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36氪WISE2022未来能源创投新风向大会顺利举办。本次大会以「临界点」为主题,聚焦新能源市场,涵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多个细分场景,通过汇聚新能源产业、资本、学术等领域的朋友,全方位探讨当下我国新能源市场的产业生态与发展变革,展望未来新能源产业的趋势动向与新增长点。
太蓝新能源继上榜36氪「WISE2022未来能源行业高成长公司」之后,再次成功入选「WISE2022新经济之王年度企业名册」,在绿色能源、动力电池赛道获得业界的一致肯定。太蓝新能源受邀参加会议,同时太蓝新能源研究院战略部总工王莹莹博士进行了《技术创新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主题分享。
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300Wh/kg左右,逐渐达到理论极限,下一步发展固态电池或者逐渐过渡到全固态锂电池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从液态走向固态,这一路线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有机液态电解液和隔膜,该材料的主要的优势是不可燃、不短路,而且固态电解质可能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锂枝晶无法刺穿,这将大大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但是固态电池技术面临着很高的挑战,因为固态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固-固接触”比较差,会产生很高的界面阻抗,另外固态电解质的体相离子电导率相对比较低。解决高的界面阻抗和低的电导率是实现固态锂电产业化的关键。
太蓝新能源长期聚焦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太蓝新能源研究院深耕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在生产加工方面的关键技术,也是太蓝主要攻破的技术难关。太蓝新能源自主研发生产的半固态锂电池相对于传统液系电池,整体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安全性更好、续航里程提高、倍率性能优秀。因为可复用传统液态电池的成熟工艺,半固态锂电池的良品率很高;同时减少了隔膜和电解液等直接材料的使用,成本大幅度降低。太蓝的半固态电池可以兼容现有的正负极材料主材、粘结剂等辅材,甚至是电芯型号体系,通过就地取材,无需额外的研发成本。
太蓝新能源通过材料创新启用高性能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该电解质具有很高的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并且材料表面创建了界面柔性层,实现电解质与电极的良好接触,该体系可以很好地解决离子电导率和界面阻抗的问题。太蓝新能源研究院和重庆生产制造基地通过工艺创新定制新的设备,研发出电解质超薄膜制备技术和界面柔化技术,并且兼容现有液系电池的工艺体系,可以快速投产。通过攻克电导率和界面阻抗等问题,太蓝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现已做到300-350Wh/kg,并且已经升级到400Wh/kg,倍率性能大幅度提升,达到6C。所产电池寿命已经提升至大于1500次循环,生产成本也在慢慢降低。且产线可以慢慢减少液态电解液的使用,平滑地迈入全固态时代。
太蓝新能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和新能源科技产业化联合研发中心(研发总部)位于北京,在重庆和安徽设有半固态中试线和产线,明后年公司将继续拓展10GWh+的半固态量产线建设,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中期将继续发展20GWh+的动力和储能半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也会布局GWh的全固态量产线。近期太蓝重庆工厂量产在即,属于在业内最早实现半固态电池产业化的电池厂商。目前公司已储备多家意向客户,自主研发生产的30Ah半固态锂离子电池已完成“首批”主机厂送样测试,各项数据指标及性能表现优异,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凭借优秀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生态,太蓝新能源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为新能源行业发展献智献力。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