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无锡高新区20年,“开放、创新、务实、争先”的高新区精神融入了先导的企业精神,先导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服务商、全球领先的锂电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现在正朝着世界级智能装备领军企业伟大愿景前进。先导从无锡高新区起步,未来也将跟随着高新区共同成长,希望高新区的发展越来越好。
——王燕清
走进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锂电池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车间,摆放着的一排排设备,外观看似普通,里面却是由上万个复杂的零部件组成的,这些设备最终将发往全球市场,在一家家新能源电池和汽车客户现场组合成一条条智能工厂产线。
这家原先默默无闻的民营企业,20年来发展轨迹呈现了“指数级”上涨,已经成长为全球新能源装备的龙头企业。而作为先导的创始人、董事长,王燕清被称为“草根”起家的优秀企业家,在无锡高新区这块热土上,他用20年的努力,把一个三人的小厂办成了一家市值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
01
草根创业
要做就做第一
“我在创业之初是一穷二白,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全凭两个字——努力。”王燕清一开始就袒露了创业成功的根本秘诀。
无锡普通农家出身的王燕清,却对机械、设备、电子有着天生的领悟力。年轻时,他在国营厂担任设备助理工程师,负责维修和管理先进的进口设备。王燕清干活非常勤快,也很能干,是个“技术狂”,一些进口设备出现疑难问题都是他去攻关。凭借着刻苦钻研,十几年间王燕清积累了很多电子技术经验。
技术是有了,但生活依旧很窘迫。“结婚时,我甚至连个戒指都买不起。”迫于生计的王燕清1999年选择辞职,当时他借了8万块钱作为启动资金,租了一间破仓库做工厂,仅雇了两个60多岁的退休老工人,便开始创业。他回忆说,“那时我自己既当工程师,又当钳工、电工,所有的设计、装配、编程、调试都是我一个人完成。在这个破仓库里,我一住就是四年。经常是没日没夜地安装、调试。”
即使后来先导成为拥有17000名员工、超5000名研发工程师的大集团,王燕清依旧是企业的“头号”工程师,他始终拼在一线,遇到大项目,他会与工程师们同吃同住,甚至连夜奋战。
“要做就做第一!”这是王燕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先导能够在全球市场打响品牌,靠的就是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多年来,先导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上不断加码,每年研发投入占总销售额的10%以上,最高的一年甚至达到15%,超过10亿元。截至目前,先导建有3个省级研发创新平台,拥有2000多项授权专利,年开发60种以上新产品。
几年前,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日本松下为弥补自有装备厂的产能不足,在全球考察。“当时松下提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求我们制造的圆柱卷绕机每分钟能生产30个锂电池裸电芯,而他们自己的设备只能做到每分钟20个左右。”王燕清咬牙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花大力气投入研发,经过不断地调试改进,终于实现了每分钟30个的目标,这是当时全球这方面的最高效率。此后,日本企业对先导刮目相看,大单随之而来。
以松下合作为起点,先导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专注高端装备,不仅推动实现了中国新能源装备产业链的完全国产化,而且同大众、宝马、特斯拉、LG新能源、三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全球知名电池和汽车主机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先导在新能源锂电池装备领域市场占有率不仅是中国第一,更是欧洲第一、全球第一。
02
前瞻布局
每一步都踏准了风口
“创业需要灵感。”王燕清频频地说起这句话,在他看来,相比努力,对市场的敏锐度更是作为一名企业家的优秀特质。
2002年,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王燕清来到了无锡创业的热土——高新区,买了一块地,开始了规模化生产,从此正式进入“先导时代”。
#FormatImgID_6#
先导成立初始,产品是电容器设备,先导不仅实现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国产替代,更是将设备产品卖到了美国、日本,短短7年便做到了全球行业前三。但王燕清敏锐地发现,国外那些电容器设备竞争对手开始逐步向锂电设备转型。“那时候我国的锂电设备厂家还很少,高端锂电池设备都被日韩企业垄断。”看准了全球新能源发展的前景,先导智能开始进军锂电池装备行业。
企业家就像船长一样,掌握着企业的命运和方向,而选对方向,甚至比努力更重要。“一个企业需要拥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才能生生不息。”先导一步步成长壮大,这一切离不开掌舵者王燕清的战略眼光,回首企业20年发展历程,可以说“我每一步都选对了方向、踏准了风口。”
