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资本市场经历了持续分化与震荡。面对市场的起伏,投资者应该如何认识市场、认识周期、认识波动?投资中,什么是不变的,什么会持续变化的?
雪球创始人、董事长方三文, 同时也是一名专业投资者,他时常在雪球APP上解答着球友们各种各样的投资问题,“有问题找方丈”也成为了雪球用户的一大习惯。
11月14日开始,雪球上线了2022雪球嘉年华系列活动,特别设置了“嘉年华,我问方丈”互动环节,邀请广大用户向方三文提问。11月24日,雪球从近千个用户的问题中,选取了部分优质问题,邀请方三文来了一场线上直播回答。
以下为方三文直播答疑精选:
“你能赚到什么钱,你就去赚什么钱”
用户“YSCWB”: 投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方三文: 我记得前几天,好像有一个人问过我一个类似的问题,但他不是说投资成功,而是大概类似于生活中的成功,或者过上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什么因素?我说,可能包括正确的方向,清晰的目标,持续的努力,以及不错的运气。
我想投资也是这样,正确的方向,清晰的目标,持续不懈的努力和不错的运气。这些里面任何相对成功的人,都会强调运气的作用,但运气是我们作为个体非常难以把握的,所以,能把握的,还是前面的“正确的方向,清晰的目标,不懈的努力”,在投资上说,就是你要建立一个符合你的资源、条件的投资目标,然后,你有实现这个目标的清晰方法,你在这个方法上持续努力,会提升自己投资成功的概率。
用户“MOEFB”: 投资可以通过自学而习得吗?
方三文: 当然。投资中大部分能力,其实都可以通过自学习得的,甚至可以这么说,整个投资这门学问只能通过自学而来。我们去看书,看视频,去商学院上课,可以学到很多投资需要的技能,比如,对公司、对商业的分析能力,对财务的分析能力,但这些东西,要把它合成投资学,只有你自己能够合成,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帮你。所以,理论上来讲,投资不但是可以通过自学而得,甚至只能通过自学而得。
用户“冠林投资笔记”: 怎么维持开心的投资心态?
方三文: 如果天天赚钱我当然很开心,但问题是,任何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那怎么建立相对开心的投资心态呢?我觉得有几个:
1. 投资目标相对于你的能力、资源来说,是比较现实的。比如说,我买个余额宝,获取3%的回报我就很满意了,那你就买个余额宝,果然实现了3%的回报,那你当然就很开心了,这就挺好。
2. 建立你的投资出发点跟结果之间相对好的逻辑关系,你就会开心一点。比如,我自称是一个价值投资,天天分析公司的基本面,然后你要想一想,公司的基本面跟股价的关系是长期的、模糊的关系,这时候要是天天盯着股价,今天跌3%,明天涨5%,这和你做公司的基本面分析是没关系的,天天盯着这个不可能开心,因为你搞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你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发现公司基本面决定不了股价,但能决定相对长期的公司经营和它的自由现金流,如果你在相对长期的角度,以经营和现金流验证你投资的正确率,那你大概率会开心一些。
用户“无月夜”: 从做投资的角度,肯定是接触越多信息越好,反过来输入得越多,越难作出决策。
方三文: 我觉得不是,绝对不是因为你接触信息少,才越容易作出决策,不是这样。当然,你接触的信息多了,你要能够分析、排出这些信息的权重,这个东西是重要的,这个东西是不重要的,相对来说,你做出决策就会容易一些。如果你把所有信息都扁平化排布,那我觉得如果你的信息越多,确实会决策越困难。
用户“无月夜”: 您觉得投资应该让自己被各种宏观信息、热点信息包围吗?我们分别应该从一手信息和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得什么?
方三文: 确实,每天的宏观信息、热点信息是非常多的,如果你被它们包围,甚至以它们作为你的投资决策依据,那你投资每天的变量是非常多的,可能你就会每天疲于奔命地应付这些变量。
我们分别应该从一手信息与从别人的交流中获得什么?如果你是基于股价的投资者,那你肯定要从这些信息里,捕捉你认为会影响股价的信息;对于以公司商业为主要决策因素的投资者来说,当然应该捕捉跟公司商业相关的信息。你是一个怎样的投资人,你就应该去获取和你投资方法策略相对应的信息,这样,信息就对你有用,不然信息对你纯粹就是干扰。
用户“V50”: 投资到底应该赚什么钱?
方三文: 没有人能够给你答案,应该赚什么钱。应该是你能赚到什么钱,你就去赚什么钱。
用户“山有木兮”: 国内会有类似于耶鲁模式这种偏权益、多分散、重品类,且普通高净值客户可以买得到的产品吗?
方三文: 根据自己的偏好,你完全可以现在利用场内或场外的ETF,非常低成本、非常便捷地实现你的投资策略。
当然,每个人的配置不同,我们从大类来说有两个维度:
1、资产大类配置。比如你要有股有债的话,可以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股票ETF来实现;债可以用债券基金实现。
2、国别配置。比如有一些中国的,有一些美国的,现在,无论是用场内还是场外的ETF,都容易实现。所以,我的答案是不但买得到,而且非常容易买到,成本极低,而且非常方便,按你的偏好自己实现自主配置。我们还是得感谢中国资本市场的进步,品类极大丰富,交易成本下降得很多。
用户“收获的季节”: 您觉得对投资最有帮助的书籍是哪几本?
