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马上消费科普反洗钱知识,防范洗钱风险

马上消费科普反洗钱知识,防范洗钱风险
2022年10月18日 15:21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依法惩治金融犯罪工作情况。会议强调,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依法从严惩处洗钱犯罪。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洗钱犯罪特别是地下钱庄洗钱犯罪不断增加,严重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危害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什么是洗钱?什么是反洗钱?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带你看看《反洗钱法》。

  一、什么是反洗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二条指出,反洗钱指是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二、洗钱有什么危害?

  洗钱作为一种犯罪活动,其规模大、覆盖面广,对宏观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公平都是重大威胁隐患。洗钱最显而易见的危害在于犯罪分子通过隐藏和转移犯罪所得,为犯罪活动提供进一步的资金支持,助长更严重和更大规模的犯罪活动。其次,洗钱会滋生地下经济金融活动,使大量非法收入在正规经济体系之外循环,造成资金无规律流动,冲击正常经济金融秩序,造成国家税收损失,削弱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严重危害经济健康发展。此外,洗钱还会滋生和助长腐败,败坏社会风气,导致社会不公平。一旦被认定为“洗钱高风险国家”,一国的对外经济金融交往在国际上将面临他国严格审查,极大阻碍国家经济金融发展。

  三、什么是洗钱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洗钱罪】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提供资金账户的;(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四)跨境转移资产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四、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第十五条 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对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第十六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当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客户由他人代理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同时对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与客户建立人身保险、信托等业务关系,合同的受益人不是客户本人的,金融机构还应当对受益人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金融机构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或者要求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务时,都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第十七条  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第十八条  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客户的有关身份信息。第十九条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在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客户身份资料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更新客户身份资料。客户身份资料在业务关系结束后、客户交易信息在交易结束后,应当至少保存五年。金融机构破产和解散时,应当将客户身份资料和客户交易信息移交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定的机构。

  第二十条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金融机构办理的单笔交易或者在规定期限内的累计交易超过规定金额或者发现可疑交易的,应当及时向反洗钱信息中心报告。

  第二十一条  金融机构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制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第二十二条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反洗钱预防、监控制度的要求,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工作。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