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APF登场,变频多联机能效评价标准迎来大洗牌

APF登场,变频多联机能效评价标准迎来大洗牌
2022年11月16日 12:06

  风行15年,IPLV终于谢幕。对于整个中国中央空调行业而言,新能效标准的施行意味着什么?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21),于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标准更新之后,APF评价指标成为评价变频多联机产品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

  APF即冷暖式空调全年能耗效率,被认为是目前最为合理的空调能效评价指标,新标准在能效等级、限定值、评价指标等方面都做出了改变。与旧标准IPLV(综合部分符合性能系数)不同的是,APF兼顾了空调的制冷能力与制热因素,因而更为全面。

  空调业内通常有“制冷是本分,制热是本事”一说,意指在制热工况下,空调运行的效果及节能性才是真正评价产品好坏的核心指标。利用空调热泵制热是一种更加节能的方式,节能效果显著。因此,新标准对空调的制冷、制热进行同时考核,针对空调全年在制冷和制热状态下的运转效率,呈现出空调全年使用的性能表现。

  新标准的出台,不仅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更满足了“双碳”目标下,国家节能政策的需要。变频空调已经发展成为主流产品形式,其节能、舒适的使用效果已经被大众广泛认知和接受,因此,能效标准的升级和进步也就顺理成章。

  空调能效评价指标发展至今,从COP(能效比)到IPLV,再到APF,已经历经三个阶段。COP值是用制冷(热)量/输入功率,其比值越大,就代表制冷(热)效率越高,也越节能。由于COP是在名义工况下定义的,因此它不能全面反映空调机组的运行效率。考虑到很多时候,空调机组的运行集中于50%和75%等负荷下,因此AHRI(美国制冷学会)和ASHRAE(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学会)提出了部分负荷系数的概念,IPLV由此诞生并被用来衡量制冷、热泵机组部分负荷工作情况下的运行效果。

  节能评价指标的变迁

  尽管IPLV在COP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主流的能效评价标准,但是IPLV也存在它天生的短板,它只考虑了空调机组在制冷时的部分负荷能效。在主要评价空调产品好坏的制热性能方面,IPLV没有办法给购买者正确的导向。目前,几乎所有的多联机品牌在推出新品的时候都有意将IPLV标注在一个醒目的位置上,并作为宣传卖点,以此来证明自身在节能技术上的领先和超越。事实上,一味追求较高的IPLV值,在某种意义上,不但不能真正体现技术创新和升级带来的价值,甚至成为部分厂家标榜自身的噱头。

  从2008年开始在中国施行,到退出历史舞台,IPLV在中国仅仅活跃了15年。而在最近的十年里,APF是和IPLV伴生的。 APF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3年,APF就已经被提出,并被用于变频分体式空调产品。换言之,APF在此次正式成为多联机能效标准之前,已经在分体式空调产品上实习了十年。显然,APF代替IPLV并非偶然。

  在新修订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标准中,引入了全新的APF指标,对于此类空调产品能效限定值要考察在规定工况条件下,空调制冷和制热运行时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的最小允许值。APF既考虑了空调的制冷能力,同时涵盖了制热因素。

  根据APF标准,风冷式热泵型多联机能效等级指标值分为三个级别。名义制冷量(CC)在14000W以下的产品,1、2、3级能效对应的APF值分别为5.2、4.4、3.6;名义制冷量(CC)在14000W到28000W之间的产品,1、2、3级能效对应的APF值分别为4.8、4.3、3.5;名义制冷量(CC)在28000W到50000W之间的产品,1、2、3级能效对应的APF值分别为4.5、4.2、3.4;名义制冷量(CC)在50000W到68000W之间的产品,1、2、3级能效对应的APF值分别为4.2、4.0、3.3;名义制冷量(CC)在68000W以上的产品,1、2、3级能效对应的APF值分别为4.0、3.8、3.2。

  APF新国标能效等级表

  对中央空调的节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对中央空调的技术和产品的要求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相比IPLV而言,APF引入了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全面的评价指标更能拉大不同厂商之间产品性能的差距,由此,性能更优的空调产品也更容易脱颖而出。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的出台或将淘汰市场上现有20%左右的低能耗产品,同时将放大原本基于IPLV评价体系下同等级别空调产品的性能及节能差距。这就意味着,在IPLV的评价标准下,得到高等级能效评价的产品,很可能在APF的评价体系下,成绩惨淡。事实上,APF将促使全行业空调产品的重新洗牌。某种程度上,对原本就相对低迷的空调市场而言,新标准的实施对很多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不过,尽管阵痛不可避免,对于中国中央空调行业而言,APF新标准将在较长的时间里,对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持续起到促进作用。(温度新媒 孙晔成)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