方三文 :我觉得最有帮助的书籍是格雷厄姆写的《聪明的投资者》。
“投资里,大趋势是不变的”
用户“岑山秀水”: 价值和价格背离一定会修复吗?
方三文: 我觉得不一定修复,这是很正常的,股价无法预测。但公司的自由现金流,甚至它的分红,是相对可以把握的,如果你以公司的自由现金流甚至分红,作为你投资最终的实现办法,其实,它的价格背离对你来说不是问题。事实上,比如一只股票现在分红是10%,分红不变,而股价跌了50%,分红就变成了20%,这对于投资者来说,难道不是好事吗?所以,如果你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股价上,总体上来说,你就会陷入烦恼之中,但如果你回到商业和自由现金流、分红、回购上,你的烦恼会少很多,而且,你有相对可以把握的东西,不会被你无法把握的东西带来无尽的烦恼。
用户“资本321”: 在投资领域什么是不变的,什么是一直变化的。
方三文: 什么是一直变的,很简单,股价一直在变,涨和跌。什么是不变的,我觉得也比较简单,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这个大趋势不会变。
在这个背景下,放在相对长期的时间来看,上市公司创造的商业价值,创造的自由现金流会持续增长,这个东西也不会变,所以,如果简单概括,股市就是不停震荡,持续上涨,震荡的就是每天变的东西,持续上涨就是不变的东西,当然,这个东西是同时发生的,放在越短时间里,你只看到震荡,放在越长时间里,你看到的就是上涨。
用户“清泉ZON”: 抛开地缘政治,股市最困难时期过去了吗?
方三文: 我不知道股市最困难的时期过去了,但我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困难的时间越长,它离“过去”会越近。长期来说,股市的波动还是会均值回归。
用户“Fourpoint”: 经济总是有周期的,对小体量的投资者来说,如果低估期长达三五年甚至十多年,应该如何度过呢?
方三文: 经济周期跟你的体量没有关系,对体量大的投资者来说,它是这个周期,对体量小的投资者来说,它也是这个周期。当然,可能你的收入不如大体量的投资者,但我觉得恰好相反,净值相对低的投资者,工薪收入占他资产的比例更高,所以,他只要好好工作,他的抗波动能力反而是比高净值用户更强,你说怎样度过这个周期?就是好好工作,提高收入,那周期对你就不是问题。
用户“天真的叶子”: 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财富自由?
方三文: 我觉得很容易实现财富自由,就是压缩自己花钱的欲望,你很快就自由了。
“选好的商业模式,有认知,价格合适”
用户“现在适合买ETF”: 方丈你是怎么选股的?怎么判断未来趋势?
方三文: 我的选股大概是这样,我认为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好的,通常正好是我可以根据我的生活、工作经验,对这些公司相对有一些认知,我觉得买的时候价格相对合适,大概就是这样选股票,所以,我能选的股票,总体上是比较有限的,持有的股票比较有限,买卖频次也比较有限,我没有能力自认为了解很多公司,也没有能力准确把握公司股价甚至商业周期的高低点,然后进行高抛低吸,所以,我选股就是刚才说的这种,商业模式好,正好我又有些认知的。
怎么样判断未来趋势?总体上,我非常难以判断未来趋势,现在我做投资工作也有二十多年了,我在过去做过什么判断呢?到现在为止,我只做过两个大的判断:
1、我自己在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一家报社工作,这是媒体工作,这时候我就有一个判断,我判断报纸这个媒体会被互联网取代,这是我这时候做的判断,相对于这个判断,后来我就离开报社去了互联网工作。
2、我到互联网之后,是在门户网站这样一个产品形态里工作,2005年之后,就慢慢形成了一个判断,我觉得手机会取代电脑成为主流的上网工具,基于这个判断,现在雪球的核心产品是一个商业APP,我就做了这个事情,到现在为止,大概只做过这两个大的趋势判断。
运气稍微好一点,判断没有出现很大偏差,而且,我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你问接下来有什么趋势?我要告诉大家,现在我没有什么趋势性判断,我不知道,也许哪天会有,但现在我没有。
用户“平凡中前进”: 对估值的理解,我发现很多高估值的企业很好但买不下手,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方三文: 如果估值是写在纸上的,写在数据库里的估值,比如这个公司的PE是多少,PB是多少,分红是多少,这个东西就不需要估值,就写在那里,很清楚的。但问题是,投资是投未来,我举个简单的例子,风投,过去说的VC。VC投资时,这家公司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本还没有挣钱,可能还没有商业模式,甚至可能还没有员工,只有一个idea,甚至idea没有,我听过最极端的是,“我要去创业了,我也不知道创什么”,然后就有人给他投资了。
这里面估值是什么呢?投资是投未来,你对未来的判断越清晰,你就越能够不受当下静态估值的影响,比如,假设我们确定一个公司每年能增长100%,你看现在它的市盈率是100倍,你说它是高估还是低估?我可以告诉你,非常显然是低估。有没有很多年能持续增长100%的公司?我见过不少,当然这是过去发生的,现在我很难找到能确定它将来每年增长100%的公司,但过去曾经发生过这样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基于对它未来的分析去估值。如果你认为分析不了未来,那你就按当下的估值去估值,这都没有问题。
用户“股市的小可爱”: 对于资金量不大的散户而言,分散持股好还是集中持股好?
