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亿中流集团董事长刘海峰受邀接受一点资讯专访,分享其自身成长经历以及一亿中流集团发展历程。 成立7年,一亿中流集团迅速发展壮大,朝着“全球卓越的产业全要素赋能平台”加速前进,刘海峰称其为“一条苦行僧之路”,这其中发生了许多故事,以下是本次采访全部文字内容及视频内容。
中国这十年,是逆流而上的十年。惊涛骇浪中,中国这艘大船冲破障碍,以更坚定的开放步伐拥抱全球化,让世界听到了振聋发聩的中国声音。
有这样一家公司,带着“赤子之心、成人达己”的价值观,从无到有,从一束微光,到点亮漫天繁星。
有这样一个人,带着对腰部企业的共情,坚定地选择陪伴。
这家公司就是一亿中流集团,这个人就是一亿中流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海峰。
非常荣幸,一点资讯杭州新闻中心能采访到刘总,为我们讲述这个从微光变成繁星的故事,与我们一同展望下一个十年里更加浩瀚的星辰大海。
问:您在北大学的是战略与组织管理,用十年时间成为亚洲最大咨询管理企业的董事会成员,您收获了什么?又是什么让您决定放弃这一切,走上服务腰部企业之路?
答: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大学老师,毕业时我就很想创业,但他告诫我:想做大事,必先内修。 你见识过很多企业的兴衰成败吗?你见识过企业的兴衰成败吗?你带过团队,管理过公司吗?
因为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我选择了咨询行业,开启了我的第一段职业生涯。当时,我觉得两三年足够了,后来发现商业世界何其大,要学的东西何其多。没想到我竟沉下心苦修了十年“内功”。
这十年,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个火种——我不仅要成为企业的服务者,更希望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对于成熟企业或上市公司,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参与进去;而对于营收千万级至亿元级的腰部企业,我们有足够的耐心陪伴他们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给予他们更长情的陪伴,建立战友情谊,成为他们的一份子,同时圆我们一个实业梦。所以2015年,我职业生涯的第二个10年,我带着团队来到杭州,开辟了一亿中流的业务版图。
问:创业之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这一路,您认为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一亿中流又是如何应对的?
答:大家都喜欢服务即将“开花结果”的企业,都希望在更短时间有所收获。所以这一路,我常常戏称为“苦行僧之路”,需要的是延迟享受与真正长远的目光,这也是我跟各位同事们达成的创业共识。我们也在拷问自己,能不能忍受“取经”路上的坎坷波折,有没有能力去帮助这些企业家做得更好一些?
第一大挑战,是短期收入不多。 本来拿百万年薪的人,如何坚持拿很低的薪水,来换取成功的可能;如何维持公司正常运转,保障员工的基础收入,都是要解决的难题。
第二大挑战,是企业家的坚持。 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成功七成靠自己,三成靠外力。企业家们如何在自己选择的赛道上坚持,顺势而为;如何不断运用外力优化自己,弥补短板,借力而上。
为了解决这两大挑战,我们形成了“一亿中流模式”:短长结合、轻重结合。
短 ,指基础性收费,收费看似少,但通过细水长流,不断积累,能维持公司健康良性运转。
长 ,指投资回报。我们看重的是企业三、五、十年的发展,我们成为企业的股东,陪伴他们成长,获取回报,这是个长线的生意。
轻 ,指战略研究院,是个轻资产的公司,上百号专家核心的成本是人力。战略研究院解决的是聚拢企业家的作用,通过解决他们的战略问题、资本问题、个性化的规划问题,来实现我们数百人团队的自力更生,让我们完成“自运转”。
重 ,指的是一亿中流加速器,相对来说是重资产。一个2万方的楼宇改造,动辄要上千万的投入。在一个物理场景里面,左手牵企业,右手牵政府,实现稳定且持续的增长过程。
这“一短一长、一轻一重”就是一亿中流在模式上创新探索的核心路径。
问:“一亿中流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切实有效,并且适应快速发展,我很好奇,一亿中流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答:中国几千万家企业中,我们的服务对象可能不是最闪耀、最亮丽的,但我觉得,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一亿中流”这个阶段走过来的,“一亿中流”企业比起还在生存期的双创企业,创造辉煌的成功率一定更高。我们做的,就是让这个成功率变得更高一些。
我们要陪伴一批中国的新力量,寻找胸前印着“智”的一批人。他们愿意凭借更专业的方法选择更好的产业、更好的赛道、更有发展潜力的空间,利用更专业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商业模式,借助更多的产业资本、政府力量去发展,我们把他们概括为“专业级赛手”。
不可否认,我们现在正遇到巨大的挑战,但所有的挑战和困难都是无差别的市场环境,人才是最大的变量。非专业级赛手在这个环境里会选择躺平,而专业级赛手越是在经济危难时,越是彰显英雄本色。
一亿中流未来在中国要陪伴一批各领域的“专业级赛手”,不断地顺势借力,走向未来的2035,成为我们祖国伟大崛起的历史进程里真正的一批中流砥柱和腰部力量。
给腰部企业的寄语:不抱怨,不躺平,有目标,沉住气,踏实干。
一亿中流集团:
2015 年创立至今,一亿中流集团坚定不移地深耕腰部企业服务,精准赋能,逐渐形成八大生态服务体系,每年聚拢、深度服务近5000家企业,历史服务企业超2万家,超过300人的服务团队,塑造中国领先的全要素重度赋能平台。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