方向对了,努力才有价值。王燕清和团队既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敬畏和警觉,也拥有“瞭望远方”的信念和无畏,一次次审时度势、积极应变、笃定行进。作为无锡高新区的明星企业,先导的成长可以说与高新区的发展同频共振。它的每一次转型,都和区域产业发展完美契合。 先导的产业目前已覆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智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机器视觉八大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新能源装备大王” 。
而对于培育、孵化优质企业,高新区也是不遗余力。王燕清说,先导需要的原材料有上万种,大小供应商有上千家,大多在长三角地区,受到疫情冲击,供应商停产、仓库里物品取不出、运输找不到车,外市员工进不来……随时都有停产的可能。为保障企业供应链、物流链不掉链子,高新区专门为先导设立了一个保供微信群, “里面不仅有发改、工信、星洲工业园等职能部门、园区的领导,甚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分管副书记等领导都在群里,第一时间为我们解决问题。”
疫情挡不住政企守望相助的深情,在今年7月高新区遭受的疫情中,王燕清个人捐出爱心款2000万元,用于全区的疫情防控。诚意满满的“真金白银”,体现出他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传递着政企携手同行、共度时艰的决心与信心。
03
立足中国
做全球领先的先导
“草根”起步,成就一个国际知名品牌,超越同行、引领世界,这是很多创业者的梦想,同样也是王燕清的梦想。相比创业初始时的心态,他坦言,那时候赚钱可能是第一位的,但现在,攻下一个个“全球第一”的成就感,是他坚持越走越远的最大动力。
“现在已经是全球化的竞争,先导要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王燕清说出了下一步先导的方向。“国家力争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仍能主导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进程,我们要牢记中国高端装备智造的使命,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成为世界级的智能装备领军企业”。
在王燕清的长期战略规划中,先导从国产替代到出口欧美,最终要实现的是全球跨越,在他的规划下,先导的国际化布局走得既前瞻又非常扎实。从创业伊始,先导就同日韩装备企业在中国市场、欧美市场、日韩市场进行直面厮杀,造就了扎实的国际化基本功,基本上实现了在中国市场的行业第一地位和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可。
进入新能源全球化发展浪潮,先导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化布局,从最早建立美国分公司、日本分公司、韩国分公司,到进一步设立瑞典、德国、法国、土耳其、印度、斯洛伐克等海外分子公司,到2022年,先导已然成为拥有11家海外分子公司、16个国家雇员、近1000名长期海外员工团队的初步具备国际化的全球化企业。 同时,先导产品远销美、日、德、法、英、印、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海外订单占到了全部订单的30%以上。
“先导具备的不只是国际化的战略视野和战略布局,我们的研发创新、人才团队、本土服务都在一步步地实现国际化,近期我们还收购了德国的自动化公司来增强欧洲本土的技术服务能力。”王燕清认为,未来的先导,一定是一家世界级的智能装备领军企业 。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中国先进制造业需要先进装备。”王燕清表示,先导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是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的实力。身处全球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先导智能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引领下,专注智能制造、完善产业布局、引领国产装备不断走向全球、努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王燕清 现任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江苏省总商会理事会副会长、无锡市人大代表、新吴区工商联副主席、无锡市总商会副会长、无锡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曾获“江苏省优秀企业家”“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优秀企业家” “《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50位最佳CEO”“无锡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个人拥有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开发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6项,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主持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等省部级项目5项。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