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上观新闻解读人工智能产业 复深蓝接受采访

上观新闻解读人工智能产业 复深蓝接受采访
2022年12月08日 15:04

  人工智能热潮方兴未艾,人们一度期待它像上世纪后半叶的互联网技术一样,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但事实上,人工智能的渗透似乎没有当初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预料的那般,人工智能“完全自主”阶段还未到临。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它们几乎都处于亏损“烧钱”状态。

  带着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关切,上观新闻记者采访和调研了上海人工智能领域的数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做了《普遍亏损的人工智能如何为万物赋能?》的专题报道。在报道总结认为:“更聪明、更便宜,人工智能期待走向人间”,其中在应用层面,人工智能正面临着长尾问题的挑战;而在经济性上,亟待解决的是高额的数据成本问题。

  其中,上海复深蓝软件作为代表企业接受了采访。2004年创办的上海复深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传统软件企业,2019年组建了人工智能小组,并逐步扩展为两个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及一个联合实验室,致力于人工智能在金融等领域场景落地。

  对于人工智能接下来要走的路,复深蓝创始人杨万强相信,人工智能会像当初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一样,慢慢被突破,变成大家都掌握的平台性技术,并深刻改变世界。

  杨万强告诉记者:“人工智能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天池之水,而应当是水润万物之水。”没错,更聪明、更便宜,人工智能期待走向人间,也期待着水润万物。

  该篇报道指出:人工智能落地慢,很大程度上缘于它还不够“智能”。人工智能依赖的深度学习方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统计方法,没有人类大脑的诸多认知能力,不像人类那样会运用“自上而下”的推理来理解世界的运行方式。因此人工智能只是依据海量“训练数据”规定的方式把输入与输出联系起来。一旦遇到罕见而缺乏数据的“怪事”,它往往束手无策。

  除了技术,还有成本原因。众所周知,人工智能需要大量“训练数据”,但是数据成本一般都很高。另外,据《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白皮书》估算,目前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缺口高达500万,人才短缺也是导致成本增加的核心原因之一。

  目前,复深蓝正在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加速沉淀,未来将继续秉持人工智能“水润万物”的理念,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赋能金融数字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创新应用。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