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2022信用论坛,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信用建设

2022信用论坛,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信用建设
2022年12月19日 12:29

  12月16日,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主题的2022信用北京(第八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暨京津冀(晋)信用协同交流会(简称“信用论坛”)成功举办。

  本届信用论坛是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指导下,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联合主办,北京中关村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联合承办,通过线上方式举行的。

  除指导单位、主承办方单位相关领导外,北京市政府、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等单位领导,信用、金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信用企业代表也出席了本次论坛。直播观看人数达2.51万人。

  创新信用监管模式,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

  作为国内信用领域的年度盛会、北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风向标,本届论坛全面展示北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京津冀(晋)信用合作共建、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与信用应用的丰硕成果,邀请业界精英共同探讨了推进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发展思路。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姜广智表示,近年来,北京市社会信用建设水平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构建了社会信用政策制度体系和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机制;大力推进了“6+4”综合监管机制建设;信用+创新应用突出;与兄弟省市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京津冀(晋)信用合作共建,在区域信用标准协同、信用信息共享、守信联合激励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下一阶段,北京将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创新,坚持以“风险+信用”为核心,全面推进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信用监管,提高风险防范化解的前瞻性、系统性、协同性;二是大力推进信用创新应用,鼓励社会机构在养老、家政、购物等更多领域开拓“信用+”创新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信用服务创新模式,形成规模;三是深入推进京津冀(晋)信用合作共建,不断完善区域信息共享机制、信用场景互认机制、信用奖惩联动机制,打造“信用京津冀(晋)”品牌。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彭雪海表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22年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一是政务诚信建设取得突破,构建了政务诚信评价、监测、失信投诉举报、重点领域失信补偿救济、失信治理的全链条政务诚信工作机制;二是信用监管在商务诚信领域发挥实效,全市37个部门出台了64个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文件,覆盖89类监管对象;搭建全市统一信用评估中心,形成了“1+m+n”信用评价体系,有力支撑了“6+4”综合监管机制建设;三是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取得新进展,在16个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信用服务“进大厅”,在全国率先建立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协同机制,“信用+医疗”“信用+地铁智慧安检”“信用+物业”等社会化创新应用深入推进;四是信用信息管理应用实现新突破,市公共信用服务平台通过市大数据平台归集了企业信用信息10亿条,归集告知承诺等各类信用承诺信息216万条,归集自然人信用信息3.2亿条,建立教师、律师等14类重点职业人群诚信档案,支持社会机构开展“信用数据专区”试点建设,广泛吸引多领域社会信用数据,探索支持医疗、文旅等10多个场景化应用,已吸引数据企业20家、场景应用企业12家,培育信用大数据应用生态;五是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社会诚信意识逐步提升。

  此外,北京轮值牵头2022年的京津冀(晋)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天津、河北、山西的大力支持下,京津冀(晋)信用合作共建取得新突破:一是进一步强化工作协同机制,组建区域信用专家智库,制作9部信用政策培训视频,组织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二是联合发布《京津冀晋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级标准》《京津冀晋公共信用信息标准体系框架》和《京津冀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目录(2022年版)》;共同开展了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建设。三是制定医疗、交通、信贷、旅游、行政审批、家政等6个场景守信联合激励方案。京津冀交通部门联合印发实施《环京通勤定制快巴综合监管手册》。四是“京津冀征信链”模型评分、征信报告等多类上链产品应用,金融机构累计调用395万次,授信覆盖人群373万户,形成授信金额173亿元。五是通州区与河北廊坊市联合出台了守信联合激励实施方案,打造“通州北三县信用联合体”品牌。下一步将着重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建设;二是持续强化信用监管机制建设;三是统筹扩大信用社会化创新应用;四是支持发展京津冀(晋)区域信用合作建设。

  兄弟省市互促互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天津、河北、山西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本届信用论坛上,三地信用主管单位领导也分别介绍了本省市社会信用建设经验,凝心聚力,共同谋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用建设处处长、天津市公共信用中心主任杨立全表示,天津努力打响“诚信天津”品牌。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市、区两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构,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二是强化系统建设,提升信用信息枢纽载体功能,印发《天津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2版)》;优化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功能,归集各类主体公共信用信息31.3亿条。三是多方位推动新型信用监管,编制《天津市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指引》,每月对全市70万家企业开展综合信用评价;34个市级部门在生态环保、药品生产流通、房地产等43个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四是强化惠民便企,天津“信易贷”平台已入驻64家机构,上线金融产品129款,累计为16.59万户小中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162亿元;上线“海河分”信用惠民应用,推动建设8个领域44个信用惠民应用场景。五是深化政务诚信建设。