方三文: 其实这跟资金量大小无关,还是跟你自己的认知和投资风格有关,比如你对某个行业、某个公司有超出常人的认知,那你当然可以集中持股。我觉得有个很好玩的现象,多年前,我跟一个营业部的老总聊天,我说你们营业部里那些人那么多年了,你看他们赚钱吗?有什么用户是赚钱的?他说有一个用户最赚钱,他只持有一家公司,这个公司说不上特别优秀,你问这个投资者为什么持有这个公司,他说,因为我跟这个老板熟,我看他很有钱了,还坐个破奥迪,觉得这个老板可能不错。这显然是很个人化、很感性的认知,他采取了与之相匹配的非常集中的持股策略,最后他的投资收益是很好的。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认知优势,或者你不喜欢这样的认知方式,那你当然应该分散,相比买十只二十只股票,你直接买ETF我觉得更适合。
用户“C-c_C-c”: 公募和私募基金机构挣钱而基民不挣钱的难题如何破解?
方三文: 有个很有意思的统计,我们讲公募,过去中国不说指数基金,就说主动管理型的公募基金,长期来说回报是相当不错的,它大概能够跑赢上证指数将近10个点,投资这些基金的基民收益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差异呢?其实有很多原因,有一些是统计口径的原因,比如,业绩表现不好的基金关停了,这会有影响,但基民不挣钱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基民择时,高吸低抛,到了牛市中后期,他才来买这个基金,到了熊市中期时割肉离场,这是基民不赚钱的根本原因。
基民如何挣钱呢?当然你可以反过来低吸高抛,能择时,但通常来说你没有择时的能力,如果有的话就太好了。如果承认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其实也很简单,定投。根据你的收入,不管市场高还是低,每个月以固定的资金去投资,长期来说你至少可以获得平均回报。
用户“逆流而上EZ”: 对于偏股型私募与公募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否公募的费用优势明显,私募更适合哪类投资者?
方三文: 当然是公募费用优势明显,公募里ETF的费用优势更加明显,所以,我强烈建议投资者用投资ETF的办法来投资。私募更适合哪类投资者?可能私募更适合一些用户觉得他能通过挑选私募获得超额收益,私募可能更适合这样的投资者。
用户“掠影魔女”: 方丈自己是如何从一名投资高手过渡到均衡配置的?经历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改变了策略?
方三文: 首先我不是一名投资高手,而且现在我自己的持仓总体上是不均衡的。我建议别的用户配置都是进行全球化指数基金配置,这更像均衡配置。我觉得这样的配置,逻辑上简单清晰,操作上也简单方便,适合大多数投资者。慢慢投资久了就会知道,认知具体的商业、公司都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退一步,不纠结具体的公司和商业,就做大类资产配置,这种方式是适合大多数人的,减少了很多烦恼。
“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持续的”
用户“雪月轮回”: 在这次互联网泡沫行情破灭过程中,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方三文: 市场总是这样,一轮轮的,泡沫破灭了,又重生了,只有泡沫破灭以后,才能确定泡沫,我们事先很难准确把握泡沫,比如,泡沫时你说为什么不逃顶,为什么不做空,我当然非常希望自己有这个能力,但我非常早时就确定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不能做什么。
用户“碧海蓝天一万”: 中概互联跌了三年,未来一年有机会吗?
方三文: 我不知道机会是不是指股价上涨,如果是问股价上涨,我不知道。
但可以说两点,互联网这个产业,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持续的,并不会因为它跌了三年我们就不用互联网服务了,互联网公司就不挣钱了。
既然这个商业是有价值的,跌了三年,它的估值比之前低了,当然会更有投资价值,从这个角度,我觉得不但有机会,而且,我会说机会来了。但我强调一点,我这里说的机会,不是指股价会立即上涨,如果你问股价是不是会立刻上涨,我的回答是:不知道。
用户“朱酒”: 互联网为什么最近几年没有出现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这样的划时代产品,未来几年最有可能出现的划时代产品会在哪个领域?
方三文: 首先描述的现象是对的,我们回头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产品,其实原因是可以分析的:
1、网速提升。网速提升又产生两个后果: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增多,一些不可能的服务实现了,比如,十年前在手机上看电视连续剧这是无法想象的。
2、手机取代电脑,网速提升,手机取代电脑成为主要的上网设备,手机取代电脑出现了什么特征?其实是两个:上网时间增多了,你跟互联网服务的链接强化了,增加了很多上网时间;手机里的信息比电脑丰富,所以,很多个性化服务可以实现,过去出现的这些划时代产品都是基于两点:网速提升;手机取代电脑。这两个技术进步催生了很多划时代产品。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