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生物试剂产业需求旺盛 翌圣生物助力“卡脖子”难题

生物试剂产业需求旺盛 翌圣生物助力“卡脖子”难题
2022年11月22日 18:01

  11月1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翌圣生物”)上会通知,公司将于11月25日进行科创板IPO上会审核。公开资料显示,翌圣生物是一家以蛋白质改造和酶进化技术为驱动,聚焦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核心原料,从事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生物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生物科技企业,也是国内生物试剂领域少数兼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生物科技企业。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促进生物试剂产业发展

  生物试剂作为生命科学产业的核心工具之一,是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随着国家对生命科学领域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的日臻完善,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健康意识日益提高及国内医疗卫生健康体系不断完善,导致不同应用领域对生物试剂产业链相关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生物试剂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政府机构对生物试剂产业链本土化给予重视和支持。国务院、国家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积极推动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2022年5月,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出台,在高通量基因测序、生物检测、合成生物、细胞治疗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行业内企事业单位加大相关投入,将加速生物试剂行业的国产化进程。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生物试剂科研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9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3%,增速高于同期全球生物试剂市场,预计2026年将达到398亿元的规模,2021年至2026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8%。随着国家对生命科学研究和生命科学产业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政策倾斜不断加码,科研经费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同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将持续推动生命科学产业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

  持续提升技术能力 致力于生物试剂产业国产替代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起步较晚,与进口厂商相比,在技术层面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生物试剂供应链本土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产业链自给自足已逐渐成为各方共识。各级政府、企业及科研单位都对此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宏观政策对国内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予以支持和鼓励,争取尽快实现生物试剂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目标。

  据国元证券分析认为,“生物试剂的开发和生产涉及学科众多、工艺环节复杂、需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批间一致性,且品类繁多、需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升级迭代,在技术和经验上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公司瞄准生物试剂“卡脖子”难题,依托在生物试剂产品多年的研发投入、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公司已自主研发并建立了双向分子酶理性设计与定向进化平台、蛋白高密度发酵与超洁净纯化平台、分子诊断试剂关键原料研发平台、高通量测序建库试剂创新研发平台、高性能单克隆抗体研发平台和mRNA医药应用研发平台六大核心技术平台,并借此打通分子酶、蛋白、抗体、核酸、细胞的技术开发路径,是国内少数能够同时覆盖三大品类生物试剂研发和生产的生物科技企业。

  其中,双向分子酶理性设计与定向进化平台对公司保持在分子酶改造与进化领域中独特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了公司分子酶的活性、灵敏度、稳定性、扩增效率、扩增长度和抑制剂耐受性等一系列技术指标;蛋白高密度发酵与超洁净纯化平台具备超洁净分子酶生产能力,按照准GMP级别建立的超洁净生产线能够逐级精准去除杂质蛋白、宿主DNA残留和内毒素残留等各项残留,能够满足诊断与检测试剂和药用原料的产品开发需求;高性能单克隆抗体研发平台负责研制与分子酶配套使用的抗体,保障公司抗体原料的质量可靠、性能优良和供应稳定;以上三个平台共同为分子诊断试剂关键原料研发平台、高通量测序建库试剂创新研发平台和mRNA医药应用研发平台提供研发和生产的关键原料,保障了公司核心原料品质的稳定和供应链的安全可控。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研项目数量为184个,较2021年末增加了74个,并拥有20项专利和45项软件著作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

  产品种类丰富 深受众多客户认可

  生物试剂作为生命科学产业链的上游核心原料,应用场景丰富,产品规格和种类繁多。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1-6月,公司研发和生产的生物试剂超过1,800种,其中分子类生物试剂超过1,000种、蛋白类生物试剂超过430种、细胞类生物试剂超过370种。

  凭借着丰富的产品种类和优秀的产品品质,翌圣生物收获了一批知名客户且高度认可。报告期内,公司合作客户总数超过8,600家,其中科研客户超过5,900家,工业客户超过2,700家。科研客户方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顶尖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产品多次被科研工作者使用在其发表的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论文中;工业客户方面,公司是华大基因、之江生物、圣湘生物、万孚生物、迪安诊断、思路迪生物等知名高通量测序和体外诊断企业的上游生物试剂供应商;同时也与恒瑞医药、金斯瑞生物科技、斯微生物、齐鲁制药、复星凯特、君实生物等生物医药领域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据招股书显示,未来公司将持续专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擘画创新蓝图,稳步实现“立足中国、引领亚太、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目标,努力提升驱动产业变革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客户提供质量上乘、品质稳定、性能优异、安全可靠、技术领先的生命科学类产品,致力于“成为全球生命科学工具产业的TOP 10”。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