  河北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二级巡视员李勇表示,河北省积极推动信用建设工作。一是夯实工作基础,搭建完成五级一体化信用平台网络体系,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国家、省、市三级网站信用修复结果同步,全省信用信息归集量突破53亿条,归集总量过亿的城市由4个增加到9个;二是开展信用监管,开发上线“河北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系统”;按照全省统一的信用综合评价标准体系,对247万余家企业开展评价,各市已按要求建立了评价企业名录,自行开展评价或使用省级评价结果实施信用监管;三是推进失信惩戒,联合惩戒查询接口累计调用1566万余次;四是推动融资信用服务,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 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新建了服务能力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联通13个地方平台,实现全流程放款。截至11月末,全省通过平台累计发放贷款3349.69亿元,其中信用贷款2338.67亿元;五是强化信用应用能力;六是加强诚信宣传,组织“推进诚信建设 共建信用河北”活动,选树6批共1534家诚信共建企业,确定了291家“诚信品牌企业”。

  山西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双喜表示,山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六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夯实信用基础设施,大力推进行5类行政管理信息、信用承诺及各类涉企信用信息的归集工作,截至目前,山西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累计归集信用数据8.3亿余条;二是编制了《山西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2年版)》,内含752类信用信息资源目录,覆盖72家目录编制单位,为归集信用信息提供依据;三是上线山西省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目前入驻金融机构188家,入驻企业3102家,发布金融产品20个;四是制定实施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营造诚信守诺社会氛围;五是扎实有序开展信用评价,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六是积极借鉴兄弟省市典型经验,探索开展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信用合作试点,打造“诚信太忻”品牌。

  信用赋能“五子联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党的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并提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发力“五子联动”,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充分展示“首都担当”。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离不开信用的支撑。以先行先试闻名的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也一直走在前列。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创新创业服务处处长龚维幂表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一是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目前,北京地区共9家单位开展试点,数量居全国首位;二是精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实现“全程网办”,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事项由原来的10项申报材料,精简为1项必要申报材料,认定登记办理时限由22个工作日压减至10个工作日;三是优化涉企服务集成办事流程,现项目和资金管理全流程“在线办”,任务书报送数量压减67%,办理时限由最初的35天压缩至14天。同时,大力支持服务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一是主动纾困、打造标杆,依托孵化器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发展;二是通过精准补贴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三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试点落地;四是以专利布局及标准创制为抓手,支持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五是突出重点,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下一步,市科委、管委会将进一步提升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能级。一是持续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以企业社会信用等为基础,推动相关助企政策“达标即享”“免审即享”“直达快享”;二是依托科技企业数据库和产业知识图谱等技术,打造科技企业全周期支持与服务体系,用好“企业服务包”机制,加强精准服务、主动服务。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曾林峰表示,深耕于信用领域的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在帮助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信用培育-信用应用-信用赋能”等信用建设环节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2022年在市经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信促会联合北京大数据中心共同推进北京市地方标准“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与管理规范”的起草讨论工作,不断规范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在2022年信用领跑行动的组织推进过程中,信促会在携手信用服务机构共同推进企业信用评价的基础上,联合中关村金服、中关村担保和金融机构,共同发布信贷重点支持白名单企业及信贷支持计划;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字创新工作委员会及其会员单位北京宸信征信有限公司、国信优易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布针对信用领跑企业的数字生态服务方案。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将成为中关村发展集团营造园区信用环境和企业服务整体布局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北京市整合创新资源的市场化平台,中关村发展集团已服务双创主体超1.36万家,提供投融资服务近500亿元。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联合更多金融机构、各类企业服务机构以及像信促会这样积极作为的社会组织,携手营造中关村信用环境,更为精准、务实地服务好中关村科技企业。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耿瑞雪表示,2022年,石景山园携手信促会推进信用领跑楼宇试点评价工作,将信用楼宇评价融入楼宇综合效能评价内容,通过分析5家产业楼宇,发现具备楼宇区域贡献度和创新力不断提升、楼宇特色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楼宇企业群体的信用状况不断优化、楼宇企业的产业聚集度和企业活跃度较高、楼宇稳定工作的人口规模持续增长等五大趋势。通过本次试点评价,将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加强交流合作,研究推进建立楼宇信用管家和信用关爱机制,帮助楼宇增强抵抗信用风险的能力,支持楼宇打造高能级特色企业发展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构建石景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北京市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金波认为,在高质量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当下,信用标准体系作为信用建设的基础设施,尤为必要。北京多年来持续深入推进信用标准化建设。一是从理论、政策、组织、体系等方面,夯实工作基础。二是开展特色工作,围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政务诚信建设等重点工作,出台一系列信用标准;十余个社会团体发布信用类团体标准四十余项,占全国信用类团体标准总量的16%;完成两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三是加强区域协同,实现京津冀晋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覆盖,签署《京津冀区域协同社会信用领域地方标准框架合作协议》,于2022年共同发布全国首个信用区域标准《京津冀晋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级标准》。

