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清华柯鲁,与你一起探索人文美学教育到底什么样?

清华柯鲁,与你一起探索人文美学教育到底什么样?
2022年11月15日 09:16

  隐藏在一片防护林中的艺术园区,由于连续几个周末一些亲子家庭的“闯入”,打破了这里原本的静谧。

  孩子们在园子里逗猫、打核桃、在小树林里搭草屋、疯跑……,或是置身于被艺术家工作室包围的小剧场中,大人孩子在剧场中玩在一起,无论是否熟识都在这一时空的汇聚和戏剧的游戏中彼此联结,时不时爆发出在开心的笑声和惊喜的尖叫,大家共同释放着积攒了一周的各种情绪。

  当情绪和焦虑被释放了之后,感官认知才开始重新启动,原来眼中的世界开始发生变化。感受阳光洒在脸上的痕迹,倾听周遭声音本来的样子,我们在头脑剧场中相遇了……哇!原来身边的世界这么有趣!

  而这里不是别处,正是F派家庭剧团的课堂。

  “F派家庭剧团,到底是什么?”

  一支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的戏剧剧团。

  在这里,大人和孩子们将共同参与一系列的课程,打开艺术感知力,走向人文美学,激发创造力。

  家庭剧团,需要成员就一主题共创,亲子携手参与,分工合作完成一台戏剧演出。

  我们知道,如果要求亲子携手上课,就相当于拒绝了一大部分家庭的参与,但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参与门槛,才让每一个“不远万里”来到F派家庭剧团课堂的家庭,都成了极为珍贵的存在。

  而做为F派剧场的主理人,柯鲁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剧场游戏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释放大人的焦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情绪释放的平衡点。而亲子间的彼此看见,都是从放弃焦虑、放下预期开始的。

  看见自己,是进入剧场后的第一个礼物

  一个孩子从走入学校开始,就要学着去内化许多“应该”和“不应该”。当别人说“你真随心所欲”时,总是隐隐含有着浓重的贬义。在当代社会中,自我的消失是一个太普遍的症候。

  对于大部分有追求的人来说,生活的容错率太低了。为了效率,我们太多次略过思考和选择,迅速奔向那个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渐渐地,那个属于真正自我的声音变得“非必要”,它还没来得及被我们听到,就在脑海中匆匆闪过了。于是,“看见自己”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

  然而,在柯鲁导演的剧场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姑娘来到了剧场,开始上课了,说什么也不愿意参与课程训练。即使她的妈妈说只想和她手牵手,她还是不想,只想自己在观众席上坐着。面对好像“应该”参与的训练,她的自我说:NO!在得到允许后,她继续独自坐着。可能不一会之后,她就被大伙儿的游戏所吸引,渐渐下场围观、帮助。最后,她想全身心参与到其中。当然,她也可能就坐在那,直到一切课程结束。我们会对她说:YES!她可以看着她的妈妈或者爸爸上课。

  在这里,我们准备了非常丰盛的“允许”。

  我们用四肢的摆动表达心情,用行踪的足迹丈量一分钟的长度。允许慢、允许快、允许对、允许错。在训练中,我们的心情、感知、欲望都被放大。但我们只是允许它,看着它,不判断,不压制。

  我们的自我收到邀请,从平日的压抑下微微探头出来,并自如的流动。

  拥有感受当下的能力

  在发现“自我”的在场之后,便会明白,那帮助我们找到自我的声音,正是我们平时习惯性忽略的和被概括的感受。比如:“这里景色不错!医生,我胃有点儿不舒服!这个菜还行!我妈说天冷了,要穿秋裤!……”

  然而在F派家庭剧团上经历过一起闭上眼睛,去尝试聆听那最细微的声音。这时候,会惊喜地发现,原来风是有声音的,衣服的摩擦是有声音的,呼吸也是有声音的。甚至远远坐在五米开外的人,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放下头脑的判断,打开五感,整个世界好像都在变得清楚。当我们开始渐渐拨开惯性的迷雾,我们将直截了当的面对自己最纤细、最真实的感受。

  那么这时你也许可以说:“这座山就像一个巨龟!医生,我的胃上部像一个正在被拧干的抹布!这个菜,刚开始是酸的,然后有点儿微苦,最后有些甜。妈妈,你这样的行为,让我很没有面子!”

