来。
自古以来修习武当太极的道门中人性喜遁迹山林,远离尘嚣,山间清风,溪里明月,便胜却人间无数。在太极拳的源流之争中,武当派出言甚少,正符合道家与世无争、清者自清的行事风范。
其实,武当太极与其它流派的太极,同源也罢,非同源也罢,都是中华武术大家庭中的珍宝。在中华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时代光芒的当下和未来,各擅其场,美美与共,一起为国人健康和丰富人类文明而贡献力量才是大道正道。
4、
那么,练习太极拳究竟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呢?
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练习太极拳最简单直接的益处,就是可以强身健体。打太极拳,可以提高人的心肺功能,改善身体的柔韧度,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紧张的情绪。
中国现在排名第一的疾病杀手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排名第二位,那么你见过常年习练太极拳的人因为心梗或者脑梗而猝死或者中风的吗?
对于本人这样笨手笨脚、又初学太极拳的“小白”来说,道家经典《道德经》的开篇“道可道,非常道”,用来形容太极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最恰当不过了;至于儒家经典《论语》的首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则几乎一语道破太极拳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学新的,习旧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几天不练,立马生疏;学而时习,快乐无比!
太极拳高深神秘吗?是老人运动小圈子运动吗?很难学会吗?还真不是。以武当太极为例,其能走出深山,走向民间,走进城市社区,正是因为有了师父这样一个个“播火者”,把太极拳深奥的拳理和套路通俗化,口语化,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呕心沥血,因材施教,无论老幼,无论男女,无论智愚,皆可从零开始,使得曾经“藏之深山”的武当太极及武当武术才得以在我们身边的社区慢慢传播,利民惠民。
师父的武馆取名武当精舍,武馆的学员既有年届八旬的老大姐,也有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有上市公司董事长、央企国企高管,也有养尊处优的居家女主人,大家互称“师兄”,无论差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习拳舞剑,品茗食果,经常餐聚,偶尔山行,其乐融融。在人情渐趋寡淡、网购搞定一切、社交越来越稀罕的特大城市里,建立起一个如春风和煦般的新型社群。
常年习练太极拳的人,舒筋活络,神清气爽,远离疾病困扰,幸福指数自然是高的。
据本人观察,太极拳在当代社会其实还可治疗两大顽症,手机综合症和焦虑症。对当代人来说,手机已成为人们外挂的电子器官,而且似乎比从母体中带来的所有其它器官都来得重要,须臾不离,否则就会丧魂落魄。而在习拳练剑之时,手机必须强制性离手,一套拳剑打下来,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十分钟,期间更要全神贯注,一旦分心走神,拳路剑路就会走偏打错。长此训练,人们可以平心静气,精神专注,淡定从容,焦虑急躁之症自然会慢慢减轻乃至消散。
中国人在历史性地解决全民温饱之后,追求健康正成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上医治未病。
由此生发开来,笔者以为,在中国当下以更高的站位看待太极拳及其相关文化的战略价值,并大力弘扬推广之,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太极拳的强身养生功能已经得到广泛的实证,在中国大地广泛推广太极拳运动,于个人,可满足人们健康延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国家则可以极大地减少全社会医保总费用的支出。
5、
太极拳文化的推广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或许也能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高铁和高速公路网拥有国,中国的电力生产能力超过西方7大工业国的总和,世界10大港口中有7个在中国,中国人制造民船军舰就像下饺子一样容易,中国还造出了除美国波音、欧洲空客之外最大型民用客机,中国还是全球唯一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所有家庭。中国的硬实力杠杠滴,“肌肉”不用秀,想藏都藏不住。
中国的“硬实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我们全体国人在一穷二白、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以世所罕见的勤劳坚忍一代一代接续“奋斗”出来的。
但也无需讳言,中国的“软实力”还有明显的短板,中国的对外文化输出在质级和量级上都还不太理想。自鸦片战争以降100多年,中国人在军事上的一次次失败一度让国人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度怀疑,西方文化在世界舞台上长期唱主角。在国内,西风一度压倒东风,“崇洋媚外”成为潮流。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的国际形象开始慢慢扭转,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东方大国再度崛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也如影随形。现在,美国权贵的孩子开始学习唐诗,纽约的富人圈开始时兴打麻将。可是,真正能让全世界的“老外”们乐此不疲、深以为然并日夕相伴的中华文化到底应该是啥样子的呢?
深具中华文化魅力、融健身养生与运动娱乐与一体的太极拳会是选项之一吗?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薪火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和精华部分具有穿透历史的强大生命力。笔者以为,太极拳作为非遗文化活的载体,以其实用性趣味性非意识形态性,具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和推广的巨大价值和现实操作空间,极有可能得到世界各地各族人民的喜爱乃至崇尚。因之,所有习练太极拳的有识之士应走出山林,走出武馆,走出国门,奋发有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己绵力。
不妨畅想一下,随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中国人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将以独有的风采,随着中国人的脚步走向欧洲、走向美洲、走向非洲、走向大洋洲,给地球村的人们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带来和平!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