  朴道征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波在发言时提到,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京津冀征信链”于2021年底正式上线运行,实现8家共建机构整体上线。2022年4月首款征信链产品在朴道征信上链发布,并在中信百信银行实现收费调用,为探索征信链商业化运营迈出重要一步。天津金城银行也实现了与“京津冀征信链”的链接。

  信用领跑赋能,助力市场活力迸发

  信用论坛上,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理事长、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荣兰发布了2022年度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信用领跑园区、信用领跑楼宇名单;信贷重点支持企业白名单;以及首批信用赋能产品服务包。让广大市场主体充分感受“政府引导、社会组织牵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北京模式”正在落地生花,厚植良好信用生态,赋能中小微企业成长,浸润城市发展内核。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企业诚信管理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质量和品牌信用建设,培育一大批诚信经营、守信践诺的标杆企业,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行动(简称“信用领跑行动”)在发起单位、联合发起单位和信用赋能合作伙伴的共同参与,以及各区信用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建立了覆盖4000多家企业的信用重点培育企业库,筛选出信用领跑企业347家、信用领跑园区6家、信用领跑楼宇5家。

  随着信用领跑“队伍”的不断壮大,品牌聚集及赋能效应日益凸显。杨荣兰详细介绍针对信用领跑企业的综合信用激励方案。指出,信促会联合中关村金服、中关村担保和金融机构,共同筛选出1078家单位,列为信贷重点支持白名单企业。他们将与信用领跑企业一道,共同享受主动授信服务。该计划覆盖普惠担保、知识产权担保、供应链担保、债券担保等四项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此外,信促会还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字创新工作委员会及其会员单位北京宸信征信有限公司、国信优易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布了企业数字生态激励服务方案,包含易企信、企业图谱查询,企业智能估值、知识产权服务、法律服务、全球外贸数据查询、境外企业信用报告查询,大数据商圈、获客宝、企业数字化应用服务等20余项服务内容,以帮助企业实现数智转型,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京津冀晋合作共建,打造开放型“大信用网络”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布署。近年来,四地下好信用协同共建“一盘棋”,有效促进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联动发展。

  在本届信用论坛上,京津冀晋四地信用主管部门领导分别发布了《京津冀晋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级标准》、京津冀晋信用信息标准体系和数据共享目录、“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建设、京津冀晋联合激励重点场景建设等重点成果,见证了四地共同线上揭牌“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处长张宇航表示,《京津冀晋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级标准》是全国首个公共信用领域的区域标准,打破了“四地企业公共信用评价及行业信用评价,仅适用于本地区,评价结果不同,不能通用”的壁垒,助力评价结果在京津冀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间实现共享,推进各行业领域深度应用。

  杨立全称,《京津冀(晋)公共信用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为四地公共信用信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供了规范,促进了标准协同;而《京津冀(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目录(2022年版)》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明确将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奖励等8类信息列入首批跨区域共享的信息目录,并对相关事项进行了统一规范。

  在信用论坛上揭牌的“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国家级信用经济和数字产业的生态发展平台。该实验室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在北京市经信局、天津市发改委、河北省政务办、山西省发改委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河北冀政信用、天津企业诚信协会、山西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阳光信保公司等机构联合发起。河北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处处长张帅表示,目前,四地实验室均已完成与本地公共信用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的对接工作,实现了各地实验室之间的数据接口对接,并结合当地实际,在信用理论研究、信用科技研发、信用场景创新、信息融合共享应用、信用产业带动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特色,并推出了国内首款数据保险产品。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作为跨地区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一站式”融合共享应用服务平台、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驱动引擎,京津冀晋四地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技术规范和运营机制运行,在国内属于首创,将引领各个区域的公共信用数据共享应用迈向新台阶。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信用处副处长郭红围绕京津冀晋联合激励重点场景进行了详细介绍。她提到,四地在医疗、交通、家政、旅游、金融、行政审批等6个重点领域推进了联合激励试点工作;在区域合作方面,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以及香河县共同制定印发了《通州区与北三县守信联合激励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共同发布了2022年四地诚信“红名单”企业30家,首次统一规范了“守信联合激励”条件标准。

  传承八年打造信用领域年度盛会,砥砺初心构筑高端品牌论坛。

  2022信用论坛以大会精神为指引,紧密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京津冀晋信用协同发展等重要任务,积极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信用体系建设的方法路径,深入推进信用惠民便企应用,为大家呈现满满的干货和亮点。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信用论坛的再聚首!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