  学习艺术其永远的本质与内核,就是艺术感知力,这是一切表达的起点。生命的成长需要专注,那是生存的法则,但除了生存我们还有生活,生活需要感受当下。拥有感知当下的能力,才能真的生活在生活之中,感受其多彩斑斓。

  对戏剧教育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里,似乎只有外倾、善于表达、表现欲强的孩子才适合学习戏剧。这是因为我们往往把戏剧简单地等同于“演戏”。但其实,剧场提供的可能性远远更多。

  戏剧与其他艺术门类最大的不同,便是戏剧的综合性。戏剧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肢体等等艺术形式。除了走上舞台扮演一个角色,我们还可以在文本创作、舞台装置、音乐音效等更多部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这也是我们坚持剧团制的原因:让每个有不同天赋的成员,都有机会自由地探索自己。有时,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培养起对艺术的爱好,却苦于不知如何选择,孩子也未必能够准确说出自己的期待。于是,几番纠结之下,也只能选择一个“听说好像还不错”的门类。那些孩子并不感兴趣的“爱好”,往往就是这样来的。

  实际上,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谁也不能判断自己是否擅长、喜欢这件事。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体会,才能慢慢建立起对艺术和对自己的认知。但是,我们能调动的资源无论如何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尽地试错。而在剧场里,我们做的各种尝试都会增进对艺术的整体认知。无论最后作何选择,在剧场里,我们不怕错。

  剧场是成长的演习场。

  一个“理想的班级”

  当我们都成为了更积极,更独立的“我”。我们便有可能组成一个“理想的班级”。

  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出过“理想的班级”。这个班级应该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这个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不再沉迷于竞争,而是投入到合作中”。

  在剧团中,我们的艺术家作为引领者的角色出现,没有应该和必须,没有权威的答案,或规定成员的位置。我们搭建一种去中心化的创作环境,这样才能保证每个成员的主动性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一个“理想班级”的存在能让成员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也能够与他人保持连接,形成良好的合作。

  只有在社会交往和与人连接中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意义。

  而社会性的角色扮演,也能让成员突破日常身份的局限,拥有意想不到的能力。一个平常总是散漫的孩子,如果成为了需要管理全部技术道具的舞台监督,该会怎样?一个平常不被注意的孩子,如果被邀请到了聚光灯下,又会作何感想?其实,我们的自我总有未知的另一面,正在等待特殊的情境,使之得以被看见。

  亲子身份的转换空间

  当我们开始训练时,家长们往往会听到一句话:在训练中,请不要关注你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我们会暂时放下自己的身份,打破家庭的边界。我们不再是爸爸或妈妈,儿子或女儿,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是剧团里的一名成员。

  家长做自己,才会有亲子间的平等对话。因为亲子的身份本来就是一种社会角色扮演。它约定了某一种固有的行为模式,也造成了一些视角上的盲区。而来到一个共同的团体中,我们拥有全新的身份:剧团成员。那么,亲子的身份就得到了转换,亲子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可能。一位爸爸说:我玩的太高兴了,都忘了自己有孩子了!其实他的女儿在训练的过程中反复暗中观察父亲的表现。慢慢地,她确认了:爸爸也在高兴地玩呢。于是,她慢慢地打开了自己,最终,她全身心地享受着课堂。父亲在专注于自己的过程中,反而成为了女儿的榜样。

  F派家庭剧团的共创模式

  目前这支家庭剧团正在组建之中,通过每周末的体验活动,让一些同频相吸的家庭有机会参与到这项颇具实验和挑战性的共创中来。能参与进来当然是需要勇气的,它意味着家庭周末生活方式的变革,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愿意向孩子学习如何打开自己,解放自己被压抑了许久的“天性”;愿意放下自己成为孩子真正的同伴,并接受自己在孩子面前犯错的可能;放下预期和评判,去勇敢迎接过程中的不确定和未知;也要勇于敞开自己与一帮人深度联结彼此合作、建立起一个精神共同体。

  F派家庭剧团的运转遵循共创的模式,以精神认同为前提,以成本共担为基础,基于每个成员“自愿、自觉而自由”的态度,通过集体协作和共谋发展的方式实现剧团的持续运转,专注过程一起静待花开。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家庭清华大学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