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知名钢琴教师李晓琳:因为热爱音乐所以坚持!

知名钢琴教师李晓琳:因为热爱音乐所以坚持!
2022年11月16日 17:03

  (文/钱傅仁)高尚、典雅是钢琴的代名词,它深沉厚重、通透纯粹,用黑白键诉说着世界的声音。它不只是贝多芬的《命运第五交响曲》,也是久石让充满希望的《Summer》,更是舒曼《诗人之恋》的浪漫多彩,它带给我们活力、热情,也有温馨与走进内心的互相交流。音乐的丰富多彩,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炽热与美好。

  今天我们通过钢琴教育家艺术家李晓琳的视角去探索钢琴与音乐的多面性,浅谈一下李晓琳老师是如何看待钢琴、看待音乐教育和艺术的。

  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学琴经历吗?

  我从5岁开始学琴,幼儿园的时候看到学校有钢琴,觉得很动听。回家就跟妈妈说,没想到那个时候妈妈马上就买了一架钢琴让我学习,自此就跟钢琴结了缘分。

  问:李老师,艺术在您心里的理解和定义是怎样的?

  李:1、“艺术”的表现方式

  艺术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一个碗、一张桌子、一个花瓶,任何一件普通的物品当你赋予了它独特的线条和诉求,它便开始承载了新的生命力。因此,艺术可以不再仅限于一件物品,它可以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思考方式。

  2、“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试想当我们静观自己的感受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中,脚踏的地毯、入口的杯釉、耳听的分贝、入鼻的气味,这些诉求产生的同时艺术感便产生了,只要人从中获得愉悦与美的感悟就是艺术所赋予在他身上的意义。“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很好的说明了艺术产生的过程一定是在打破某种陈规,因此我想好的艺术家永远都是对这个世界最好奇的人吧!

  问:您平时参加很多社会活动,例如成人师资培训和孩子的钢琴教学都很积极地参与。您为什么会喜欢跟孩子在一起?这会带给您什么样的感受?

  李:孩子面世的态度是我一生最喜爱也是最追求的状态。正如前面所分享,“好奇”永远是艺术的生命源泉,所以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潜质是成人无法企及的。他们对这个世界泛泛了解,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很自然。我喜欢直观感受,不添加“考虑”、“犹豫”、“揣测”,这点孩子们恰好是我的榜样。

  问:如何培养和挖掘学生学琴的兴趣呢?

  李: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枯燥无味的练习时光。多与孩子们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在弹奏练习曲的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好听又符合当下水平的乐曲给学生演奏。我每年也会带学生参加音乐会,鼓励孩子们参加音乐会和比赛,可以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别的孩子的演奏。

  问:有很多人会说“我热爱钢琴”,“我热爱艺术”,这些“热爱”要如何实现呢?怎么才能把热爱坚持到发光,让热爱真的能贯穿生命的始终?

  李:这个问题里有好几个动词,“实现”“坚持”“贯穿”,这些词耳熟能详,熟悉到就快失去份量。但其实它们又是最有力量的词,所以如此带劲儿的词,离不开“勇敢”。当今社会节奏快,追求的成果也要快,这与“热爱”是相悖的。比起漫天的成功学书籍不如多看看人物传记,没有一种成功是可复制的,但是人物传记是可激励的。在我看来成功的前提是沉淀,沉淀的关键是热爱,热爱的资本是勇气。学习艺术的道路任重道远,是因为我们学习的绝对不仅仅是一门手艺,而是历史、文学乃至哲学。有时候很庆幸这是一条“不归路”,没有捷径,没有绝对答案,那种越学越觉自己渺小的知识会让我感到兴奋。勇敢地选择自己的热爱,哪怕这个过程赴汤蹈火。

  音乐具有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在节奏中律动起舞,在旋律里表达情意,在歌声中结交挚友。正所谓“高山流水会知音”,乃人生一大乐事!

  李晓琳老师就像一颗充满活力的小太阳,永远热情洋溢,时刻保持真性情,用她那执着的光、热爱音乐的信念,照耀和感染着身边的人和事。未来,我们会以音乐为媒介,架起国际友谊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音乐。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钢琴钢琴教师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